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宫空间站的轨道高度为-公里,倾角42-43度,设计寿命为10年,长期驻留3人,短期驻留6人,总重量可达吨,成“T”字基本构型,包括天和核心舱、梦天实验舱、问天实验舱、载人飞船(即已经命名的“神舟”号飞船)和货运飞船(天舟飞船)五个模块组成,以进行较大规模的空间应用。
2.年5月5日,为中国载人空间站工程研制的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飞成功,中国空间站在轨建造任务拉开序幕。
3.天和核心舱于.4.29,由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搭载发射,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
总长16.6米,最大直径4.2米,起飞质量22.5吨;分为节点舱、生活控制舱和资源舱。主要任务包括为航天员提供居住环境,支持航天员的长期在轨驻留,支持飞船和扩展模块对接停靠并开展少量的空间应用实验,是空间站的管理和控制中心;有五个对接口,可以对接一艘货运飞船、两艘载人飞船和两个实验舱,另有一个供航天员出舱活动的出舱口。
4.问天实验舱,于.7.24,由长征五号B遥三运载火箭搭载发射,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
总长17.9米,直径4.2米,发射重量达23吨。
是中国空间站的第二个舱段,也是首个科学实验舱。由工作舱、气闸舱和资源舱组成,起飞重量约23吨,主要用于支持航天员驻留、出舱活动和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同时可作为天和核心舱的备份,对空间站进行管理。该次任务是中国空间站首次在有人状态下迎接的航天器到访。同时,问天实验舱舱段也是中国迄今为止发射的最重载荷。
神十四中,陈冬、刘洋首次实现从问天实验舱气闸舱出舱,成功安装了辅助手柄,共实施2-3次气闸舱出舱活动。
5.梦天实验舱于.10.31,由长征五号B遥四运载火箭搭载发射,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
是中国空间站第三个舱段,也是第二个科学实验舱,由工作舱、载荷舱、货物气闸舱和资源舱组成,主要用于开展空间科学与应用实验,参与空间站组合体管理,货物气闸舱可支持货物自动进出舱。
全长17.88米、直径4.2米,重约23吨,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实现控制、能源、信息、环境等功能的并网管理,共同支持空间站开展更大规模的空间研究实验和新技术试验。
6.任务目标:年完成空间站在轨建造。
7.天舟二号是中国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发射的首艘货运飞船。
8.天舟四号是我国空间站建设从关键技术验证阶段转入在轨建造阶段的首次发射任务。
9.天舟系列货运飞船的发射均由新研制的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搭载。
10.预计后会发射巡天光学舱。
注:
①空间站核心舱以组合体控制任务为主,梦天实验舱以应用实验任务为主,问天实验舱兼有二者功能。
②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先后发射,具备独立飞行功能,与核心舱对接后形成组合体,可开展长期在轨驻留的空间应用和新技术试验,并对核心舱平台功能予以备份和增强。
③世界第一个空间站是苏联的礼炮一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