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又再次回到老家,年24以后,乡村就变得特别热闹,村上在外地的人群基本上陆陆续续,全部回到了老家。过节,也特别的忙,所以,差不多两个星期都没有更新一篇文章。白天忙着喝喜酒,我们这里的喜宴,基本上就集中在年前以及年后的几天,加上亲戚之间的串门,以及一些同学聚会,白天所有的时间,几乎都被占尽。晚上如果有空,会和一些伯伯,堂兄弟斗斗地主,玩的不亦乐乎,把更新文章这件事情,一推再推。
今年回到老家,感触最深的一件事情,就是新农村建设之后,乡村也开始禁止放烟花。鞭炮暂时还可以放,少了冲天的礼花声音,乡村多了几分宁静。老家由于和湖南浏阳相隔比较近,这里的烟花爆竹特别便宜,这些年经济发展又特别好,所以,家家户户到了过年,烟花礼炮放起来不得了,特别是大年三十晚上,烟花礼炮声,几乎贯穿一夜,让人无法入睡。初一早上一起来,整个县城,灰蒙蒙的一片,好像县城顶上蒙了一层灰色的云。慢慢的县城是彻底的禁止放烟花礼炮以及燃烧鞭炮,从今年开始,乡村也开始禁止了。政府在不断的宣传,乡村防火员在大年临近的时候,骑上摩托车,走街串巷的用大喇叭不断的广播,“文明过年,严禁放烟花和礼炮”。除了宣传之外,村里面也会有一些行政处罚,垃圾清扫工也不再对烟花礼炮残留下来的废弃物进行清理,如果说哪家燃放了烟花礼炮,那么清理每个烟花废弃物的劳务费是五元。其实周围的很多父老乡亲,对于烟花礼炮的燃放,这几年早就有了抵触的情绪,只是成为了一个风俗,好像人家都放了烟花礼炮,你不放没有面子。所以这个政策在农村,迅速的执行开来,今年的烟花礼炮声,比往年,大幅度下降,估计明后年,就会变得稀稀落落。确实,烟花产生的硝烟味,尘土飞扬,带给环境的污染实在太大了,这个政策出的非常好。但是,也有一部分人认为,“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如果没有了鞭炮声,年味会大大的降低,所以反对一刀切,并不赞成鞭炮也不能放了。笔者倒是认为这个思路也是对的,适当的鞭炮声音,在乡村造成的污染应该是比较小的,衬托一下年味,也是一件好事情。毕竟,乡村的项目太少了,如果舞龙灯,舞龙狮,跳广场舞,开花会等各式各样的过年节目都搞起来,可能过年也就不止放烟花这一件单调的事情了。
第二个感受,就是乡村中的车,真的是特别多了,几乎到了家家户户都有车的水准,乡村中也出现了很多豪车。一个同学和我说了一段话,笔者感触比较深,他觉得我们这一辈外出务工的人员,参与创业的人更多了,过往江西绝大部分村落的人出去打工,那就是成为流水线上的一员,今天,这种比例在大幅度降低,很多人在外面是陈总,李总,王总,回到村里就是狗蛋翠花。只是这个身份的切换仅仅在这几天而已,乡村中的老总也越来越多了,这应该是我们处在这个时代的幸运,又或是文化程度的提高,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底气,而并不是我们比我们的父辈他们那一辈更聪明。
今天就暂时记录一下这两件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事情,久不更新,对不起各位,祝福大家新年快乐!来年顺顺利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