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层是导致卫星轨道降低甚至重返大气烧毁的最主要因素,但它的边界毕竟不是无限的。一般认为到了千米卡门线就到了大气边界,那里的空气密度已经降到了地面的1亿分之一。而这个密度随着距离地球越远就急速降低,超过千米就几乎为0了。航天器也几乎不受到大气影响,寿命极长。先不说高度在千米的地球静止卫星,它们恐怕要和地球寿命一样。就说千米左右高度的,基本上活个几百年乃至到人类灭亡妥妥的没问题。年美国发射了第二颗卫星vanguard1号,这都过去60年了,还在轨飞着好好的呢。年3月17日,它的发射入轨轨道是(近地点)*(远地点)千米。直到今天早上刚看了一下,年11月26日,它的轨道依然在(近地点)*(远地点)千米。也就是说:60年内,空气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它的近地点依然很高且是大椭圆轨道,即便接触极其稀薄空气、但轨道区间也极少。反而由于复杂的天体摄动和太阳光压等,它甚至有远离的趋势而更不容易落回来了。东方红一号是同理,年4月24日,发射入轨,*千米的大椭圆轨道;年11月26日,依然在轨,*千米的更大椭圆轨道;你看看,我回答问题几秒钟之前,东方红一号刚刚飞过马达加斯加岛,旁边那条蓝线还是年送它进入轨道的长征一号火箭残渣呢。。。。所以你说它啥时候能落回来?不过这些已经完全不工作了,只是标准的太空垃圾而已。但卫星轨道到了-千米左右就不能忽视大气密度对航天器造成的影响,毕竟运动速度+米/秒,而且大气还是有一些的。因此,任何一个卫星到了千米高度之后就进入自杀模式,很快就被大气层带回来。这是我曾经讲过的欧洲一个超级高大上的卫星(太空精酿:你现实中见过科技含量最高的东西是什么?),在年11月的时候返回大气。你可以看到,到了10月21日时高度降到千米左右,仅仅20天后,就返回大气坠毁了。这也是为什么载人航天的高度普遍在千米,还是需要考虑大气影响,经常推一推轨道,要不就回来了。国际空间站的轨道情况,每次下降都是因为空气,每次上升都是因为各种对接的航天器返回时努力推高的所以像七个礼炮、空间实验室、和平号、两个天宫、国际空间站等各种载人航天器,一旦不进行轨道维持,都是会返回大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