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红艳
作为一名乡村婚拍摄影师,这些年,我见证了数百次的婚礼现场,今天我特意整理了一下春节前后所拍的内容,让大家感受一下那些不随世沉浮的原始民风,和原汁原味的烟火气息!
到农村参加婚礼,是幸福的。路上,你可以呼吸着乡下清新的空气,感受着田园风光的自然秀美。
未到婚礼的现场,你就可以看到路边的树上,张贴着手写的“喜”字,让人的心情也充满了喜庆。
农村的婚礼,通常都由本村的一位大老执(有的地方称为知客或执事)统筹负责,大老执第一件事是挑选好所有的帮忙人员,然后进行分工,谁管择菜、谁管挑水、谁管烧锅、谁管刷碗、谁管接客……在帮忙办事中,人们对他的话言听计从。
执事单写好帖子上墙,大家各负其责,各司其职,一目了然。
一些到达婚礼现场比较早的亲戚,则找个空的地方坐下,大家彼此拉呱,聊着家长里短。
新郎迎娶新娘之前,家里也要进行充分的准备,通常情况下,要带着七八样礼品,有整羊、猪腿、公鸡母鸡各一只,还有粉丝、白菜之类的。
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在上午九点多钟的时候,新郎就要坐上婚车,出发前去接新娘了。
婚车在乡村的小路上行驶,那种地道的乡土气息,全然尽显,让人看了有说不出的亲切感。
到了新娘子的村庄,大家就会提前下来,打红旗的孩子们走在前面,锣炮唢呐齐鸣,好不热闹!
这样的喧闹,引来了很多村民的围观,大家一边观看,一边议论着,喜庆的气息,影响着村里的每一个人。
爱凑热闹的孩子们,跟着婚礼的队伍后面奔跑,看到我把镜头对准他们,纯朴的小女孩马上做出一个动作。
婚礼当天,大老执通常会安排一张桌子在主人家门口(老家成为“外柜”),在此负责收亲朋的贺礼。他们根据客人们的上礼金额和名字进行登记。
新郎带去的礼品,新娘那边的人正在一一卸下来,其中还包含着甘蔗,寓意是一生都“甜甜蜜蜜”吧!
如今的农村婚礼上,新娘的伴娘一般也有三四个,她们多是新娘的闺蜜和同学。
新郎进入新娘家中到迎娶新娘的过程,是一项“艰苦”的工作,要费心费力,才能够抱得美人归。
新娘和家人离别前,她的哥哥或弟弟会拿着一瓶开水,进行送别,这也是老家独有的一种“礼节”。
听到村头的喇叭和礼炮的声响,新郎家已经到齐的亲朋,则拭目以待,争相一睹新娘子的风采。
看到新娘子到了,孩子们会一哄而上,向新娘讨要红包和喜糖。有时孩子多了,真的有些招架不住。
为了更好地围观拜堂的整个过程,一些小伙伴干脆爬到了屋顶,下面的一切便一目了然。
拜堂结束时,会有“撒喜糖”这个环节,大家都争抢着,希望能够沾沾新郎和新娘的一份喜气。
很多年迈的老人,平时大多呆在家里,或许在婚礼的场面再次相见,也是难能可贵的机会。
一位穿着喜庆的小女孩,在婚礼现场拍照。
新郎的一位亲人,在婚礼现场拍照留影。
婚礼中,宴席(吃大席),是至关重要的环节之一,图为负责烧火的老人。
如今的乡村宴席,大多以承包的方式,婚礼当天,新郎的父母不再过问,一切都由承包的厨师妥善安排。
在苏北的农村,婚礼的宴席,午餐是主餐,一般要待客两轮,第一茬吃完之后,下一轮再入座。像洗碗之类的活计,都是由年老的人担当。
村里帮忙的人,闲暇的时候,就会聚在一起聊天,点点滴滴,烟火气息跃然于画面中。
这几年,狗肉渐渐成为婚礼宴席上一道美味佳肴,很受大家的喜欢。
这种菜叫卷煎(也叫扦子),是大人孩子都爱吃的一道菜。
端盘子的活,基本都是由男性承担,上菜时会喊着“让一让,别烫着喽”!
吃大席的过程中,还有一些杂技表演的穿插,这样会使婚礼的过程变得充实而丰满,也更加难忘。
有些靠近村边的人家结婚,吃饭时就在田间,这才是原汁原味的乡村露天宴席,吃起来才带劲呢!
折菜,是乡村宴席上最常见的一项内容。吃完大席之后,一些人会把桌上的剩菜剩饭带回来,然后七荤八素的菜品折在一起,回家温热,吃起来特别美味。
如今,随着农村中青年陆续外出打工,在家的人越来越少,能够亲眼所见这些婚礼的场景,机会越来越少。一个网友在私信里对我说,他已经有十几年没有回老家了,看到眼前的这一幕幕,犹如拥抱故乡的感觉。
如今,再也没有人为吃一顿大席而渴盼很久的事了。但当看到上面实拍的婚礼场面,就一下子把我带回到小时候吃大席的那些岁月,幸福着,也暖暖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