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脸神州12号发射成功,中国空间站用实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刘云涛 https://m.39.net/pf/a_4343550.html
太空积木是什么呢?空间站又有什么作用?我国空间站的建立都经历了什么?今天让我们放眼太空,跟随天和号一起走进中国的太空积木,天宫空间站。“太空积木”相信我们平时一定玩过或者见过积木,把一块一块的小积木通过各种方式拼接成一个大的建筑。那如果,我们把天宫一号、天和号等等这些航天器想象成一块一块的小积木,它们飞到太空中相互连接,最终拼接成的建筑不就是空间站嘛。那么这个拼积木的想法是怎么来的呢?年,美国作家爱德华有一篇小说叫做“砖砌月球空间站”,空间站的概念是从此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年,俄国航天之父康斯坦丁提出了一个设想,如果在距离地球不远的太空中,搭建一个可以供人类生存、能给有能源供应的空间站会怎样。随后各国的科学家们开始了疯狂的研究。年,前苏联“礼炮1号”空间站顺利进入运行轨道。年,美国“天空实验室”空间站成功升入太空。但如果按照我们现在的标准,这些空间站都不够格,甚至根本不能用。这是为什么呢?那就要从我们现在的空间站要求来说了。首先,空间站必须是环绕着一个星体且有它自己的轨道系统,也就是说它必须要持久、恒定地围绕着一个星体转。其次,空间站必须拥有足够大的空间而且设备要完善,一个空间站如果设备太少,空间太小,那还怎么住人,那就不能叫空间站了。然后,空间站必须能够长期使用,并且可以支持太空补给等多项用途,这代表着地面必须长期对空间站进行维护,相对应的技术要达标。最后,空间站,载人为主,这意味着它必须要保护好人的生命安全,比如舱体结构要有保护航天员免受太空辐射和流星伤害的保护壳,维持气压氧气等等的生命保障系统,还有紧急逃生舱等等重要安全设施,可以支持航天员的生活以及各项工作。但是人类并不能把火箭做到无限大,所以空间站的尺寸变成了主要限制因素,火箭体积和形状决定了空间站的样子,经过科学家的研究,使用多个圆筒结构舱体进行“拼积木”,就变成了大型空间站的最优设计。圆筒结构的优势有很多,它既能做得轻巧结实,又能在最大程度上利用运载火箭的内部空间,这些不同的舱体发射到太空后,会在轨道上进行组装,最终拼成一个完整的太空站系统。这就是“太空积木”空间站的整体构思。但是在空间站这个“太空积木”中,有一块必须到位的积木就是核心舱。今年4月29日,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升空了一枚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它搭载着我国空间站的核心位置,“天和核心舱”。“天和核心舱”既然是“拼积木”,那就要一块一块的把这些“零件”发射出去,那么首当其冲的就是整个积木的重点部分,“核心舱”。核心舱是整个空间站的核心舱室,整个空间站的所有建设都要以它为中心,而且必须能够支持这些舱室的运作。年4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发布《空间站工程研制进展》,详细介绍了中国空间站的发展动态。年,中国空间站核心舱在第12届珠海航展上首都对外公开展出。中国未来的空间站叫做“天宫”。整个空间站采用了水平对称T字形结构,由核心舱和两个实验舱组成,设计使用寿命为10年,荷载人员3人,成员交替时可支持6人。我们上面也说到了空间站的重点是核心舱,而“天宫”的核心舱就在前不久已经顺利升空。作为核心的天和号是空间站的主控舱,是管理和控制中心,也是航天员们的主要活动区域。它负责整个空间站的水电、空气、温湿度、微生物、废弃物的管理,更直接控制着航天员的生命保障系统,其所具备的能力可以满足航天员在太空中的长期生活工作需求。天和号带有一个大型机械臂,前面细长的部分是节点舱,这里有一个转位基座,可以连接载人飞船、实验舱还有一个出舱口,以供航天员出舱活动。尾部还有一个可连接货运飞船的接口。根据这些设计,在天宫空间站搭建的过程中,天和核心舱节点舱的对接口会首先与实验舱完成对接,然后通过转位基座或者机械臂来把实验舱转移到节点舱两侧的停泊口,以实现长期停靠。但是按照现有的技术,中国空间站核心舱和实验舱均为20吨级,拼接成功后也就只有66吨,跟国际空间站的多吨还有着极大差距。不过,我国空间站采用了模块化的设计思路,在天和核心舱额外留了一个机电热接口,它可以再对接一个新的带有节点舱的核心舱,也就是说,我国的这个“积木”可以再延伸出一个新的空间站,就像拼火车一样,如果火车不够长,那就在后面接一段上来。天宫号的设计可以让我国空间站扩展到2个核心舱、4个实验舱、4个舱外实验平台,并且能够同时连接3艘飞船,最大能够达到吨重,可长期支持6名航天员生活。有了核心舱的支持,空间站的实验舱就可以完全发挥作用了。实验舱是空间站的主要工作场所,它负责空间科学实验、空间应用和空间技术试验。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实验舱1号,它除了用于科学实验,还存储着航天员的补给货物、实验材料、文件备份,一旦核心舱出现故障,实验舱1号就会作为备用核心保持空间站的正常运作。天和核心舱现在可能已经遨游在太空轨道中了,我国的太空梦也近在眼前,但是这些年来,我国的太空之旅也是充满艰辛。“中国的太空梦”年,中国载人航天确立了三步走战略计划,代号“工程”第一步,载人航空并顺利返回,年到年间,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等航天员已经搭载着神舟系列成功完成此任务。第二步,突破空间站的技术封锁,其中包括航天员出舱行走,飞船和空间站的对接,并且能够解决一部分航天员的工作以及生活需要,年到年,天宫一号、二号空间实验室也以实现这一步。第三步,建造真正意义的空间站,实现在太空中拥有自己的空间站,完全解决航天员的生活工作问题,实现空间站的应用价值。而天和号的发射,已经吹响了第三步的胜利号角。按照现在的计划,近两年内我国还会持续发射3此空间站舱段、4此货运飞船以及4次载人飞船,大约在年,我国空间站“天宫”将会完成建造,成功将带有中国梦的积木搭建起来。距中国太空梦确立至今,30年过去了,虽然已经走到了最后的关键一步,但这期间也遭到了很多质疑,我国的太空梦到底哪里不行了,为什么会受到质疑?在中国最开始提出载人航天设想的时候,苏美冷战恰巧刚刚结束,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还没完成拼接,美国也在计划国际空间站的搭建。所以当时中国提出想建造国际空间站时,没有一个国家是相信的,毕竟那个时候的中国还没有尖端技术,更没有资金,除了美俄谁还能做得到。所以从一开始,中国的太空梦就被全世界质疑。这种质疑不仅存在于国外,国内也有人说这是劳民伤财,是面子工程。而且年俄罗斯的“和平号”空间站坠毁太平洋,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解体坠落等等。面对国外和国内民众的不信任和美俄两国空间站频繁出事。我国空间站计划的脚步不得不一缓再缓。但是航天技术代表着人类最尖端的科技水平,美国科技发展最迅速的时期就是在苏美争霸时的太空竞赛。顶着巨大压力,我国载人航天事业依旧如火如荼地展开了。年10月15日,杨利伟乘坐着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飞向太空,我还记得那时的我看电视转播时心里激动的心情,“太空人”原来是真的。年10月12日,费俊龙、聂海胜搭载我国第二艘载人飞船神舟六号进入太空。年9月25日,第三艘载人飞船神舟七号成功发射,27日16时48分,宇航员翟志刚身穿我国自主研发的“飞天”舱外航天服,在另一名宇航员刘伯明的陪同下,顺利完成出舱行走,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太空出舱活动技术的国家。年11月1日,我国完成了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的空间交会对接。年6月16日,神舟九号带着我国首位女航天员刘洋飞向太空,并且与天宫一号实施自动交会对接,我国第一次实现载人空间对接。之后的天宫二号、神舟系列十号十一号,都在向全世界告诉一句话:你们还要质疑我们吗?而天和号的发射,预示着我国自主研发空间站的建造即将完成,中国将在世界航天领域中占有一席之地,我国的载人航天将会踏入一个全新的阶段,太空梦的实现就在眼前。“拼积木”似的空间站,载人航天的飞行器,这些看似遥不可及的东西,现在都慢慢地将要实现。或许在未来的某天,我们也能在太空中看看那些天空中的繁星是不是像站在地球看它们地球一样,中国的太空梦将不会再受人质疑了,“天宫”这块大积木也即将完成。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z/8324.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