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宫一号,收到请回答我们会永远记住你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发布年3月30日天宫一号运行在平均高度约.5公里的轨道上图表:天宫一号发射:天宫一号发射成功新华社记者高微编制预计北京时间今天到4月2日之间再入大气层烧毁“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夸父逐日、嫦娥奔月、女娲补天.....这是神舟六号任务航天员拍摄的画面。这些千古相传的神话故事记载着中国人天马行空般的想象力也见证着国人对神秘而又浩瀚的太空无尽的向往年7月26日“中国梦·航天梦——首届中国航天员飞天摄影作品展”在京举行。在北京天文馆,一名小朋友在摄影展上参观。新华社记者王化娟摄年前苏联将人类历史上第一位宇航员送入太空十年之后世界上首个载人空间站“礼炮1号”发射年4月12日,原苏联宇航员加加林驾驶“东方”一号宇宙飞船首次进入太空,揭开了人类探索宇宙的新篇章。这是加加林在宇宙飞船起飞前乘坐汽车前往宇宙飞船发射基地。新华社发梦想的壮美和现实差距时刻激励着中国航天人年11月8日,技术人员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某光学点号模拟卫星监控程序。新华社记者刘彬摄他们殚精竭虑、奋起直追许多人用尽毕生心血只是为了看到中国人太空梦实现的那一天这是垂直组装厂房里的神舟九号船箭塔组合体。新华社记者王建民摄50多年的光景过去苏轼所呼唤的那个“宫阙”印着鲜艳的五星红旗骄傲地飞翔在浩瀚的太空这就是天宫一号新华社图表,天宫一号/神舟八号交会对接任务全过程。新华社记者崔莹高微编制它是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由实验舱和资源舱构成它的发射标志着中国拥有了自己的空间实验室也拥有了浩瀚宇宙中第一个“中国之家”年6月18日,神九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全部进入天宫一号实验舱内(视频截图)。新华社发年10月中国宣布正式启动实施中国载人空间站工程计划在年前后将建成规模较大、长期有人参与的国家级太空实验室年5月17日,一名小朋友在南京科技馆广场参观天宫一号、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模型。当日,年全国科技活动周暨南京市第26届科普宣传周在南京科技馆拉开帷幕,众多小朋友随家长赶赴“科技大集”,学习科学知识。天宫一号还未腾飞就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天宫一号发射前,年9月20日11时38分,发射塔架开始关闭,等到发射前40分钟才能打开。新华社记者秦宪安摄年9月29日,北京飞控中心工作人员在做准备工作。天宫一号发射在即,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各项工作准备就绪。新华社记者王永卓摄巨龙终究迎来了腾飞的那天年9月29日伴随着大地的轰隆声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搭载着天宫一号冲入太空年9月29日,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将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发射升空。新华社记者王建民摄实施空间交会对接任务突破和掌握交会对接技术是建设载人空间站的基础和前提天宫一号刚升空不久就迎来了它的第一次挑战年11月1日5时58分,神舟八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新华社记者李刚摄年11月1日神舟八号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起程踏上与天宫一号的“赴约之旅”留下了浪漫的“太空之吻”年11月3日凌晨,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指控大厅,技术人员通过大屏幕观看天宫与神八对接全程。经过两天的追逐和5次变轨神舟八号在年11月3日凌晨与天宫一号成功实施我国首次空间交会对接年11月3日凌晨,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陆续进行接触、捕获、锁紧等一系列动作。这是11月3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拍摄的天宫/神八交会对接示意图。新华社记者王永卓摄这标志着我国成功掌握了交会对接技术外太空的“中国小家”即将迎来它的第一位人类访客年6月16日18时37分,神舟九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新华社记者李刚摄历史永远记得年6月神舟九号飞船的蓬勃升空记得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出征时国旗前的敬礼那是誓言也是决心年6月15日,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航天员景海鹏(中)、刘旺(右)和刘洋与记者见面。飞行乘组由男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和女航天员刘洋组成。新华社记者李刚摄历史永远记得首次手控交会对接刘旺以不到7分钟误差仅18毫米的中国精度赢得世界喝彩……年6月24日,神舟九号飞船与天宫一号手控对接成功。年6月24日拍摄的北京航天飞控中心大屏幕显示,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再次形成组合体,首次手控交会对接成功,三位航天员举手庆贺。新华社记者王永卓摄历史永远记得年6月11日神舟十号发射升空那堂“太空授课”拉近了许多人与太空的距离那是神舟和浩瀚星辰给予我们最好的礼物年6月10日,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同记者见面,6月10日,航天员聂海胜(中)、张晓光(右)和王亚平出席见面会。年6月11日,神舟十号飞船发射升空。新华社发(李培斌摄)年6月20日10时许,我国首次太空授课开始。神舟十号航天员在天宫一号开展基础物理实验,展示失重环境下物体运动特性、液体表面张力特性等物理现象。这是航天员王亚平在演示太空陀螺运动。新华社记者王永卓摄这是授课结束时,三名航天员向大家挥手再见。短短几年间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天地往返技术独立掌握空间出舱技术独立自主掌握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年11月9日,两名小参观者在观看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模型。在这个过程中天宫一号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中国人拥有自己的空间站指日可待图表:中国空间站构想图。新华社记者马研卢哲编制新华社通稿这样描述天宫一号的一生“天宫一号于年9月29日发射升空先后与神舟八号、九号、十号飞船进行6次交会对接完成了各项既定任务为中国载人航天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年3月16日天宫一号正式终止数据服务全面完成了历史使命进入轨道衰减期”天宫一号取得的荣誉属于全体航天人他们一丝不苟、分秒必争用辛勤的汗水和顽强的拼搏努力实现着中华民族的太空梦年11月8日,一名技术人员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某光学点号光学设备前全神贯注地工作。新华社记者刘彬摄再次望向天际请记住天宫一号也是记住了中国航天不断进步的历史年10月5日,“天宫一号”过境北京的美丽瞬间。新华社发(朱进摄)记住那个“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年9月29日,天津青少年活动中心的小学员在展示自制航天器模型。新华社发(刘东岳摄)天宫一号收到请回答!天宫一号谢谢!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hy/6974.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