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新闻客户端记者陈伟斌章咪佳
北京时间4月29日11点23分,执行我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任务的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目前天和核心舱已成功入轨!小时新闻记者在海南文昌发射场现场见证。
成功了!整流罩分离!天和进入太空
记者多角度直击火箭发射,现场听到围观群众热烈欢呼。
按照规划-年,我国将接续实施11次飞行任务,包括3次舱段发射、4次货运飞船以及4次载人飞船发射,于年完成空间站在轨建造,实现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三步”的任务目标。
此次任务是11次飞行任务中的第1次,标志着我国空间站在轨组装建造全面展开。这“第一棒”跑出后,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和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将紧跟其后,“接力”发射。
观看发射的人群聚集在龙楼镇的楼顶
本报记者已经随队进入发射场位置!
记者在现场看到,火箭已“崭露头角”。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已完成推进剂加注,计划于今日中午11时许发射空间站天和核心舱。
为什么中国要建自己的空间站?
目前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已完成推进剂加注,计划于今日中午11时许发射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
回顾人类的航天史,当把人类送入太空还处于概念和想象中时,齐奥尔科夫斯基、冯·布劳恩等航天界的先驱们就已经提出了空间站的设想。发射和运行大型空间站,让航天员在太空与地面间穿梭成为日常,是载人航天技术走向成熟的标志。
从年神舟五号首次将中国航天员送入太空至今,在18年的岁月中,我国的载人航天工程已经成功进行了载人飞船和短期空间实验室的发射和运行,完成了年中央批准立项时提出的“三步走”规划中的前两步,即将迈向自己的“成人礼”——建设长期有人驻留的大型空间站。
早在50年前前苏联就建成了全球首个试验性空间站——礼炮一号。
此后美国等国也先后建成了天空实验室、和平号等空间站。
中国于年成功发射“天宫一号”小型空间站,年成功发射“天宫二号”中型空间站。
“天和”核心舱全长16.6米,直径4.2米,重约22.5吨,是未来空间站的指挥控制中心。航天员的生活起居要在这里进行,并将在此开展一定的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核心舱由节点舱、小柱段、大柱段、资源舱以及后端通道组成。后端通道可供航天员出入货运飞船。除了最末端的货运通道用来对接飞船外,最前端的球形节点舱还有4个对接机构:前面和底部的用来对接载人飞船,旁边两个则对接实验舱Ⅰ和实验舱Ⅱ。同时,顶部还有一个出舱口,供航天员开展出舱活动。为了让航天员在太空中的长期生活能够更加舒适。核心舱上供航天员工作生活的空间大约50立方米,未来加上两个实验舱后,整体能够达到立方米。此外,空间站还为每个航天员配置了一台平板电脑,除了可以连接舱内设备进行工作和监测外,还可以连“WiFi”上网。
此外,天和号核心舱配备了一大一小两个机械臂,它们可以分别工作和联合完成一系列空间建造和服务,包括舱段转位与对接、支持航天员出舱活动、空间站舱外状态检查、悬停飞行器捕获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