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已成功发射,这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迈入崭新的应用发展阶段,这一阶段旨在积累建造永久性空间站的经验。在国际视野下观察,载人空间站已经历了从美苏竞争到回归本质的发展历程。随着中国航天事业的稳健迅速发展,有美国媒体评论称,中国的空间站可能在年全面建成,而那时美国可能没有可供使用的太空站,这可能会成为美国最大的担忧。
在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都将太空视为竞争的关键领域。在美国成功登月后,受挫的苏联另辟蹊径,建造了首个可供宇航员长期驻留的空间站,名为“礼炮1号”。这个空间站装备了各种科学实验设备,在太空中运行了6个月,并与两艘太空飞船成功对接,形成了轨道联合体,内部容积达立方米。从年到年,苏联总共发射了7个“礼炮”空间站,后续型号具有更长的使用寿命和更广泛的应用领域。
然而,美国也积极发展航天领域,计划建造空间站,同时开发与之配套的航天飞机,这就是曾无疾而终的“天空实验室计划”。虽然从技术角度看,“天空实验室”的水平超越了“礼炮”,其内部容积高达立方米,甚至超过了当前的国际空间站。然而,它于年升空,仅仅经过6年就在年坠毁,尽管接待过3批9名宇航员,但未能等到航天飞机的面世。
苏联再次努力发展载人航天事业,建造了新一代的“和平”号空间站,它是世界上的第9个空间站,也是第一个多舱室空间站。于年2月20日升空的“和平”号空间站内部容积接近立方米,重约吨,运行轨道高度在至公里,绕地球一周大约需要90分钟。
然而,不巧的是,“和平”号空间站在升空仅满5年后就遭遇了苏联的解体。苏联的继承者——俄罗斯,陷入了严重的经济危机,不得不大幅削减太空领域的经费。为了生存,该空间站不得不与美国等西方国家合作,成为事实上的首个进行国际合作的太空科研平台。最终,在年3月23日坠毁于太平洋,结束了短暂的太空生涯。
随后,人类逐渐放下意识形态偏见,携手合作,建造了庞大的国际空间站。这个国际空间站由15个国家共同建设,总投资高达亿美元,运行轨道位于公里高的太空,由13个空间舱组成,可容纳多达6名驻留宇航员,总重量约吨。尽管这样的庞然大物直到年5月才完工,但预计最早在年可能已经寿终正寝。届时,如果没有继承者,中国空间站可能会成为唯一由一个国家主导的空间站。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空间站已经完成了从超级大国的竞争工具到空间科学服务平台的使命回归。作为航天大国,中国应该得到国际太空社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