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4月29日11时许,搭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的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并成功进入预定轨道。作为中国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站建设的关键性第一步,此次发射成功不仅标志着中国将在未来1-2年内实施一系列复杂的航天发射和载人航天飞行,也意味着中国成为当今世界上唯一一个独力研制和建造空间站的国家。▲尽管火箭在目力范围内的时间很短,但足够了火箭发射的时候,施佬正好在家里为了装修“自行研制”对一个宜家书柜的修改。一边钉钉子一边看完了火箭发射的现场直播。核心舱的发射颇为顺利,因此在近年中国航天发射少有的全程现场直播中,各种此起彼伏的“正常”成了发射后半程的主要内容。在这样重要的航天发射过程中,对于过去几年里“掐直播”都被当成梗的中国航天而言,终于恢复了往日的自信是一件颇为宝贵的喜事。▲没有可以吐槽的点,恰恰是航天工业恢复自信的标志空间站本身对于人类太空探索的意义毋庸置疑,作为人类目前唯一可以长期在太空居住生活和进行科学实验的场所,空间站是一个国家能够开展大规模太空科学观察和实验中的重要据点。历史上美苏在太空争霸中也曾围绕建造空间站展开过科技竞赛,在苏联领跑先后发展出了三代空间站之后,两国最终以国际空间站这样一个第四代空间站的形式,拉上一票国家展开了新世纪的太空探索与发展。▲国际空间站也算是当代太空合作探索的典型例子了按理说,国际空间站作为“全人类”联合进行太空探索的起点,原本可以是一个终结太空竞赛的好契机,但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美国和欧洲依然忘不了在这样的多国合作中搞拉踩。最直接的,就是屡次以技术保密,中国资金短缺等理由拒绝中国参加国际空间站的相关项目,最后让中国人“不蒸馒头争口气”,独立自主地开展了空间站的研发建设。▲作为这口气的最后一步,空间站必须要建设在中国的载人航天三步走中,第二步的空间实验室阶段和眼下的空间站建设阶段,都是中国发展空间站的关键内容。当然包括掌握载人航天本身和突破航天员出舱活动技术、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这样的技术准备,也是空间站所必须的前期准备。单纯从结构来看,空间实验室阶段中国发射的天宫一号和天宫二号两个空间实验室,从结构角度看与苏联在冷战时期发射的礼炮一号到礼炮五号系列空间站基本属于同一档次,称之为空间站也算有理有据。但中国航天人讲究个高标准、严要求,由天和号核心舱、问天号实验舱及梦天号实验舱三段空间舱组成的中国空间站的技术水平,已经一步到位和苏联末期建设的“和平”号空间站一样,属于技术相当先进的第三代空间站了。▲相比其他的国之重器,空间站的结构这回大家是弄得明明白白从年中国实现首次载人航天,到年中国开始正式建设长期有人照料空间站,中国用了18年的时间,完成了苏联从到年这25年的技术推进。当然这样粗暴比较有失公平,毕竟苏联的航天探索有着更多的开拓性,当年的技术基础也比今年薄弱得多,再加上期间还有美俄载人登月竞赛这么个费钱费时费力的插曲。中国在这一领域的进展整体上是稳扎稳打,并没有为了追求速度而肆意投资或者放弃技术上的可靠性。当然,中国建设空间站所需的时间要比长期受困于资金缺乏的“和平”号更快,也要比更大、更复杂的国际空间站要少得多。▲当然和平号的坎坷命运,更多是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命运的写照作为在航天工业领域的后起追赶国,中国既然在空间站领域有了实际的产品,就免不了要被人拿来和平行“友商”一较短长。与已经进入到寿命末期的国际空间站相比,中国的空间站在技术上仍然是第三代,在拓展性上比起第四代的国际空间站要差一些,由于投资和规划的关系,中国空间站在可用空间和尺寸上也要比国际空间站小不少。不过对于中国而言,本来也没想着要去太空上真的和“联合国军”比量比量,中国空间站做到与“和平”号空间站一个量级,基本也能满足本国使用需求和小规模国际合作的主要目标了。▲电影《地心引力》里的中国空间站如今也开始走向现实了最重要的,是中国自此以后具备了在太空进行人类活动驻留的重要据点,就好像一个年轻人来到一座大城市后买下了房产一样。一方面金窝银窝也比不过自己的狗窝,另一方面,这可不只是一个“狗窝”,这是当代世界上没有第三家的空间站啊!施佬最近补完了刚刚完结的美剧《为了全人类》的第二季。作为一部基于历史史实进行延伸,假想美苏两国在冷战期间开展远比现实历史更加激烈和持久的太空探索和军备竞赛,同时还在太空中发生武装冲突的架空历史剧,《为了全人类》为了让故事的主角——美国比现实中更加伟大,顺便也给假想中的苏联续了命加了buff,而空间站作为两国前往月球的必经之地,也是冷战后期美苏展开科技竞争的重要核心之一,在剧中却只有三言两语的点缀。大概是美国人也觉得在空间站问题上压倒苏联缺乏底气吧,毕竟相比苏联在空间站上的成就,美国在冷战期间除了作为阿波罗计划废物利用产生的“天空实验室”计划外,就只有多个在规划中就中道崩殂的空间站计划;冷战之后的国际空间站美国虽然是主导方之一,但谁都知道如果没有俄罗斯的技术支持,国际空间站根本无法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展开建设。也正因此,某种程度上说,空间站技术可算是中美两国在太空技术诸多领域差距相对较小的一块,中国空间站的开工建设,则让我们看到了未来十年里在太空中新型大国关系的雏形。但愿一切顺利,让中国也有空上演太空歌剧的持久舞台。胡诌施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