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9月25日上午10时30分,蓝天历史研究学会组织空军后人召开“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2周年暨话剧《红鹰》座谈会”。
部分座谈会嘉宾合影
中国人民空军首任司令员刘亚楼之子刘煜滨、原空军副司令员邝任农之女邝安、原第三航校校长陈熙之子陈塞北、原第一航校政委姚克祐之子姚进、原第三航校政委黄玉昆之子黄友森、原新疆航空队李奎之子李铁铮、原新疆航空队王云清之子王江明、原八一电影制片厂特型演员张远等二十余位空军后人参加了座谈会并发言。
话剧《红鹰》剧照
话剧《红鹰》共分十幕,讲述的是红军西路军兵败河西后,党中央高瞻远瞩从西路军中挑选出43名党员骨干赴迪化学习飞行技术,为创建人民空军播下了红色的种子。
刘煜滨与陈塞北
年,话剧《红鹰》主创团队克服重重困难,将相关历史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有机结合,以艺术的形式再现了我党新疆航空队的红色历史,时隔83年后,让我党早期的新疆航空队走进了大众视野,话剧《红鹰》是对党缔造的人民空军“永远听党指挥,铁心跟党走”的深情讴歌。
这段恢弘的历史真实不虚,年2月新疆航空队成立,学员全部来自红一、红二、红四、红二十五军。之所以说新疆航空队执行的是党中央的命令,这是根据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所做的决定。
新疆航空队组建后,先后受中国共产党驻新疆代表陈云、邓发、陈潭秋的直接领导。陈塞北说:“今天参加《红鹰》座谈会的人中,王江明同志与李铁铮同志的父亲就是当年新疆航空队的学员。”
李铁铮
李铁铮:
我们出生于英雄主义时代,对军人有着特殊的感情。如今人们生活富裕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追溯红色历史根源,在建党周年起到了特别好的效果。我在生活中发现一些80、90后也开始关心注意红色历史中的英雄人物。我们在座的大都有过从军经历,亲眼目睹了人民空军从弱小到强大的过程。我们不是父辈们历史的亲历者,但我们可以把父辈的家国情怀讲出来,为那段历史提供参考,我们有责任把红色文化、红色基因传承下去。
王江明
王江明:
小时候在课文中学过,开国大典时候要鸣礼炮28响,知道了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新中国诞生走过了28年,加上现在建国以后的72年,正好是周年,我们的党夺取红色政权建立新中国所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我的家乡在湖北红安,红安县有一面烈士墙,有名有姓的烈士14万余人,由此可以想象全国为了革命,为了新中国诞生又有多少先烈为之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黄友森
黄友森:
作为红军的后代,也看了很多革命题材的影视剧,感觉很受教育。今天,蓝天历史研究会组织空军后人召开座谈会,就人民空军起源的历史创作的话剧《红鹰》展开讨论,感觉非常有意义。我的父亲在空军工作了25年,我看完《红鹰》后感同身受,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希望我们的国防航空事业能够更加巩固。
姚进
姚进:
我的父亲是原第一航校的政委,与塞北同志的父亲有着深厚的革命友情,从建立老航校成立军训部时就在一起合作过。年到北京时,我们两家就一直在一起。我感觉话剧《红鹰》用艺术的语言真实的表现出了空军的早期历史。
张远
张远:
在建党周年,国庆72周年即将到来之际,我作为空军后人,红色基因的传承人,认为话剧《红鹰》真实的表达了人民空军的早期历史。我希望红船编辑部也能够把这段历史宣传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空军的起源,让红色基因在大众中产生更大影响。
刘煜滨
刘煜滨代表空军后人作主旨发言,他详细阐述了人民空军的起源和新中国航校组建发展的历程,对新疆航空队是如何从新疆至延安,又从延安到牡丹江的过程进行了明确梳理,讲述了党中央为什么要下定决心建立人民空军的苦衷。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新中国成立72周年,也是人民军队建军94周年。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7月15日汪精卫又叛变革命,迫使我党确定了武装斗争的路线,在生死存亡之际组建自己的人民武装。”刘煜滨说。
从红军长征到抗美援朝期间,敌人的空军对我人民军队造成过数次巨大伤害,无数同志倒在了敌人飞机投掷的炸弹和疯狂地扫射之下,毛泽东主席的爱子毛岸英在朝鲜战场上也是因空袭而牺牲的。鉴于这些血的教训,党中央在建国初期便下定决定组建中国空军。经党中央研究决定,从第四野战军抽调刘亚楼担任空军首任司令员。
话剧《红鹰》剧照
刘煜滨在讲话中表示:有人说刘亚楼是人民空军缔造者,我认为这种说法不准确。人民空军是党缔造的,永远听党的指挥,我的父亲只是奉命组建空军。人民空军是在陆军的基础上组建起来的,它是人民军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党中央对组建人民空军给予了大力支持,特许在空军组建过程中,可以在全军范围内按照实际所需三倍的人才优中选优。在新中国航校组建过程中,六所航校的6名政委就是从全军三倍选出的19位师政委中精选出来的。人民空军的服装从陆军改为了空军,但听党指挥是永远不会改变的。正如陈云同志所说:“穿什么衣服不重要,听谁指挥很重要。”
撰文:王向明视觉:李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