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俄罗斯太空片冲击好莱坞“霸权”
在中国观众的印象中,太空题材电影一直是好莱坞的专利。但就在明天,一部由俄罗斯拍摄、改编自上世纪80年代真实历史事件的太空电影《太空救援》将上映。影片在本土公映时曾打破俄罗斯多项票房纪录,连总统普京都赞不绝口。近日,该片在京举行提前点映,银幕震撼感赢得了不少观众的肯定。而影片万元人民币低成本背后的故事,也给中国科幻电影带来了一些启示。
大场面不输好莱坞大片
年2月11日,前苏联“礼炮系列空间站”收官之作“礼炮七号”与地面控制中心失联,后果无法预计,工程师维克托·阿约金和退役宇航员弗拉基米尔·费奥多罗夫临危受命,肩负起这项惊心动魄的太空维修任务。
《太空救援》再现两人当时为了完成任务,与太空中种种意外作斗争的过程:从手动操纵联盟号与礼炮七号对接,到太空舱寒流、空间站起火,在经受灾难洗礼的同时,两位宇航员也在与缺氧、寒冷、二氧化碳中毒等极端生存险境角力。
以太空为背景的电影,好莱坞已经拍摄了太多,来自俄罗斯的《太空救援》面临的质疑主要有两个:一是特效能否过关,二是如何拍出新意。好在,影片都完成得不错,视效不仅没有硬伤,复古的画面更透出一种独特的质感。影评人曾念群对片中一些细节处理感到惊喜:“我印象中的俄罗斯人民比较粗犷、无畏,但这部电影里可以看到他们细腻的一面。”片中有一段表现空间站被水浸泡的画面,因为失重原因所有水珠飘浮在空中,“处理得很奇幻,特别细腻。”
同时,《太空救援》又拍出了有别于好莱坞的新意。科幻作家严蓬看片后表示,过去太空题材电影基本被好莱坞所垄断,所以观众只能看到美国的那套太空体系与思维,“现在俄罗斯拍出这样一部电影,把他们的民族性表现得很好。”相比于美国人总喜欢在轻松、幽默中推进情节,《太空救援》更粗粝、更坚硬,角色之间的交流隐忍而克制,辅以浩瀚的场景、宏大的配乐,让整部影片荡气回肠。
制作费仅万人民币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样一部太空大片,据透露制作成本换算成人民币约为万元,“折合成美元还不到万,现在美国三五千万美元以下都算低成本电影,万美元的量级称得上是极低成本的电影了。”有人曾把《太空救援》与好莱坞《地心引力》《火星救援》等影片相提并论,但后两部影片的制作费用都在1.5亿美元以上。“万人民币这个成本在中国(拍科幻片)绝对没问题,《太空救援》放在中国算是中低成本的制作。我们也有类似的故事,但为什么没有想过做这样的电影?确实也是市场和创作者应该反思的问题。”严蓬说。
当然,影片之所以在视觉表现上不输好莱坞大片,离不开拍摄时俄罗斯太空总署的相助。资深军事迷、铁血网主编孙强介绍,影片中的实拍素材多数取自于曾真正在太空中服过役的设备,“作为军迷我看到这些细节,不能说如痴如狂吧,但确实有一种非常享受的感觉。”
此外,片中的两个航天员形象令航空科普研究专家张智慧十分动容,从事载人航天工作十多年,她接触过很多航天员和他们的家人。不同于美国大片中人与人之间那种外露的表达,《太空救援》中的航天员即使到了生死关头,与家人的对话仍旧十分朴实,但却更能引起共鸣,“航天员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所折射出来的英雄力量和精神的光芒,鼓舞着人类一步步走向太空深处。而在这背后,他们的家人也付出了不为我们所知的代价。”
中国科幻电影元年在路上
《太空救援》为俄罗斯的太空题材电影做了一次有益的尝试,挑战了由好莱坞一手创立的当代科幻电影秩序。而随着中国太空力量迅速崛起,中国电影是否也可以在此类领域有所作为?
曾念群认为,现在中国科幻电影的确让人有点儿着急:“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少数几个拥有顶级太空技术能力的国家之一,也不乏好的科幻IP,然而我国优质的科幻电影却一直在‘拍着’。”
事实上,早在年,国内片方就曾曝光过包括刘慈欣小说改编的《三体》《流浪地球》等在内的一系列科幻电影拍摄计划,导演宁浩根据刘慈欣小说《乡村教师》改编的《疯狂的外星人》也于去年宣布开机。这几年,几乎每一年都被业内预言为“中国科幻电影元年”,但顺利上映且获得认可的科幻片却是少之又少。
与其他科幻题材相比,太空题材更加特殊。在严蓬看来,这一题材看似非常遥远,但恰恰可以让人跳出日常琐碎的生活,找到人类存在的意义。不过他也提醒,越是重要的题材,创作者越应该谨慎对待,因为“太空是一个道,不是一个术,不是说只表现技术发展到什么高度就可以了,而应该注重表现某种情怀和某种感受。”
《太空救援》协助推广方新鼎明影视投资董事长方军也认为,中国科幻电影需要的不只是资金和故事,更是方法论:“要讲中国人的故事,融合中国的文化,找到中国人骨子里的英雄情结,这是另一个层面的文化自信,也是中国科幻电影真正意义上迎来科幻电影元年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