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题材的科幻片,相信大家看过很多。《阿波罗十三号》、《地心引力》、《火星救援》等等经典太空大片,已经造就了这类题材科幻片难以超越的优秀线。而12号在国内上映的《太空救援》,给了院长很大的惊喜。原因有三点:一、影片成本只有万美元,对于大多数看得过去的太空科幻片来说,算非常少了。二、片子不烂,且产自烂片频出的国家,俄罗斯。(不得不说近几年俄罗斯电影质量正在大幅提升)。三、改编自真实的宇航员英雄故事。目前它在豆瓣上的评分是7.7,是同期上映的电影里的NO.1:首先要说的,就是它对航天机械和浩瀚太空视觉和专业上的还原程度。虽然相比较那些经典,这部电影在这方面也没有特别亮眼之处,但对于俄罗斯科幻电影的发展来说,已经是一个非常大的进步。它真正的做到了好莱坞大片的工业化水准,美轮美奂的太空场景,院长在画面上几乎看不出有什么瑕疵:对于“舱内外”的画面,电影也用了非常顶尖的特效技术,把宇航员的失重状态和一系列危险遭遇和操作,通过3D效果呈现出来:甚至是水滴都做得十分的精致逼真:且影片的背后还有俄罗斯太空总署的大力支持,在技术上和专业度上一般人也都挑不出来什么毛病。再说故事。《太空救援》表达的主题依然是人类在面对未知宇宙时的那份勇气和探索之心。作为观众,我们总是会惊叹于科幻大片中人类对太空的探索和发现,会感叹宇宙之大,会敬畏生命之美。而取材于真实科学事件的科幻电影,更能让人认识到人类文明与太空探索的伟大。在格局上,《太空救援》并没有用高层矛盾来营造大的深度,但它的故事原型来源于让万千地球人肃然起敬的“「礼炮七号」意外失联与维修重生”事件。年,苏联发射了最后一个“礼炮系列空间站”——“礼炮七号”。可顺利的运行了两年多后,“礼炮七号”突然与地面控制中心失去联系。经专家们各种分析,预估是其电源系统出现了故障。由于当时的大环境正处于“苏美冷战”时期,这里除了科学使命,也涉及了很严重的政治问题。经过商讨,苏联人打算派两名宇航员前去进行维修任务,不愿放弃这个空间站。但问题来了,即便是在今天的年,在太空中执行维修任务都是件十分困难的事,更何况是相对落后的80年代。两位宇航员首先要面对的,就是自己乘坐的飞船与“礼炮七号”对接的问题。打个比方,你要将一辆快速行驶的汽车,准确无误的停入一间正在高速移动+旋转的车库,有多难?不仅如此,你还会面临碰撞后粉身碎骨的风险。但对于他们来说,对接只是个开头,“礼炮七号”内部的处境,他们一无所知。到底是哪里没电了?是不是只有发射机出问题了?温度有没有失控?还有气压、设备运行状态等等,他们都不知道。在一次次排查、修理的过程中,还有很多灾难和事故等待着他们。太空是个浩瀚却又十分恐怖的地方,随着修理时间的推移,疾病、饥饿、缺氧、失重、寒冷、二氧化碳中毒等等,都是需要严肃面对的问题。这样困难重重的情况下,他们还是必须冒着生命危险去努力完成检修工作。院长十分佩服这样的“梦想家”。历史上,在执行航天任务过程中牺牲的宇航员有不少,苏联这两位宇航员可谓是给我们带来了一场“航天奇迹”。(上为电影截图,下为历史真实照片)虽然大家都知道故事的结局,但可贵的是,这部电影并没有囿于这次真实历史事件,而是对事件进行了改编和二次艺术创作。既展现了这一事件背后所产生的战略和博弈,还原真实,也对两位宇航员英雄的工作使命和真情实感做了极其充分的表达。这不禁让院长想到了自己国家的宇航员们。从03年中国首次载人航天成功飞行以来,中国共发射了七艘航天飞船。其中六艘是载人飞行,分别是神舟五号、神舟六号、神舟七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和神舟十一号。共计把12名中国籍宇航员送入太空。从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进入太空,如今已过去十五年,无论他们多么优秀和出色,都要随时接受“牺牲”这种可能性的存在——他们所付出的这一切,极有可能是得不到回报的。所以,院长想对那些为了人类文明发展,献出宝贵生命或者冒着献出生命风险的航天英雄们,致敬。倘若你也敬佩他们,可以去看一看这部电影,去感受一下宇航员们的勇敢与艰辛。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