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年神舟一号成功发射至今,我国已发展出三型飞船,它们分别是“神舟”、“天舟”和新一代飞船,其中新一代飞船有载人、货运等多个型号,可执行近地轨道和深空任务,载人登月、登陆火星也都是它。而在这三型飞船之前,还有一个“曙光一号”,可惜最终未能变成现实。可是你知道吗?“曙光一号”还有一个名字,叫做“千钧棒一号”,它甚至还有一个兄弟,能够执行近地轨道战斗任务,是不折不扣的太空战机。
“千钧棒”就是孙悟空的“金箍棒”,我国航天人对它的期待,可见一斑。而“千钧棒一号”这个名字,来源于钱学森的《第四个五年发展空间技术计划设想》和我国科技部的《—年十年科学技术规划》,是一型能够搭载2到3名航天员的近地轨道侦察飞船,甚至考虑过同时搭载5名航天员,世人都说它类似美国的“双子星座”号,但实际上远比美国飞船更为宏大。后来,“千钧棒一号”改名“曙光一号”,项目名称工程。
与此同时,“千钧棒一号”还有一个兄弟,叫做“千钧棒二号”,后来改名“曙光二号”,这是一型近地轨道歼击飞船,可载2名航天员,主要任务是对敌方的飞船、空间站和卫星、运载火箭等航天器进行空对空打击,负责击毁它们。
在那个年代,这是司空见惯的事情,苏联的空间站,也分科研型和军事型,比如“礼炮”系列就分为科研型的DOS轨道空间站,以及军事型的OPS轨道试验站,也叫“金刚石”,包括礼炮2号/OPS-1、礼炮3号/OPS-2和礼炮5号/OPS-3,还有无人的宇宙,它们都有相当水平的武装,苏联甚至将图22轰炸机的23毫米尾炮拆了,装在礼炮3号上,进行过一次太空试射。
而OPS-4还计划安装三片式Mech-A合成孔径雷达,并使用两枚火箭替代了机炮,但最终由于发射取消,该武装计划不了了之。另外,美国的第一个空间站“天空”实验室,也是军事用途的,所以在大刘的《三体》小说中,“红岸”基地就以对它的侦察和歼灭作为外衣,掩藏寻找地外文明的真实目的。
我们的“曙光一号”和“曙光二号”也是如此,当时对全军名飞行员进行选拔,确定了名初级候选人,经过第二阶段飞行技术、心理情况、生理指标以及常规医疗检查等方面的选拔,只剩88名候选人,最终从这88人中选出了19人,成为我国第一批航天员,他们从年11月就开始训练了,原计划在年进行第一次发射,相关的发射场建设、航天医学研究工作也同步展开。
而受当时长征二号甲运载火箭技术的限制,“曙光一号”和“曙光二号”最大发射重量只有3.2吨,采用两舱结构,2名航天员需坐在装配有弹射椅的返回舱内,完成任务后,返回舱与尾部推进舱分开,以弹道返回的方式溅落地球。因为飞船没有软着陆系统,如果是在陆地上着陆,最后一刻需要将航天员弹射出来,就像当年加加林的“东方一号”载人飞船一样。
当然,大家也都知道,由于经济和技术等各方面的原因,“曙光一号”最终在年就被迫延后,年暂停计划,“曙光二号”更是还没开始就结束了。在那个年代,我们很多隐秘的计划,比如第一颗导航卫星“灯塔一号”计划,都是因此下马,一切都和科幻小说《三体》里的“红岸”工程一样,非常可惜。
不过,为它们建立起来的舱外航天服、航天食品、太空跟踪站及雷达、航天员选拔和训练、相关设备的发展以及熟练等等,其实并没有荒废,都对后来的“神舟”计划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特别是“尖兵”系列返回式卫星,几乎可以看成是“曙光”飞船的无人缩小版,今天当我们看到“尖兵”系列返回式卫星时,完全可以通过它想象出“曙光”飞船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