揭秘开国大典上的礼炮部队54门礼炮齐鸣2

年开国大典中使用的礼炮。

年10月1日凌晨1点多钟,几十辆美制卡车飞一样地驶向天安门广场。只见这些卡车上坐满头戴钢盔、身着崭新草绿色军装、腰扎武装带、足蹬三长筒马靴的士兵,车后还拉着墨绿色的火炮。卡车抵达广场后,这些士兵迅速将火炮推到广场左侧由东向西一字排开,每门炮的三名炮手就在火炮旁原地休息。十几个小时后,这些火炮将在广场上轰轰齐鸣,庆祝一个伟大的民族从此站立起来了。

开国大典炮声隆

如果要问开国大典上最露脸的一款火炮,当属日制94式/晋36式75毫米山炮。作为建国时我军的制式山炮,日制94式/晋36式在开国大典上担负了典礼礼炮的任务,同时也作为炮兵主战装备之一参加了分列式。

礼炮的要求与野战火炮不同,不以射程、威力、精度等为考核指标,而是要求声音大、体积小、进出典礼现场方便,当时经过综合考虑,选定了晋造36式75毫米山炮,从部队和库存中调集了总共门。当然,从保存至今的第一代礼炮来看,有一部分并不是由阎锡山控制的太原兵工厂生产,而是缴获自日军的94式75毫米山炮。

94式是日军在引进法国技术的基础上研制的一种野战师团级山炮,在射程、携行性能方面都较为出色,是日军在侵略战争期间的主力火炮之一。阎锡山控制的太原兵工厂在年(民国36年)仿制成功,称之为晋36式,总产量将近门。这些火炮在解放战争中纷纷被我军缴获,成为数量较大、型号较统一的一种中口径火炮。

生产礼炮。

在抗战前期,人民炮兵的主力平射炮就是太原兵工厂仿造日制大正六年式山炮生产的晋造式山炮,由于大正六年式与94式山炮的炮闩等部件设计存在继承关系,因此我军在缴获日制94式和晋36式山炮后,基本不需要转换训练。在解放战争中,设在东北的建新公司是人民军队最主要的炮弹生产单位,产量最大的产品就是日式75毫米山炮弹。

到抗美援朝时期,回到人民手中的太原兵工厂继续为人民军队生产了大批仿94式的75毫米山炮,这些火炮在作战中表现出色。因此可以说,在式76毫米野炮问世前,不同来源的仿94式山炮是我军最重要的75毫米步兵炮。使用仿94式山炮作为礼炮,能够有效反应我军炮兵装备的来源和特点,体现我军的光荣传统。我军在漫长的革命战争中,武器装备的主要来源是战场缴获,无论日94式还是晋36式都象征着胜利的光荣。

6代-08式迎宾礼炮。

为了完成在开国大典上鸣放礼炮的光荣任务,华北特种兵司令部遵照中央军委指示,从各炮兵单位抽调了优秀的指战员和一百余门火炮,集中至北京先农坛进行专门训练。部队和装备在七月完成了集中,主要训练对象是炮班长、一炮手和三炮手,这种三人制礼炮炮手编组一直沿用至今。

礼炮训练内容主要是取用炮、装填和发射等动作,看似比一般炮班日常训练要容易,但想让几十门火炮上百名炮手做到打响打齐,对于炮和人都是一项相当大的考验。更重要的是,礼炮鸣放有严格的节奏要求,必须是等速射,保证在规定的持续时间内鸣放应放的炮弹数。这是因为典礼开始后,奏国歌和鸣礼炮是同时进行,必须做到国旗达到旗杆顶端、国歌演奏完毕的同时,鸣放礼炮结束。

部队经过计算,确定开国大典的28响礼炮必须在两分五秒内放完。每门炮要在每四秒半齐放一次,因此每个炮位三名炮手要在三秒钟内完成退弹壳、取炮弹、装填和发射四个动作。为了练好这四个动作,上百名炮手在七八九月三个最炎热的月份头顶烈日,膝跪黄土,紧张操练。四个看似简单的动作每天重复上万次,单是跪地和后脚尖支撑的动作就把马靴给磨穿了,炮手的手指被炮闩等夹伤也是常有的事情,但没有人有过半句怨言。

礼炮训练。

礼炮当然不可能再发射实弹。但当时国内没有能力,也没有时间研制专用的空包弹。于是,当时还叫做太原兵工厂的山西北方机械公司作为晋造75山炮的生产企业在榴弹基础上做了一些改进,去掉弹头,用纸屑或木屑封住弹壳,成为了一种原始的专用礼炮炮弹。开国大典上,这54门礼炮齐鸣28响,象征着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新中国建立的28年奋斗历程。而54门火炮则代表政治协商会议54个方面的人士。

礼炮发展靠科技

有趣的是,虽然参加开国大典的94式/晋36式山炮是老型号,但却是新中国六代礼炮中持续服役时间最长的,多次承担迎接外国元首的任务。特别是在年尼克松总统访华期间,这批礼炮又在仪式上发挥了作用。不过因为声音太大,让陪同来访的尼克松夫人颇为吃惊。这也成为后续礼炮研制中受到重视的一个问题。

这一代礼炮经过翻新改造,在年再次投入使用,成为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批礼炮。当时武警礼炮部队从仓库里找出库存的第一代礼炮后,选出其中的晋造火炮,由山西北方机械公司(原太原兵工厂)进行了翻新改造。

现存中国军事博物馆的开国大典礼炮,该炮保存了开国大典时的原貌,带防盾,炮口没安装制退器。

改造内容主要是安装了防盾,将铁木制炮轮改成橡胶轮,在炮口前段增加了喇叭形状的炮口帽,使声音传得更远,将手轮制动击发改为电动击发,去除了炮身上的锈蚀,重新刷漆。因为改动幅度比较大,虽然还是同样的火炮,但被划分为第二代。

笔者曾在机缘巧合之下,在中国兵器轻武器研究所下属的博物馆门外,意外地发现了四门保存情况较好的第二代礼炮原品。据后来了解,第二代礼炮在退役后,全部交由公安部门保管。这四门礼炮是轻武器博物馆建馆之初,由公安部门赠送给博物馆的。

现存中国军事博物馆的改装第二代礼炮的原貌。

从外型上看,二代礼炮的苏式金属轮毂橡胶轮胎以及炮口的喇叭形炮口帽均保存完好。设在防盾上的备件箱因为外壳较薄,有所变形。因为是露天保存,这些火炮的炮闩部分已经严重锈蚀,但是炮尾的铭文仍依稀可见。根据记者拍摄的照片,证明第二代礼炮同样是选择当时部队现役状况较好的火炮进行改造,因此改造原型既有仿日制94式山炮,也有晋造36式山炮。目前,大部分第二代礼炮仍由公安部门统一保存。

使用山西兵工厂制造的仿日本“36式山炮”改装的第二代礼炮。

年,根据国家领导人的要求,山西北方机械公司(原太原兵工厂)在国产54式76.2毫米野炮的基础上,研制了第三代礼炮。随后我军制式礼炮又经历了两代发展,在第六代08式奥运礼炮和其后的改进型上实现了礼炮火控化,炮手主要负责装填,一般情况下不再负责击发。

如果大家有机会近距离观察现在的礼炮鸣放,一定会发现距离礼炮编队不远处总会停着一辆外观很不起眼的控制车,从控制车上延伸出多股电缆,接在两台仿佛大型程控交换机的群炮驱动器上,而每一门礼炮上都有专门的电缆与群炮驱动器连接。正是这套北方机械公司自行设计制造的礼炮火控系统,保证了礼炮的每一次鸣响都能做到整齐划一。为了保证控制效果,在控制车还有实现全景、区域的具体成像的探头,实时监控到炮群和每一门礼炮的工作情况。

鸣放礼炮。

正是因为有着训练有素精益求精的礼炮部队,有着一丝不苟始终坚持兵工品质的生产单位,有着不断整合新技术新设计的优秀礼炮,共和国礼炮才能在每一个需要它的场合奏出扣人心弦的交响曲。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gx/1246.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