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常说:在生不孝,死当鳖叫(哭)。意思是老人还在世时,子女应尽点孝道;生前子女不尽孝心,老人死了再哭,有意义吗?理是这么个理,但世人大多是反其道而行之的呀。人老了,一朽木,没用了,也就成了多余的。能不饿不冷,算是好结果;有的子女动辄横鼻子竖眼的,真不是个味儿。村里有一老者,四个女儿两个儿子,都能识文断字,都成了家。老人一生精明,还当过队长,能人吧?现在他是四代同堂的老公公,却要管头牛,拄杖带曾孙;两儿子轮供,楼道底下搭个铺,忍气吞声讨口吃。能舒心麽?大限时,起居不便,屎尿在身。好在四个女儿轮流来洗换,终归远水难解近渴。唉,······今春老人死了,可丧事却办得风光,不知他在天之灵可知否?冰棺早就约好,人一咽气,哀乐就响了。打字号乐队、腰鼓队迎宾接客,唢呐吊香;几个女儿伤心地哭,媳妇也挤几滴泪;出殡时还有什么机动车式的氢气礼炮咚咚震天响。场面壮观啊,好气派呀!如果老人有知,心里那个痛呀,定然在说,‘用这一半的钱,作最后几年的孝敬费,多好啊!’。酒席三十桌,肚丝、腰花、猪口心、鳝片、牛蛙等等,少说每桌五六百。共花三万多,本来拮据的儿子又背重债。能怨谁,时风例规谁好违?有钱人摆谱讲阔气——酒席要如何,八仙酬金要如何·····出手大方。信息时代,一人牵动全村,村带乡,何愁不成风。就这样,不断地有新标码。多数是无奈地跟他样,没钱的活受罪。能怨谁,时风例规谁好违?有钱人摆谱讲阔气——酒席要如何,八仙酬金要如何·····出手大方。信息时代,一人牵动全村,村带乡,何愁不成风。就这样,不断地有新标码。多数是无奈地跟他样,没钱的活受罪。九十年代前,丧事也没什么特别司仪形式,一面大锣加钹敲打,几个大爆竹,几封小鞭炮,酒席是四方桌,碗盛菜,菜中猪肉最贵。花不了多少钱。有人加请唢呐吊香,都觉得很新鲜。二十世纪才开始有了正式司仪队——打字号乐队,酒席也改为圆桌炒盘子,海鲜上席了。再后来又多了腰鼓队,八仙的酬金也水漲船头高了。现在又多了什么氢气礼仪炮,花样是层出不穷。前不久,村里一老妇死了。此老心地善良,可吃亏。妯娌和睦,叔嫂无芥蒂。大家都说丧事要办风光些,侄子侄女都凑钱;她自己只一子一女,女儿拿出一万多,估计儿子也不少,反正钱袋子空了吧。这种铺张为哪般?亲者拼老底;死者真的可享用?人活着是为世俗面子所累么?我就不明白,人为什么老是无奈地被别人牵着鼻子走?图片来源于网络作者:胡振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