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空间站成为历史,天宫系列正式登场,然

航天领域虽然不像核武那般,对一般国家有着明令禁止,但只有大国才能在此领域中不断深入发展已然成为国际共识。原因很简单,费力不讨好。航天领域一直是一个需要投入大批资金、技术,而获得的成果只是杯水车薪。当然,最近以美国为首研究的空基武器的出现,可能会成为各国争先恐后对航天领域大展拳脚的一份动力。而在以往,除却一些必要的间谍卫星、气象卫星等等,纯粹用于科学探究的发展却少之又少。为促进人类对于航天不断地深入探索,也为帮助各国分担这笔不小的开支,国际空间站便正式由多个国家合力完成。如光刻机一样,国际空间站也可以说是融百家之精华,例如美国负责的离心机调节舱、太阳能电池阵、俄罗斯研制的生命保障舱和科学能源平台、日本研制的增压舱、加拿大的移动服务系统等等,这些东西单单依靠一个国家不仅耗费巨大,而且技术有限未必可以做到如此全面。多年以来国际空间站做出的成果是世界科研界都有目共睹的,不仅在原本的航天领域做出许多突破性的进展,就连生物、教育、人体研究甚至双胞胎实验都取得了一定的科研成果。这对于人类的太空生活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从前苏联时期的“礼炮号”空间站开始,人类已经开始习惯在太空长期失重下的技术试验。而继国际空间站后,中国的“天宫”系列将正式接棒,进行人类对于太空领域的深入研究。从人类的角度来看,这是航天技术不断发展、创新和巩固的过程,未来许多更适合人类生存的可能性实验都将在“天宫”系列中陆续展开。而从国际关系中看,更是中国从其它国家手中接过这一重任,担负起人类对于太空领域的不断探索,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不谋而合。其实尽管接下来的重任交接给了中国,但美俄甚至印度也不甘落后,纷纷在这一领域加大研发进度。多方在这一领域中互相角逐,吸取经验反而促进了整体科研水平的不断进步,这种不断的良性竞争是需要不断并且友好地保持下去。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p/9372.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