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位于崇文门附近的威士忌清吧,古朴的教堂式建筑、昏暗的灯光、舒缓的蓝调音乐以及满座的上客率,都在暗示着国内威士忌赛道正逐步恢复。
5月16日,北京商报记者走访了北京部分威士忌酒吧发现,目前上座率已经逐渐恢复到年前水平。与此同时,作为威士忌赛道重要的渠道之一,商超渠道与线上渠道也纷纷迎来威士忌的复苏。
纵观近年来,国内威士忌赛道在迎来包括保乐力加、帝亚吉欧在内的进口烈酒品牌深耕市场的同时,也等到了包括泸州老窖、郎酒以及燕京啤酒在内的国内酒水品牌试水新领域。
在众多酒企布局的背后,隐藏着不断扩大的市场规模。但尽管如今市场不断拓展,反观份额,新入局品牌却难以从目前的“市场五强”中占得便宜。
对于国产酒水品牌跨界威士忌赛道而言,如何抢得一席之地,成为摆在它们面前不得不思考的问题之一。
威士忌市场元气“复活”
在工人体育场永利国际附近的威士忌酒吧中,包括苏格登、山崎等耳熟能详的威士忌品牌均陈列在背景酒墙上。不仅仅是产品种类齐全,目前上座率也从年初开始逐渐恢复。
“目前每天上座率基本都能达到90%以上,尤其是在有演出、赛事以及周末等时间节点,甚至会出现排队情况。”该店店员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
不仅是北京市场,上海威士忌酒吧也逐渐元气“复活”。在走访过程中,北京商报记者发现,目前主流酒吧从上客率到营业额已经逐渐恢复到三年前水平。
对此,帝亚吉欧相关部门向北京商报记者坦言:“目前上海的酒吧已基本恢复到疫情前水平,众多酒吧均已正常运营。”
需求量不断提升为市场快速恢复提供了原动力。近年来,我国消费市场对威士忌的需求量不断攀升,并在八年间实现翻番。公开数据显示,我国威士忌需求量从年的万升已逐渐增长至年的万升,年复合增长率为9.13%。
酒类营销专家肖竹青表示,中国威士忌市场不断扩大,是中国酒业市场细分化的结果,也是年轻消费者逐渐成为中国酒类消费人群的结果。
除酒吧业态外,包括商超在内的威士忌线下市场也正在快速“复原”。近日,北京商报记者走访了北京部分商超发现,目前威士忌产品货量充足。其中,记者在十里堡附近的盒马鲜生店内发现,目前店内威士忌产品主要以芝华士、苏格登、百龄坛、麦卡伦、尊尼获加等国际知名品牌为主。但与此前消费者倾心于低价入门款产品不同的是,如今消费者在选购威士忌产品时,逐渐从价格导向转向品牌与品质导向。
事实上,在威士忌终端市场重燃热情的背后,消费市场规模扩容给予了很大支撑。
中国酒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王琦表示,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烈酒消费国,市场前景广阔。未来五年,中国的烈酒消费市场将以两位数速度增长。
据了解,国内威士忌市场规模已从年的12.88亿元增长至年的49.5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8.33%,预计年中国威士忌酒市场规模将超过22.5亿美元。
威士忌市场扩容为赛道提供动力的同时,隐藏的市场潜力再度为赛道提速添了一把助燃剂。公开数据显示,年中国市场威士忌零售额约6.35亿美元,同期美国市场的威士忌零售额约亿美元,中国仅占美国市场9.1%,尚存较大差距。
威士忌成跨界“交际花”
在市场份额不断扩充且发展潜力亟待挖掘时,众多酒企也嗅到红利的气息。
截至年5月8日,中国境内注册从事威士忌生产的企业共计达到家。
在众多酒企中,不乏保乐力加、帝亚吉欧以及泸州老窖等知名酒企。相较于国内众多试水酒业,包括保乐力加、帝亚吉欧在内的国际烈酒品牌均下大手笔,在国内建设酒厂以深耕市场。
年8月底,保乐力加宣布在中国四川峨眉山兴建威士忌酒厂,并于年正式投产运营,该酒厂累计投资10亿元。两年后,年11月初,帝亚吉欧宣布在云南洱源县建立占地约平方米的麦芽威士忌厂,投资5亿元。
保乐力加中国董事总经理高晟天表示:“我们非常看好未来中国的威士忌行业成长。无论是芝华士还是皇家礼炮都表现较好,因此对行业增长前景,我非常有信心。”
除进口品牌在华建厂外,年福建大芹陆宜酒业在闽南大芹山上规划了日生产量2吨麦芽威士忌酒厂,投资10亿元;年,百润旗下巴克斯酒业在成都邛崃市动工新建14.6万平方米、规划产能3.6万吨烈酒的崃州蒸馏厂;年,怡园酒业拟以万港元收购万浩亚洲有限公司%股权。其中,位于福建龙岩的威士忌工厂原计划于年9月底前动工,年11月前投产。
针对国际烈酒品牌在华建厂,易酒批副总裁殷凯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保乐力加、帝亚吉欧进入中国市场将进一步带动中国市场。保乐力加、帝亚吉欧以其在全球以及中国的影响力,将进一步带动其他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