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模拟检测卷及

白癜风的食疗 http://news.39.net/bjzkhbzy/180227/6069863.html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模拟检测卷

一、默写《七律·长征》。要求书写工整,无错别字,并注意标点。3分(内容完整2分,书写质量1分)

二、选择题。(10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政府(zhèn)汇集(jí)渲染(xuàn)蒙古包(méng)

B.迂回(yū)雹子(báo)绷脸(běng)抡起(lūn)

c.襟歌带舞(jīn)绿毯(tǎn)衣裳(shāng)外宾(bīng)

D.擎着(qíng)屹立(yì)直奔(bèn)黑魆魆(yuè)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硕大无朋检阅抵御全神贯注B.逶迤毫迈弥漫热血沸腾

C.排山倒海愁恨喧告斩钉截铁D.致服次序山涧居高临下

3.依次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判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1)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

(2)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3)千百年来,我们奔着那水去,奔着那湖去,奔着那树去,越走越远,好像一辈子也走不到头。

(4)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

A.比喻比喻排比夸张B.拟人比喻排比夸张

C.比喻拟人排比夸张D.比喻比喻拟人夸张

4.下列词语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开国大典:创建国家的重大典礼。B.五更天:大约下午四五点钟。

C.就位:到自己应到的位置上。D.磅礴:气势雄伟的样子。

5.下列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

B.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是郝副营长点燃了那本书,照亮了前进的路。

C.表演一结束,台下就响起了翻江倒海般的掌声。

D.天上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

6.下面没有运用反复这一修辞手法的句子是……………………………………………………(   )

A.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和乐曲声,只听见国旗和其他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

B.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C.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D.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7.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班会课上,我们通过并讨论了“三好学生”的评比方案。

B.欣赏了《蒙娜丽莎》后,使观众们获得了极为震撼的美的享受。

C.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和乐曲声,只听见国旗和其他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

D.爸爸的书房里,挂着一副从森林里捡来的大鹿角。

8.下列选项中,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开国大典》通过场面描写表现了人民激动的心情,展现了毛主席的领袖风采。

B.《灯光》一文,由天安门广场灯光写起,叙述过去发生的事情,这种写法叫作“倒叙”。

C.《狼牙山五壮士》一课多处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充分表现了五位壮士英勇顽强的献身精神。

D.写人物想法时,可以不用“想”来表达,但一定要用与“想”有关的词语代替。

9.下列句子中破折号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乐队奏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

B.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过故人庄》

C.孩子们在岛上留下了一样美好的东西——鲜花。

D.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在雄。

10.下列对课文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七律·长征)“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中,一个“暖”字,一个“寒”字巧妙地交代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时间分别为夏天与冬天。

B.“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这句话中的“斩钉截铁”体现了班长的果断和坚定。

C.“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这句话不仅指灯笼、火把照亮了北京城,而且象征着新中国的成立,使北京城永远摆脱了过去的黑暗统治,获得了新生。

D.《灯光》一文中“多好啊”出现了三次。使文章显得非常紧凑,突出了作者对郝副营长无私的献身精神的敬佩,也表达了作者对郝副营长深深的怀念。

三、查字典填空。(3+3=6分)

“贯”共有画,第四画是;按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再查画;按音序查字法先查音序,再查音节。“贯”字在字典中的解释有:①连通、穿通;②连贯;③古代钱币的单位。请选择“贯”字在下列句子中的正确解释,填写序号。

1.五壮士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

2.纵使你有万贯家财,如果不努力奋斗,总有一天会坐吃山空。()

3.上课了,同学们鱼贯而入,走进教室。()

四、根据语境看拼音写词语。(9分)

1.一群全fù()武装的日kòu()闯进村里,李zhènɡ()委把手liúdàn()抡了一圈,然后扔向敌人。

2.一条条小溪在shān jiàn()中欢快地流淌,不断地huì hé()壮大,在高高的xuányá()上倾泻而下,发出lónglóng()的巨响,téngqǐ()一阵阵水雾。,

五、按要求写句子。(8分)

1.当战车部队经过的时候,人民空军的飞机也一队队排成人字形,飞过天空。(缩句)

2.妈妈俯下身子盯着我的眼睛,一脸焦急:“你的眼睛怎么肿了?”(描写人物说话时,可以不用“说”来表达。请仿照着改一改)

爸爸说:“你的感冒好点儿了吗?”

3.我们临渊羡鱼。我们退而结网。(用恰当的关联词语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4.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湍急的流水拍击着两岸高耸的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受;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只剩下十几根铁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根据意思写出对应的诗句)

六、根据所学知识填空。(4分)

爱国是永恒的话题,诸葛亮用“,”来表明自己的赤子之心;曹植用诗句“,”来表达自己为国捐躯的决心;陆游吟出“”来表明自己纵使地位卑微也不忘忧国忧民的忠心;李纲用“,当以死守,”来表达守护国土的决心。你积累的爱国名言还有“”。

七、阅读(30分)

(一)《开国大典》(节选)(14分)

①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30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

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②接着,升国旗。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第一面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30

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a(瞻檐)仰这鲜红的国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

来了。

③升旗的时候,礼炮响起来。每一响都是54门大炮齐发,一共28响。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

声,只听见国旗和许多旗帜b(zìzhì)飘c(佛拂)的声音,到后来,每一声炮响,全场就响起

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④……

⑤毛主席宣读公告完毕,阅兵式开始。中国人民解放军朱德总司令任检阅司令员,聂d(nìniè)

荣臻将军任阅兵总指挥。朱总司令和聂将军同乘汽车,先检阅部队,然后朱总司令回到主席台,宣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的命令。受检阅的部队由聂将军率领,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的乐曲声中,由东往西,缓缓进场。

⑥开头是海军两个排,雪白的帽子,跟海洋一个颜色的蓝制服。接着是步兵一个师,以连为单位,列

成方阵,齐步行进。接着是炮兵一个师,野炮、山炮、榴弹炮、火箭炮,各式各样的炮,都排成一字形的

横列前进。接着是一个战车师,各种装甲车和坦克车两辆或三辆一排,整整齐齐地前进;战士们挺着胸膛

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接着是一个骑兵师,“红马连”一色红马,“白马连”一色白马,5马并行,

马腿的动作完全一致。以上这些部队,全都以相等的距离和相等的速度经过主席台前。当战车部队经过的

时候,人民空军的飞机也一队队排成人字形,飞过天空。毛主席首先向空中招手。群众看见了,都把头上

的帽子、手里的报纸和别的东西抛上天去,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

⑦两个半钟头的检阅,广场上不断地欢呼,不断地拍手,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群众差不多把嗓子

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1.选择正确的字或注音,按顺序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abcd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2分)

A.近义词:欢腾()观看()B.反义词:喧哗()开始()

3.第⑥自然段画“﹋﹋”修辞手法是,这样写的好处是

。表达了

的感情。(4分)

4.第⑥自然段写的是的场面。作者按照从的顺序,依次写受阅的

→→,先后介绍了步兵、炮兵等兵种的威武风采。这样描写场面方法是

,这种方法的好处是:

(5分)

5.第①自然段中“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的是:

(1分)

(二)哑巴渡(11分)

①离家不远的地方有一个渡口,摆渡的人是一个( )的哑巴老头,乡亲们都管这儿叫哑巴渡。

②哑巴老人的船总是干净而清爽,船舷擦得亮亮的,闪着桐油的光泽,一点儿也不像他()

的脸。哑巴老人的船摆得又快又稳,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只要在岸上一吆喝,他就会从船舱里出来,再

()地把过河人送到对岸去,春夏秋冬,从不间断。在这里过河的人,不用担心会耽搁行程。

③河水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流淌着,日子在()中逝去。哑巴老人在这里默默地把船

摆过来,渡过去,人们已经习惯了河水、渡船和哑巴老人的存在,好像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

④直到有一天,哑巴医院,大家才怀念起以前只用一双粗大的手说话的哑巴老人。

人们想起他摆船的稳当。想起了他一毛钱的渡河钱。想起了他冬天半夜里穿衣解缆就为了送一个行人过河。

哑巴不在了,人们觉得船上空落落的。

⑤一天,乡里突然来了个老将军,手里捧着哑巴老人的骨灰盒。哑巴老人得的是肝癌,医院里。

他把一生摆渡的钱全捐了出来,想在这条河上建一座新桥。

⑥就在新桥建成剪彩的那天,老将军含泪讲述了一件让人震惊的往事:在红军长征的一次战斗中,为

了拦截追击的敌人,还是“红小鬼”的老将军奉上级的命令配合班长炸掉石桥。摆渡的哑巴老人就是我的班长!

⑦阳光下,洁白的桥身闪烁着三个大字:哑巴渡。一位老红军生前在这里炸掉一座桥,摆了一辈子渡,

死后又留下了一座桥。

1.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文中括号里。(2分)

干干瘦瘦稳稳当当平平淡淡皱皱巴巴

2.第⑥自然段中的“红小鬼”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里使用引号的作用是()。(2分)

A.表示讽刺B.标示语段中有特殊含义而需特别指出的成分

C.表示直接引用D.表示特定称谓

2.哑巴老人的船,

他摆得,从中可以看出哑巴老人

(2分)

3.“好像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句中的“这一切”指的是:

(2分)

4.通读全文,哑巴老人一生做了哪几件事?你觉得哑巴老人是个怎样的人?(3分)

(三)

阅读材料中高铁票的正反两面信息,完成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5分)

1.该乘客是从天津出发前往北京,发车时间是年12月9日11点05分,所在车厢为4号车厢。()

2.若该乘客当天有急事无法乘坐,可以凭此票第二天乘坐相同班次的列车。()

3.车站在开车前会提前停止检票,乘客要提前到指定场所候车,以免耽误旅行。()

4.票、证、人一致方可进站乘车。()

5.若乘客为成人,携带行李重约21千克,则不需要办理托运。()

※附加题:(8分)

1.《童年》是作者以自己为原型创作的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这部小说讲述的是阿廖沙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生动地再现了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沙俄下层人民的

生活状况。(3分)

2.阿廖沙遇到的第一个优秀人物是“”,这个绰号的由来是因为每次叫他吃饭或喝茶时,他总是回答一句“”。(2分)

3.外祖父的染坊起火,把硫酸盐从火里取出来。(1分)

4.听外祖父讲述自己的童年后,阿廖沙对外祖父的看法有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2分)

八、习作。(30分)

仔细看图,明确主题,展开想象,题目自拟,写一篇字以上作文。

参考答案

一、1.D 2.A 3.C 4.C 5.D 6.C 7.D

8.B 9.A 10.C 11.A 12.D 

二、稍微 愁怨 衣裳 点缀 恍然

三、1.那么柔美 只用绿色渲染 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 翠色欲流 轻轻流入云际

2.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3.待到重阳日 还来就菊花

4.草原风光图 喜迎远客图 主客联欢图

依依惜别图 风光美 民俗美 人情美

5.视觉 嗅觉 形状 颜色 气味

四、示例:我梦想自己成为一朵美丽的荷花。早晨醒来,我和我的姐妹们随着微风在池塘里翩翩起舞。可爱的小鱼在我们身边游来游去,为我们打着欢快的节拍;蜻蜓展开透明的翅膀,在我们上空上下翻飞,好像在跟我们比赛看谁动作更优美。

五、(一)1.江畔 三 四 时时舞 恰恰

2.C 3.A

4.不好。“翩飞”只写出了蝴蝶嬉戏花间的动作,而“留连”指蝴蝶飞来飞去舍不得离开的样子。用“留连”侧面写出了花的芬芳鲜艳,其实也表现了诗人自己被花朵吸引而流连忘返;用“留连”做到了情景交融,表达了诗人对花的喜爱之情。

(二)1.A 2.B 3.D 4.D

5.示例:不好。这三个自然段分开来,既强调了内容,又在形式上有一种特殊的美感,有利于情感的抒发。

6.示例:淡淡的月光下,碧色的湖水倒映着明月、星空,初绽的新荷散发着清雅的幽香,微风闻香而来,给湖面铺上一层闪闪发光的碎银……夜,安静而平和;湖,静谧而富有诗意。

六、习作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p/1481.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