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空间站和国际空间站有啥不一样一文读懂

治疗白癜风的著名专家 http://www.tlmymy.com/m/

最近,随着中国空间站成功发射,许多人也将目光重新投向星空。目前,人类一共有两个空间站还在使用,即国际空间站和中国空间站。那么这两个空间站分别属于第几代空间站?具体有什么不同呢?

载人空间站的发展简史年,苏联把第一个空间站礼炮一号送入太空,这就是第一代空间站。在-年,苏联成功发射了7个空间站,其中包括第二代空间站礼炮6号及7号。年,苏联开始探索发展第三代空间站,也就是和平号。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继承了苏联的航天资源。年,俄罗斯、美国达成合作,共同合作建立空间站。这就是今天的国际空间站,也是第四代空间站。

作为第四代空间站的国际空间站,构造十分复杂,目前国际空间站已经成长为一个重达吨的空间巨无霸。但复杂的结构存在许多不合理的地方,造成了许多冗余和浪费,比如国际空间站十几个舱段之中真正用于科研实验的舱段也只有3个。

(国际空间站)

中国空间站,从建造结构来看是属于第三代空间站。但在设计时,中国空间站在设计时吸取了国际空间站的经验,大大提高了空间利用率和资源利用率,并且满足了中国目前的科研需求。比如,中国空间站的太阳能电池效率高,天宫两部大型太阳能柔性电池翼应用了“三结砷化镓电池”,可以达到30%的转化率,两部电池翼加上核心舱电池翼发电功率可达千瓦以上。而国际空间站的太阳能电池板效率只有15%。

(展出的空间站核心舱实物)中国空间站和国际空间站的区别那么为什么中国空间站要采用第三代的发展思路,而不是更新的第四代呢?这与第四代空间站极其昂贵的运费费用有关。20年来各国在国际空间站上总投入超过了亿美元。而我国的航天依然处在追赶阶段。第三代空间站技术能满足大部分科研需求时,也具有后续改造空间,是一个性价比极高的选择。那么,中国空间站和国际空间站还有哪些区别呢?第一,两者大小不同。国际空间站是目前在轨运行最大的空间平台,是一个拥有现代化科研设备、可开展大规模、多学科基础和应用科学研究的空间实验室。是一个宽米、长73米、高20米、重达吨、内部容积立方米的空间巨无霸。而中国空间站由一个核心舱和两个实验舱组成,即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三舱的组合体质量约为66吨,在总体规模上不及国际空间站。其中,天和核心舱长度只有18.1米,直径差不多4.2米。两个实验舱的大小相同,其长度为14.4米,最大直径大概4.2米左右,3个舱的活动空间总共能够达到立方米。虽然中国空间站的体积小,但使用的新技术可不少,比如首次被应用到空间站上的再生生保技术。中国空间站上配备了冷凝管冷凝干燥组件,该组件可以将水汽收集起来,然后通过复杂的净化之后,就可以直接食用。(猎鹰9火箭发射“龙”货运飞船)第二,两者的技术研发路线不同。国际空间站是以美国为主导,俄罗斯,日本,加拿大和欧洲航天局共同参与建造,空间站的不同模块是由不同国家制造的。这一点也造成国际空间站使用上的一大弊病,对接口技术差异极大。目前国际空间站用于连接载人航天器的对接口有6个,其中四个为杆锥式对接口,只能供俄制联盟载人飞船、进步货运飞船使用。而中国空间站由我国自主建造,实现了产品全部国产化,部组件全部国产化,原材料全部国产化,关键核心元器件%自主可控。基于后发优势,中国空间站使用了更加先进的信息电子技术,相比国际空间站,已经实现了更新换代。简单来说,国际空间站的很多功能是通过硬件来实现的,而我国空间站更多是通过自动化、模块化的手段去开展工作。(工作人员在拍摄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航天员乘组进驻天和核心舱的画面)第三,两者在科研合作的对外开放性不同。自年国际空间站项目立项,中国就希望加入国际空间站。但美国以中国航天的水平低和军方背景为由反对中国加入,提出中国可以出资,而是不能共享空间站技术的要求。年美国国会出台了一条修正案叫沃尔夫条款,内容是禁止美国太空总署(NASA)和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的任何联合科学活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进行技术交流。

而中国空间站向全世界发出了登上“天宫”的邀请函,在第一批科研项目遴选阶段,中国共收到了来自欧美、亚非等地共27个国家的42份项目申请,最终有17国的9个项目成功入选。

(作者:和卓琳)科学性把关: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总体设计部型号设计师、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博士,钱航来源:科技日报

本文来自:中国数字科技馆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hy/5036.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