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0月1日下午3点在北京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而举行的开国大典,标志着中国从此告别一百多年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中国人民从被压迫中解脱出来真正地当家作主。
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激动人心地豪迈宣言:“同胞们,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预示着一个强大的新生中国从此开始走向民族振兴之路,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有关于开国大典有过很多的详细报道以及许多历史资料的揭示,还是有必要聊一聊这段过往以及那些我们忽略了的细节。
出席人员的分配
能够参加开国典礼的出席人员,总计为人,总共分为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包括五类人,党派代表,区域代表,军队代表,团体代表,特别邀请代表。
第一类:党派代表人。第二类:区域代表l02人。第三类:军队代表60人。第四类:团体代表人。第五类:特别邀请代表75人。
第二种情况,是因为工作性质或特殊情况,登上天安门城楼的人员,主要是警卫服务人员以及新闻工作者。
为什么在下午举行?
这是聂荣臻元帅向中央军委提议,主要是为了预防蒋介石台湾政府的空袭。
国民党军当时使用的是美制B-24轰炸机,夜航能力较差,不易在下午执行轰炸,这样不利于顺利返航。
当然,开国大典的时间是绝密的,典礼开始前5小时,才由新华广播电台发布。
五星红旗飘扬
国旗五星红旗是由33岁上海青年曾联松设计,在年9月27日举行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决议通过。
五星红旗的第一面样旗,由美术供应社女工赵文瑞连续多个小时赶工缝制完成,于全国政协一届会议闭幕式上送达会场,而天安门广场上的第一面国旗的监制工作则是在北京国营永茂实业公司完成。
年10月1日下午3点多,天安门城楼上的毛主席亲自按下电钮,新中国的第一面五星红旗缓缓升起迎着风徐徐飘扬,中国也从此翻开崭新的一页!
国歌嘹亮
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先前是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年创作完成后,成为流行极广的抗战歌曲,被多所军校及军队定为军歌,曾被灌录成唱片并翻译成不同语言。
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议通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未正式制定前,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
年10月1日,开国大典上,《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第一次在天安门广场响起,由时任华北军区军乐队队长的罗浪在原华北军区军乐队的基础上,联合20多个兵团部队的军乐队成员以及收编的原北平警察局军乐队组建起的约有多人的联合军乐团演奏。
值得一题的,当时用来演奏的件乐器几乎都是从战场上邀获而来的战利品,非常具有意义。
现场拍摄及广播
开国大典前,苏联派出了由苏联高尔基电影制片厂著名导演格拉西莫夫和莫斯科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编导瓦尔拉莫夫领衔的摄制组,为中国拍摄两部大型彩色纪录片《中国人民的胜利》和《解放了的中国》。
开国大典正是两部影片的重中之重,当天录制时采用的是由苏方提供的彩色胶片,同期声录音。
负责广播这一盛事的重任,落实在北京新华广播电台上,播音员为老一辈的知名播音员丁一岚、齐越。
第一支礼炮部队
开国大典上的第一支礼炮部队由华北军区特种兵部队组建而成。
礼炮为缴获的日军山炮,共门,分为两组,每组54门。每门礼炮有3个炮手,分别负责装填、发射、退弹壳三个动作,规定必须在3秒钟内完成,54门礼炮齐射一次也被限定在4秒半内完成,总共要鸣放28响礼炮。
54门礼炮,代表着参加新政协的54个单位和方面的人士;28响,则代表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所走过的28年。
阅兵式
开国大典由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秘书长林伯渠宣布典礼开始,由毛主席向全世界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第一号公告,之后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式。
阅兵总指挥为时任副总参谋长、华北局第三书记、华北军区司令员、京津卫戍司令员的聂荣臻,朱德总司令在他陪同下检阅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受阅部队。
受阅部队由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组成,包括有步兵、骑兵、坦克、大炮、汽车等,以连为单位,列成方阵,由东向西分列式通过天安门广场,持续近三小时。
飞行队列
阅兵仪式上,还出现了飞行队列,总计为5种机型,17架飞机。
17架飞机中,9架为P-51型战斗机,2架为蚊式战斗机,3架为C-46型运输机,1架为L-5型通讯联络机,2架为PT-19型初级教练机。
当时,参加检阅的飞行员签订了“生死状”,因为飞机性能太差,恐怕有意外发生,飞行员们即使牺牲性命也要保障好天安门广场上人员的安全。
另外地,为了预防国民党空军突然袭击,飞行列队中有四架飞机还带有着实弹,这在各国阅兵式上还是少见的,而为了壮大声势,飞行员们飞过一圈后又再飞了一次,让人看起来极具规模。
外国友人
开国大典的绝对保密性以及特殊性致使能够出席的外国人很少,只有为数不多的与中国极为密切的几个国家有幸参与了这次盛会。
团长为苏联著名作家、苏联作协总书记法捷耶夫约为40多人的苏联文学家艺术家代表团,恰巧于年10月1日上午来到北京,赶上了盛典。另外,当时在京的朝鲜人民代表团,以及来解放区访问的意大利共产党中央委员斯巴诺,也是正巧地成为了这次盛典的历史见证人。
未能参加人员
参加开国大典,对于当时的政要名人来说,自然是人生中最为重要的事,然而有几位开创新中国的重要人物却是未能参加。
就拿后来授衔的十大元帅来说,除了朱德、刘伯承、陈毅、贺龙、罗荣桓、聂荣臻六位参与了盛会外,其他四位都遗憾地缺席了。
作为第一野战军的司令员兼政委的彭德怀当时正在前线指挥战役,为部署解放新疆而准备;林彪也在前线忙于部署衡阳、宝庆战役,由政委罗荣桓代表他参加;徐向前因为病情加重在青岛治病疗养;时任中共中央华南分局第一书记和广东军区司令员兼政委叶剑英正在赣州处理事务。
另外地,如饶漱石、康生、邓子恢、林枫、龙云、李章达因在外地,也不能及时到达参加开国大典,而最为可惜的是,知名军事理论家杨杰,本是准备参加开国典礼的,却是因被国民党特务杀害于香港也就无法参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