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书六礼
三书六礼分为“三书”和“六礼”两个部分,其中三书指的是在结婚的过程中,所下达的三次文书,聘书、礼书和迎书,六礼指的是在结婚的过程中,需要完成的六次礼节,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迎亲。
通俗来讲,三书就是中国古代有效婚姻的文字记录,六礼就是夫妻二人需要办理的六个手续,只有经过了三书六礼的婚姻,才是被社会所承认的婚姻。三书六礼合在一起,指的就是,古代婚姻从谈婚到结婚的整个过程。
三书
1、聘书
聘书指的是定亲之书,是纳吉的时候用,下了聘书就代表着男女双方,正式缔结婚约。
2、礼书
礼书是聘礼的物品清单,是纳征的时候用,礼书中写明了聘礼中的物品名称和数量,是多少就写多少,不能含糊其辞。
3、迎书
迎书是迎娶新娘之书,是迎亲的时候用,迎亲当天,新郎接新娘过门,就要将迎书交于新娘手中。
六礼
在中国古代,年轻男女结婚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整个流程都是严格的按照六礼的顺序来办。
1、纳采
纳采为六礼中的第一步,指的就是男方邀媒人去女方家提亲。在古代,男子们看上谁家姑娘,不能自己上门提亲,必须是通过媒婆牵线,媒婆带着纳采的专用礼物,去女方家议亲,向女方说明男方情况,并征求女方意见,如果女方同意了,就会收下男方带来的礼物。
纳采礼物各个时期都有区别,最早的时候人们普遍用雁,后来又加入了羊、鹿、鸳鸯、鱼、酒、稻米等等。其中纳采礼物中最重要的就是雁,雁这种动物一生只觅一伴,寓意着忠贞不二,雁在迁徙的过程中,壮年居先引导,老弱尾随其后,其中的长幼尊卑又是大家最信奉的儒家礼法。因为雁的寓意特别好,所以大家都会选择用雁作为纳采礼物。
2、问名
纳采结束后,就是问名环节。男方再次委托媒人,去女方家里问清姓氏名字和生辰八字,在这个过程中,只问女方,不问男方,因为在纳采的时候,男方的情况就已经反映过一次了。
问名中的名分为两名,一名为出嫁女子本人之名,二名为父母姓氏之名,通过问女子姓名和生成八字,男方可以卜算凶吉,从而决定是否成婚,通过问父母姓氏,男方可判断女方嫡庶,从而避免近亲婚姻。
3、纳吉
纳吉是六礼中的第三步,男方拿到女方的名字和生辰八字之后,去祖庙占卜,占卜之后得凶吉,然后把这个消息告知女方。如果双方的生辰八字,没有什么冲克的话,这门亲事基本上就定下了。
4、纳征
纳征又称过大礼,也就是订婚的意思,六礼走到了第四步,就已经非常正式了。这个时候,男方要带着聘礼,同媒人一起送去女方家中。
纳征是婚姻成立的重要标志,纳征顺利完成,就代表着这段婚姻基本上已经成了,“纳征者,纳聘财也,征,成也”。
纳征过程中,男方送完聘礼,女方要回礼,这个过程非常正式,从严格意义上来讲,纳征在古代,就已经具有了一定的法律效应。
5、请期
请期又称送日头,送日头顾名思义,就是男方选择成婚的日子,然后告诉女方。一般是由媒婆带着写好的日子笺书,送往女方家中,和女方商议迎娶的日期。
笺书中会把日期和各种事宜写得清清楚楚,如果女方同意之后,男方还会送来礼烛和礼炮,而女方则给亲友们赠发礼饼,并且告知其结婚日期。
6、迎亲
迎亲就是新郎把新娘娶回家,到了迎亲的日子,新郎会亲自带着队伍,去新娘家接新娘子。一般是在迎亲的前两天,女方会把陪嫁物送往男方家中,同时女方还要请人将新床铺好。
迎亲是古代婚礼的终章,迎亲过后新娘就永远是新郎家的人了。在古代,如果在迎亲之前,丈夫意外身亡,女子是可以再改嫁的,如果迎亲之后,丈夫意外身亡,女子就只能认命做寡妇了。
六礼结束之后,就意为这一对儿新的合法夫妻,正式诞生了。
“三书”并非《礼记·昏义》《唐律》和《明律》等典籍中法定的婚礼要件,而是在人们的具体实践中慢慢摸索出的补充礼仪,是古人为保障婚姻顺利进行所立的有效文字记录。
三媒六证
旧时婚姻由父母包办,有媒人介绍,所以,媒人在婚礼中的作用不可轻视,为郑重起见,才有了“三媒”。所谓三媒,具体是指男方聘请的媒人、女方聘请的媒人以及给双方牵线搭桥的中间媒人。
“六证”是一种仪式化的程序,指的是六件东西:斗、尺、秤、剪子、镜子及算盘。结婚时,在天地桌上摆放一口斗、一把尺、一杆秤、一把剪子、一面镜子、一只算盘。
这六样“证物”到底是什么含义呢?那就是将家里的所有都展示给未来的新人,来家后,家里的一切都尽在掌控中,即所谓的——
想知道家中的粮有多少,有斗为证;
衣服做得长短好坏,以剪子为证;
家藏多少布匹,以尺为证;
个人生容貌如何,以镜子为证;
家中财富多少,以秤为证;
家庭成帐目是否清楚,以算盘为证。
读经典原文|品原汁原味|识本来面目
——处世——
《幽梦影》《围炉夜话》《菜根谭》
《小窗幽记》《处世悬镜》《了凡四训》
《增广贤文》《名贤集》《格言联璧》
——启蒙——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四字鉴略》《五字鉴略》《幼学琼林》
《声律启蒙》《笠翁对韵》《古诗十九首》
——家训——
唐太宗《帝范》康熙帝《庭训格言》
《颜氏家训》《朱子家训》《朱熹家训》
《弟子规》《太公家教》
——儒学——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兵法——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素书》
《三略》《吴起兵法》
——道经——
《道德经》《列子》《庄子》
——更多——
先收藏,再阅读。点在看,多分享。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