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央组织部组织编选的《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改革发展稳定中攻坚克难案例》丛书出版,这批工作案例共7本,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建设、防范化解重大风险7个领域个案例,生动展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波澜壮阔的社会实践中的巨大指导作用,是帮助党员干部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活教材。温州《推动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一文收录其中,生动展示了温州市推动移风易俗工作的实践探索。现将全文刊发如下:
引言
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齐抓,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传承发展提升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开展移风易俗行动,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摘要
当前,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群众生活水平日益改善,一些先富起来的地区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等陋习盛行,暴露出“老大难”问题。“老”在很多旧俗历时长久、在农村根深蒂固,“大”在关乎千家万户、涉及面很广,“难”在转变观念难、放下面子难。
年9月,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把浙江省温州市列为全国移风易俗工作试点城市。三年来,温州市牢牢把握全国试点契机,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整治婚丧嫁娶陈规陋习为切入点,坚持软硬兼施、治管齐下、堵疏结合、宣教并重、标本兼治,把刚性规矩立起来、把源头治理管起来、把设施服务配起来、把社会共识聚起来、把常态长效建起来,全面实施移风易俗“六大行动”、改革攻坚年行动等,婚事新办风尚渐显,丧事简办蔚然成风。据初步测算,全市共引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8.3万起,为群众减轻负担约62亿元。
温州把推动移风易俗与全面从严治党结合起来,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结合起来,用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鼓舞人,用“温州经验”的光辉历程启示人,发动全社会参与,实行全方位推进,实施全过程治理,抓住了婚丧礼俗大操大办的关键问题,顺应了群众所思所想所盼,走出了一条具有温州特色的移风易俗新路子,为全国其他地方推动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提供了重要借鉴。
乐清召开人丧葬礼俗整治工作动员大会
一、背景情况
温州历来是一个注重乡土风情的地方,亲戚邻里之间有人情来往的习俗。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业渐渐强起来、农村日益美起来、农民逐渐富起来,但一些封建迷信、陈规陋习现象还比较普遍,大操大办、厚葬薄养、人情攀比还不同程度存在,既浪费社会财富,又损害社会风尚。在丧事办理方面,少则三五天,个别甚至长达十几天,办丧期间燃放大量烟花爆竹,每晚几十桌甚至上百桌的流水宴席也很常见。一场“白喜事”下来,动辄花费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丧属不但耗费大量的钱财,造成巨大的浪费,而且精疲力尽,邻居和亲朋好友也跟着受累。在婚事操办方面,婚宴少则二十来桌、多则四五十桌,一桌高档婚宴动辄上万元,同时礼金也跟着水涨船高,一般起步一两千,关系好点三五千,成了百姓“甜蜜的负担”。
温州“红白喜事”大操大办背后,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一是地域习俗方面的原因。温州文化推崇永嘉学派,主张“义利并举”“以义为重”的事功思想,讲究人伦,民间对人情来往非常看重。甚至有句民间俗语“人情大过债”,收过人情的,一定要送回去,甚至要添一点回去。这样,雪球就越滚越大,酒席标准、人情随礼也越来越高。二是经济发展方面的原因。改革开放以来,温州以民营经济为代表,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创造了许多“全国第一”,老百姓物质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特别是温州属全国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的地级市,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元、元,客观上也有大操大办“红白喜事”的经济基础。像乐清、瑞安等一些经济发达的地方,吃人情酒不仅不用送钱,酒桌上还要分钱。三是社会心理方面的原因。温州地方小、圈子小,谁家红白喜事办得风光,就传得广、传得快,互相对照,容易产生攀比心理。特别是订婚结婚这样的家族大事、家庭大事、人生大事,群众潜意识就觉得一辈子才一次,理应办得热闹一点。而喜事规格又没有严格标准,更加容易造成奢侈浪费。
推动移风易俗,是惠及千家、福泽万户的民生大事,是引领文明、弘扬新风的社会好事。回顾近年来温州推进移风易俗工作的过程,深刻感受到移风易俗是个“老大难”问题:“老”在千年遗风,很多旧俗具有很长的历史,在农村根深蒂固;“大”在千家万户,涉及面很广;“难”在转变观念、放下面子、村规民约执行,过去一些关于移风易俗的村规民约,或是不够具体,或是操作性不强,或是缺乏监督管理手段,导致效果不佳。
年9月,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把温州列为全国移风易俗工作试点市。三年来,温州市牢牢把握全国试点契机,坚持试点先行,先后出台《关于在全市农村进一步深化移风易俗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整治婚丧礼俗树立文明新风的实施意见》《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温州市移风易俗改革攻坚年行动方案〉的通知》《关于发挥市直单位、市属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带头作用推进移风易俗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全面实施移风易俗“六大行动”、改革攻坚年行动等,大刀阔斧整治婚丧礼俗大操大办、占道搭棚等陈规陋习,婚事新办风尚渐显,丧事简办蔚然成风。据初步测算,全市共引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8.3万起,为群众减轻资金负担约62亿元,《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持续聚焦报道。
乐清召开人丧葬礼俗整治工作动员大会
二、主要做法
(一)坚持“软硬兼施”,把刚性规矩立起来
近年来,温州在移风易俗工作中,在软性倡导的基础上,突出刚性约束。通过立法立规,把移风易俗纳入《温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作出明确规定,做到有法可依、管之有据。同时建章立制,以党员干部为示范群体,推出了一系列具体化的工作制度,将移风易俗作为党员的纪律要求,让移风易俗的“软要求”转化为“硬约束”。
1.推行随礼封顶制。各县(市、区)根据实际情况,对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婚庆喜事随礼制定最高标准,从过去的几千元降至现在的—元,大幅减轻群众人情负担,有效遏制攀比浪费的不良风气。同时,倡导婚丧嫁娶、生日祝寿、升学谢师等喜庆活动不随礼或低标准随礼,提倡所收礼金用于公益慈善事业,制止人情随礼庸俗化、泛滥化,遏制攀比浪费、利益输送等不良风气。鹿城区率全市之先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鹿城区党员干部、公职人员操办婚宴喜庆事宜的通知》,规定礼金(人情红包)收送均不超过元。
2.推行量化管理制。要求殡期不超过5天,花圈、花篮、花匾总数不超过8个,出殡鼓乐队规模不超过13人,出殡(送殡)车辆不超过5辆。同时,对党员干部、公职人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乡镇、街道、部门单位临时聘用人员划出高压线,要求一律不准赠送、收受非亲人员各类礼金,置办出殡酒席一律不准超过10桌,除近亲属外一律不得参加丧事守夜活动;一律不得使用公务车辆参与办丧、送殡活动。
3.推行党员干部承诺报告制。按照“条抓块管、条块结合,单位协同、属地管理”的原则,制定党员干部操办婚丧喜庆事宜的规范性文件,推行婚丧事项承诺、备案、公示制度,仅市属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就签订承诺书2万余份。要求向所在单位党组织、属地政府备案宴席时间、人数、桌数、标准及礼金收取情况等内容,并在一定范围内公示,主动接受属地政府管理,接受干部群众监督。
4.推行移风易俗纳入村规民约。加强“一约四会”建设,将移风易俗要求纳入村规民约,把乡村党员干部吸纳到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和红白理事会,在旧有村规民约基础上,明确丧事活动办理流程、具体标准,推行播放哀乐、鞠躬、默哀、佩戴黑纱等文明健康的丧葬礼仪等。各村(居、社区)掌握丧情信息后,第一时间上门告知丧户遵守文明办丧相关规定。各乡镇、街道在办理丧葬手续时,主动告知文明办丧的相关事项,与丧户签订《文明治丧承诺书》,对未执行的罚丧主家属打扫村里道路卫生2天或在山上植树20棵。在具体操作中,由村支书、村委会主任和老年协会会长共同组成丧事改革小组,联合发出简办丧事通告。遇到老人去世,村“两委”和老年协会会长一起到丧户家慰问,并带上殡改通告,上门时把通告贴在丧户家门口,写清殡改规定,如明确要求吊唁亲友不得守夜、22时需离开丧户家等具体规定,一方面提醒丧户,一方面告知守夜送殡的亲友。
移风易俗巡演走进鹿城乡村
(二)坚持治管齐下,把源头治理管起来
按照“一个专项、一位领导、一个团队、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工作思路,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找准突破口进行集中整治,坚决遏制歪风邪气蔓延势头。
1.开展婚丧用品市场专项治理。针对群众普遍反映强烈的婚丧喜庆事宜大操大办等现象,联动纪委、民政、公安、综合执法等相关职能单位,实行婚丧源头治理,组织开展婚丧用品市场专项整治行动。集中整治丧事扰民现象,明确规定殡期和出殡禁放烟花爆竹,杜绝深夜奏唱鼓乐等扰民行为,打掉以“白喜事”为掩护的涉赌团伙13个,查处烟花爆竹行政案件起,收缴违禁烟花爆竹余箱。
2.开展青山白化专项治理。推进“禁新改旧”青山白化综合治理,建立常态化的“禁新”督查通报机制,每月抽查26个重点乡镇,巡查0多公里,实行一月一排名一通报,实现禁新率%。三年来,全市共自行拆除新建、翻新私坟座,完成私坟生态化改造座,基本实现“两路两侧”“四边区域”两侧视线范围内无坟化目标。建立青山白化治理GPS监管平台,购置2架无人机开展巡查监测,实现青山白化治理监管数字化和空间可视化。
3.开展丧事用车市场专项治理。持续开展丧事用车市场专项治理、“营转非”大中型客车专项整治行动,查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余例,现场查处非法电子花圈运输车和改装的礼炮车5辆,依法查处电子花圈车余辆,取缔泽雅大道天长岭隧道口、温瞿公路铁路道口2个违规电子花圈车集中停放点。
4.开展重点人群专项治理。从严执行党员干部、公职人员操办婚丧喜庆事宜等规范性文件,全市共查处党员干部违规操办婚丧例,问责人,发挥了有力的震慑作用。民族宗教部门引导宗教界人士参与丧葬礼俗整治工作,丧事涉及宗教仪式方面的费用从原来的每场次约4万元,下降到现在的元;通过三人驻堂小组的日常巡查和监管,依法查处假僧假道等重点对象52人,并在门户网站设立曝光台,进行舆论监管。
文成县百丈漈镇西里村传统婚礼进文化礼堂
文成县百丈漈镇西里村传统婚礼进文化礼堂
(三)坚持堵疏结合,把设施服务配起来
“广教化、美风俗”,坚持立足亲民、倡导便民、满足惠民,建立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和服务,为群众自觉开展喜事新办、丧事简办搭建平台、提供便利,让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满足感和幸福感。
1.建设一批公益婚礼基地。依托文化礼堂建立农村家宴中心,使其成为农村群众简办婚丧嫁娶宴席的集中服务平台,乐清淡溪镇寺西村建成全省首家4D无水化可视家宴中心。雁荡山、江心屿等著名景区设立婚事新办点,打造公益婚礼基地,受到年轻人追捧。
2.推出一批婚庆服务项目。鼓励引导酒店推行简约婚礼套餐制,全市已有百余家酒店推出0元以下的婚宴套餐。鼓励婚庆公司推出“一站式”婚庆服务,推动简约婚礼进文化礼堂、婚宴套餐进乡村活动,在文成县大峃镇凤垟村、永嘉县岩头镇苍坡古村等近百个文化礼堂举办“农村婚礼进文化礼堂”余场。
3.实施一批殡葬惠民项目。实行“普惠型”殡葬惠民政策,城乡所有居民死亡后遗体的接运、存放、火化和骨灰寄存等基本殡葬服务费用由政府承担,基本殡葬服务补贴标准人均元,全市享受殡葬惠民政策25万人,惠民金额1.6亿元。实行绿色殡葬奖励制度,对采取海葬、树葬等生态节地葬的,每例奖励0至0元不等,全市生态葬比例逐步提升。浙江省首个生态回归纪念园“义园”落户鹿城;永嘉县推进“互联网+祭拜”新模式,在生态化改造过的墓碑上设置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