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明舱外作业(刘伯明自带摄像机拍摄画面)
△刘伯明站上机械臂(刘伯明自带摄像机拍摄画面)△刘伯明乘坐机械臂进行大范围转移前往作业地点(刘伯明自带摄像机拍摄画面)△聂海胜进行机械臂操作△汤洪波舱外作业(汤洪波自带摄像机拍摄画面)截至11时02分刘伯明、汤洪波身着中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飞天”舱外航天服先后成功出舱北京时间12时09分,航天员刘伯明、汤洪波协同完成空间站舱外全景相机抬升操作。刘伯明出舱后感叹太漂亮了
中国空间站全景相机拍摄画面?
全景相机拍摄的地球画面↓
网友留言:太美了吧
中国空间站首次出舱
三名航天员分工明确
今天上午,神舟十二号三名航天员协同配合,正在进行中国空间站首次出舱活动。这是继神舟七号飞行乘组顺利完成出舱任务后,时隔13年,中国航天员再次执行出舱任务。
在这次出舱任务中,三名航天员都有哪些任务?彼此之间又是如何分工的呢?一起来了解一下!
此次航天员出舱活动,三名航天员都有明确分工。
出舱的两名航天员,一人要为机械臂安装上臂支架,包括脚限位器、工具台等,随后借助机械臂进行移动。另一名航天员借助舱壁上安装的扶手,爬行一段距离到作业点进行辅助工作,其间还要进行一次应急返回验证。
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选训室主任王焰磊:因为航天员在舱外做一些作业任务的时候一旦出现紧急情况,那么航天员必须要快速、紧急返回到气闸舱里边,然后用我们舱载的应急供氧来保证生命安全,所以也要做这方面的验证。
出舱航天员任务之一:抬升舱外全景摄像机位置
此次出舱活动的另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进行舱外全景摄像机的抬升。
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选训室主任王焰磊:事先,摄像机由于发射的外暴露的限制,把摄像机安装在了一个比较低的位置,它的视场角还是有限的,入轨之后,航天员根据任务需要,需要扩展摄像机的视角来监视整个舱外的情况,需要航天员去把这些摄像机安装一个支架,架得更高一点。
舱内航天员:操作控制机械臂
两名航天员出舱过程中,舱内航天员需要对机械臂进行操作,虽然地面人员也可以对机械臂进行大范围转移,但在有航天员站在机械臂上的时候,舱内航天员可以更直观的对机械臂位置进行观察,更能与舱外航天员进行直接交流。
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选训室主任王焰磊:那么这个时候呢,因为我们地面的监控手段是有限的,所以需要舱内的航天员和舱外的航天员之间通过话音沟通,包括舱内的航天员通过仿真软件和他看到的图像,进行一些判断来进行操控。
另外,由航天员自主操作机械臂,在安全性上也有更好的保障。
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选训室主任王焰磊:一方面是通过我们仿真软件的预警功能,另外一方面,舱外航天员和舱内航天员都有急停装置,舱外的航天员在运动过程中如果一旦发现有碰撞的可能、风险的话,他可以直接按下急停装置,机械臂就会停止工作,也是保证安全的多重手段。
通过航天员在中国空间站的首次出舱活动,航天员出舱能力、应急能力都能够得到有效验证,特别是在舱外进行长时间工作,人与装备的结合为后续航天员对空间站进行维护提供了宝贵经验。
神舟十二号航天员乘组圆满完成首次出舱活动任务已安全返回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北京时间年7月4日14时57分,经过约7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十二号航天员乘组密切协同,圆满完成出舱活动期间全部既定任务,航天员刘伯明、汤洪波安全返回天和核心舱,标志着我国空间站阶段航天员首次出舱活动取得圆满成功。这是继年神舟七号载人飞行任务后,中国航天员再次实施的空间出舱活动,也是空间站阶段中国航天员的首次空间出舱活动。
此次出舱活动,天地间大力协同、舱内外密切配合,圆满完成了舱外活动相关设备组装、全景相机抬升等任务,首次检验了我国新一代舱外航天服的功能性能,首次检验了航天员与机械臂协同工作的能力及出舱活动相关支持设备的可靠性与安全性,为空间站后续出舱活动的顺利实施奠定了重要基础。
神舟十二号航天员乘组自6月17日进驻天和核心舱以来,按计划开展了各项工作,目前3名航天员状态良好,后续在轨飞行期间还将进行一次出舱活动。
中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飞天舱外航天服好帅!今天,中国航天员身着新一代飞天舱外航天服出舱。据介绍,新一代“飞天”舱外航天服经改进后,能满足身高1.6米到1.8米的人穿着,还能根据航天员的体型进行调整;虽重达公斤,但穿脱方便快捷。
记者了解到,此次出舱任务,航天员从里到外穿的是专用航天服:先是出舱内衣,然后要套一层液冷服,再套上舱外的航天服。穿上航天服之后,还要进行大流量的冲洗及吸氧、排氮等过程。
中国空间站航天员首次出舱成功
祝贺
综合整理自央视新闻本文编辑:王雪燕审校:梁延菊大家都在看
重磅!山东这里将启动小学生暑期托管服务!这类学生免费超燃又催泪!五星烟花配合开国大典绽放…昨晚这场文艺演出太震撼了振奋人心!庆祝大会现场面红旗响礼炮…这些超燃细节你看到了吗全国最多!山东43人30个党组织获全国“两优一先”表彰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