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有面子婴儿,军队守护产房,国家鸣1

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

中国古人早已经将人世界的道德哲学总结得差不多了,只待我们后人去一一发掘。这些对于一个人一生之中的基本礼仪在周代就已经定型,因为定型于周代,是周公旦所制定,所以我们后人把这种古典礼仪叫做周礼。

周礼之中的礼仪并不是适用于所有人,我们透过本质看问题,谁制定的当然是服务谁。周礼的制定者是当时周武王的弟弟周公旦,他的地位在周武王死后为天下第一,所以他制定的周礼之中的繁文缛节也必然是为上层贵族服务的。这里面的礼仪越是神秘莫测,就越能让老百姓感到惶恐敬畏,越是步骤繁多就越能让庶民感到高不可攀。

所以到东周的时候,周天子失去地位之后,这些礼仪都失去了维持者,自然就是一片礼崩乐坏的局面,而第一个有心重新在中原大地上恢复周礼的人叫做孔子,他的一生都在为此而努力,可惜他至死都没看到周礼恢复,但周礼却经过他传承了下去,到他两千多年之后的第77代孙身上还在使用,场面之宏大,规模之盛烈可以说是不负孔子重望。

孔子爵位的传承任重道远

很多历史名人有一个奇怪的想象,他们活在世间的时候很难得到世人的认可,但在他们死后往往会得到人们的追捧,而且会越捧越高。春秋时代的孔子就是这样的状况,他生前周游列国,被鲁国百姓看成是丧家之犬。

但到孔子去世两百多年之后,他的后代被汉高祖刘邦册封,负责孔子的祭祀,从这以后,对孔子的加封越来越高,汉初的时候爵位还只是君,汉元帝时代就已经册封孔霸为褒成侯。

到唐朝开元年间直接加封孔子为文宣王,册封他的后代子孙为文宣公,爵位又比汉魏时代的侯高了一级,并允许孔子后代爵位世袭罔替,与国同休。

宋代的国策本就是重文轻武,与士大夫共治天下,更是将孔子的地位抬高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宋仁宗改孔子后人爵号文宣公为“衍圣公”让孔子第四十六代孙孔宗愿袭位,此后这个称号历经宋元明清四朝,一直到民国都没有变过。

但在北洋政府时期,孔子后人却出现了差点绝后的大危机,这才有了军队保护,国家齐鸣13响礼炮只为感谢上天降福,不使孔子绝后。

改朝换代千万载,孔子之后不能断

中国朝代斗转星移,一会儿是秦汉,一会儿又是隋唐,但孔子家族的世袭爵位和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却从汉武帝独尊儒术,三教并行不精通儒术无法做官以后就没有改变过。可以说在古代中国,王朝主人可以换,但山东曲阜的天始终是孔家的天。

宋代的时候,曲阜知县就经常是孔家族人去做,到元朝的时候直接规定山东曲阜的县令必须是孔子后人才能去做,明清两代也是直接继承这一制度,而到了民国十多年的时候,却因为孔子后人第七十六代子孙,第三十二代衍圣公孔令贻迟迟没有后代而操碎了山东百姓的心,更是让北洋政府为了此事出动军队,省长亲力亲为。

孔令贻的正妻因为身体虚弱没有机会给他生下一男半女就去世了,为此他又续弦娶了一个小妾,还是没有子嗣降生。

这使得孔令贻的压力十分巨大,轻一点说这是他自己家绝后,没有后代,重一点说就是因为他的不作为让孔子家族传承了两千多年的血脉在他的手上断绝,数百万山东百姓乃至四万万中国人都看着他的,绝孔子后这个责任他是真的担不起,所以他一直在为此而努力,搞得心力憔悴,人都老了很多。

所幸皇天不负有心人,胜利终究会来临,在这个丫环王宝翠生下两个女儿之后再次怀孕,因为前面两次让大家都看到了希望,所以这第三次怀孕格外重视,具体重视到什么程度呢?

当时的民国政府,满清遗老遗少,社会各界的知识分子和海外华人华侨都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hy/5373.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