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条件,去影院。Sir一直把这句话挂嘴边。因为很多时候,当你面对显示器、电视机乃至手机屏幕,局促的光会让沉浸感大打折扣,一个淡入淡出(的镜头),可能就让你出戏。电影就是为银幕而生的。尤其是这类电影。太空片。年《地心引力》;年《星际穿越》;年《火星救援》……太空片少,因为难拍。看一部少一部。幸运的,今年伊始,我们又遇见一部,1月12号上映的——《太空救援》Салют-7来自俄罗斯。提到俄罗斯,Sir第一反应是那个经典笑话——九个英国人在俄罗斯旅游时被熊追,逃到一个俄罗斯人帐篷,打翻一地东西,俄罗斯生气地打跑他们。打完后俄罗斯人说,除了一位穿皮大衣的还算男人外其他都是娘炮。这当然不是真事。但在这起虚构事件中,我们依然能嗅到几分战斗民族举世闻名的彪悍。这种“硬上”的气质,也贯穿于俄罗斯大部分商业电影。比如这部《太空救援》。成本万美元(不到一亿人民币),但看看这些恢弘华丽的太空图景,不比好莱坞几亿制作逊色。再想想我们一亿元拍的是啥?(太多了不配图了)不得不为俄罗斯电影赞一句——神奇。神奇的不仅戏外,戏里,《太空救援》也来自真人真事。一个带有灵异色彩的科学故事。年,在苏联“礼炮七号”空间站上,有六名宇航员,日复一日地勘测、记录和实验。太空是每个人类都憧憬的一个梦——只要你从没去过太空。对宇航员来说,太空更像个孤独感满载的监狱,“向地球人说一声“你好”,也得45分钟后才能听到回应。”但,在一次面朝窗外,习以为常的眺望中,这六名俄罗斯宇航员突然看见,舱外的太空,出现了别的东西。七个人影,每个都比他们大十多倍,背后有翅膀,头顶有光晕。七只……天使?回到地球后,他们兴奋诉说这起“命运的会面”。只得到大众媒体的回应。上级态度暧昧,他们怀疑是宇航员们精神失常——缺氧导致幻觉?长时间孤独导致心理障碍?在动荡的美苏政治竞赛中,不论高官、媒体还是百姓,都渐渐忘记这场灵异事件。就连当事人的记忆,也在不断质疑中被模糊。我真的看见天使?那是天使?会不会是我们集体产生的一场幻觉?很快,关于“天使”的传说慢慢黯淡……太空见到巨大天使!《太空救援》的故事就从天使开始。电影主角叫Vladimir。在一次出舱焊接中,他发现,搭档的手套被尖刺捅破。氧气从破洞急剧泄漏,两分钟后散尽。搭档随时昏迷,命在旦夕。Vladimir伸手抓住她,一边缓缓地朝着舱门滑去,一面不紧不慢地跟她聊天。这是太空人的生存法则:越紧急,越不能急。就当他们快要大功告成,在搭档被推进舱门的瞬间,他的右边,一束蓝光突然亮起,照得他一个激灵。他下意识扭头看。他愣住了,再也挪不动身。天使,有天使。回到地球后,Vladimir不得不面对没完没了的心理医生。很快,没人相信的他被剥夺宇航员资格,挥别太空。不久,一场无法解释的事故将“礼炮七号”断了电。谁也不知道缘由。只知道苏联人要不把“礼炮七号”修好,要不把它炸了。一旦空间站落到美国人手里,苏联将在航空竞赛被迎头痛击。修当然是上策。问题是,你得找到能修的人。顶级飞行员+顶级工程师,能胜任的,Vladimir是不二人选。被开除的他又被召回,面临着一项几乎是赴死的任务。单看故事,你很难不把《地心引力》和《太空救援》作比较。前者当年以无与伦比的长镜头,和逼真的3D效果,精准还原出太空的失重感,奉献出一种近乎身临其境的观影体验,但其不够严谨的科研细节仍招来不少挑刺。而,在科学原理的阐释和呈现上,《太空救援》无疑走得更远。在这部电影,太空绝不是诗意的,繁星点缀的“桃花源”。你会实打实地感受到,太空就是史上最强大的反派。它的强大来自于它不掺任何感情的运行。为不影响你的观影,Sir只能简单概括,这一路,Vladimir要闯过的鬼门关……共六道。1狂兽记得《星际穿越》,一个科学家跟空间站对接时,出了差错,把空间站炸了。受爆炸冲击,空间站飞速旋转起来。即便如此,宇航员还是要同它对接。失控的空间站,怎么对接?唯一的办法,是让自己也旋转起来,跟它保持同步。这有多难。用《极客电影》的比喻,就是要从一架飞行器,往高速行驶的火车顶端的某个洞里,扔进一块石头。在《太空救援》,礼炮七号也一样被事故缴了械,自发旋转起来。同样的危险,炸开、撕裂、捅穿、撞碎……一个没对准,结局都是粉身碎骨。更凶险的是,这次没有智能机器人帮手,也没有计算机算法献计。唯一可以依靠的,是Vladimir的老司机直觉……2寒冰就算你对接上失控的空间站,也不代表这只怪兽就温顺了。断了电,太阳能失效的它,里头冻得比俄罗斯还俄罗斯。即便俩宇航员就是战斗民族,但天天穿着单衣,吃着冻柜面包,喝着冰水,也决计活不长。更糟的是,空间站的水箱坏了,水全都跑了出来,结成了雪和霜。于是,空间站成了一间巨型冰箱。怎么在冰箱里生存……3烈焰宇宙就是极致,非冰既火。雪融化后,船舱内到处是飘散的水珠。这时,一旦水洒到通电的线路,就会引起短路,短路就会着火。在飞船里,你肯定不想见到一点火焰。因为,面对火焰,你要么逃离飞船,慢慢等死;要么跟火搏斗,随时被烧死、呛死和炸死。选哪个?4氧气是的,着火的飞船,氧气浓度会慢慢降低,二氧化碳浓度会慢慢升高。想象一下,像酩酊大醉后惊醒的凌晨,头疼、眩晕、胸闷、烦躁……最后,你说一句话,都要喘几口气才能缓过来。为了活命。你的手脚还不能停。在氧气耗尽之前解除危机……5幻觉扛着重压久了,人就会精神脆弱。这时候,人特别容易产生幻觉。幻觉往往就是你最想见的东西。比方说,从地球不远万里前来给你惊喜的英勇同胞;比方说,打开舱门,就是微风款款阳光暖暖的海滩。比方说,天使。当你试图打开舱门,跟你的天堂见面,却不知道舱门外站着的,是面无表情的死神。死于幻觉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你的同伴产生了幻觉,但你没有……6宇宙是的,当你九死一生地趟过那些坑,你终于赢得了站在这位最强BOSS面前的机会。它会赞赏你的勇敢吗?Sir就说一个细节——大多宇航员第一次在宇宙出舱,回来后,手都会受伤。为什么?因为在舱外,抓栏杆,许多宇航员会因为太用力,隔着手套也伤到手掌肌腱。有谁拽着他们吗?没有。他们就是单纯地害怕,害怕一失手,就飘向了没有岸的太空。还记得《地心引力》那个被放逐太空的宇航员吗。因为事故,他与船体的“脐带”断了。于是,他随着惯性,一点一点飘向太空,速度很慢很慢,但不论他怎么挣扎,怎么踢打,再也回不去。《地心引力》飘离的宇航员而,要维修好礼炮七号,一项绝对没法逃避的动作,就是出舱。如果绳子断了?如果绳子脱手?如果紧急滑翔时,一个闪失,没抓住船体?在《太空救援》,你会看到,面对这六场死局,或来自他者,或来自自身,人是怎么承受的,怎么反抗,又是如何挺到最后的。某种程度上,这确实是一部不怕剧透的电影(就像我们看《三国》,看《西游》,结局早已写定)。但我们依然会乐此不疲地追,从老版,到新版,到最新一版。这就是好故事的魅力。Sir前几天看《圆桌派》,一个嘉宾讲到,大意是,我们人类听故事,有两种需要——一种是贪新,通过汲取那些闻所未闻的人和事,拓展我们认知和想象的边界。一种是念旧。通过重复那些俗套但又闪耀着人性之光的历史,巩固,坚定我们的三观。而《太空救援》,便是后者的极致。人面对宇宙,确实连沧海一粟都不及。但也正是宇宙的不可战胜,才衬托出人类向死而生,浪漫的英雄主义。说到这,别忘了,还有天使。关于天使,《太空救援》也给了我们一个答案。相信Sir,这是一个将对你产生剧烈情感冲击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