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写
付思涵姜新雅王明睿陈琪
视频
陈琪王明睿
图片
级传媒实验班
指导老师
袁光锋
排版
敬萧菲
NationalDay
年10月1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七十年的华彩化作震天的礼炮与恢弘的军队,让每一位中国人激动振奋。在地球的另一端,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级传媒实验班以另一种方式为祖国庆生——“中国周”文化活动在英国斯特灵大学拉开序幕,中国民乐、茶道、书法、剪纸等中国传统文化同样大放光彩。
这是传媒实验班在海外访学中首次举办“中国周”活动。对17级传媒实验班的同学们来说,“中国周”不仅是出于对国家的热爱,也包含着为中国文化的跨文化传播贡献力量的决心。传媒实验班同学们心怀美好的期待——作为跨文化传播的青年使者在国际舞台上展现中国文化的魅力与智慧,促进中英深度交流,为“讲好中国故事”添砖加瓦。
与君初相识
当地时间下午两点,斯特灵大学“中国周”系列活动在校园地标建筑PathfootBuilding正式开幕。此时的大厅四周悬挂着遒劲书法、淡雅古画,俨然化身一方水墨空间。
开幕式上,斯特灵大学副校长MalcolmMacLeod教授首先登台致辞。他真诚地希望南大新传的同学经过三个月的学习能够有所收获,同时也希望此次中国周能够将中国悠久的文化带入苏格兰。最后,他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0周年表达祝贺。
交换项目负责人DamyanKachulski老师随后发言,特别感谢了传媒实验班同学赠予的礼物——印着“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的手帕。这句诗对于Damyan有着特殊的含义:去年此时,他带领着16级传媒实验班在斯特灵进行交换学习,17级学生们与斯特灵虽是初次相见,却同样宛如亲切的故友。
MalcolmMacLeod发表致辞
DamyanKachulski展示手帕
令人惊喜的是,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执行院长张红军从万里之遥的南京发来了祝福视频。他相信这次活动可以促进两校师生的交流和合作,也会促进中英两国文化的交流,并为斯特灵大学和祖国送上了祝福。“天涯共此时”,院长发来的祝福温暖了每一位传媒实验班学子的心。
随后,斯特灵大学中国学生联谊会以快闪的形式带来了一曲《国家》。飘扬的五星红旗与婉转的旋律相互辉映,“国是荣誉的毅力,家是幸福的洋溢”,在英的游子们借用歌声唱出了对祖国的思念和感恩。
歌声落下,传媒实验班的五个小组依次登场,带来“FromJiangsu”主题视频。这五部从主题确定、脚本撰写到拍摄剪辑,都由传媒实验班同学利用暑期时间自主完成,并附有英文配音和字幕。
《南京初印象》描绘了南京的惊鸿一面,而《金陵宝鸭香》则细数南京美食鸭馔;《早安南京》和《南京大萝卜》分别讲述了南京的清晨风物和不夜之景,《金陵旧梦》着眼乡愁、寻根与今昔对比。五幅展现南京城市文化的画卷被娓娓道来,一座古朴与时尚交融、活泼与厚重并存的城市渐渐呈现在观众面前。
观看视频,南京的烟雨楼台如在眼前,烤鸭的香气仿佛扑鼻而来,令人回味无穷……还未回过神来,中国周的第二部分——中国传统文化展示接力已正式开始。
天涯若比邻
一首《梁祝》翩然响起,二胡与小提琴弦音和鸣,现场的掌声此起彼伏。这是传媒实验班范文君和吴梓溢带来的乐器演奏。将二胡与小提琴合奏是范文君的主意。和世界流行的小提琴不同,二胡更多地作为一种中国的民族乐器而存在。她希望通过二者的合奏,展现出二胡的包容性魅力,同时也以小见大,通过乐器的融合体现中西方文化的结合。
范文君记得,开幕式前排练,她的二胡演奏还吸引了一位路过女士的好奇。文君向她介绍了二胡的起源,也教授了她二胡的握弓方式。那一刻,她切身感受到了介绍民乐以及中国周的意义。
与此同时,同学还在会场两侧设立了剪纸、花钿、谜语、中式点心等中国特色展台。开幕式后,许多斯特灵师生参与其中,亲自体验民艺、了解中国传统,现场一片热闹。
“佳人半露梅妆额,绿云低映花如刻。”“梅妆”就是花钿,是中国古代女子所钟爱的妆容。苏格兰女孩Diana一眼就被展台上的各式花钿吸引,她挑选了自己喜欢的花样,并让传媒实验班同学画在自己的额头上。为了让外国同学更好地理解,负责花钿妆的王诗涵和储瑞秋在电脑上展示范冰冰的花钿妆,接着,又从范冰冰讲到她所扮演的武则天,从宫斗剧讲到古代封建制度。
感兴趣的Diana在尝试花钿妆后,还和传媒实验班同学一起合影留念,并社交软件上互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