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天文摄影师MichaelTzukran曾多次在地面上拍到我国空间站,而且每次都是画面最清晰的。从最早的“天和”核心舱,到三舱组合体首次亮相,再到神舟十六号成功对接之后,我国空间站呈现最大构型,几乎每个重要时刻都记录下来了。
以色列摄影师在地面拍摄我国空间站
不过最近这个纪录被破了,我国也有人在设备远不如以色列人的情况下,拍到了天宫空间站的清晰画面,而且还刚好抓住了天舟五号货运飞船重回空间站的一瞬间。如果没记错的话,这是首次有人拍到类似的画面,背后付出的艰辛可见一斑。
天舟五号对接天宫瞬间
而天舟五号重返空间站,与天和核心舱对接,这件事小编已经说了两期了。事情是这样的,天舟五号首次对接空间站,是在年11月12日成功发射2个小时之后,当时对接在天和核心舱的后向端口,一直停靠了天23小时又19分。
天舟五号
今年5月5日,为了给天舟六号腾位置,天舟五号脱离了空间站,以共轨伴飞的方式,在空间站上方独立飞行,据说在测试明年底发射的“巡天”光学舱的部分技术。33天后,天舟五号又回到空间站,与天和核心舱的前向端口对接。
神舟十六号乘组适应得很快
至此,我国空间站同时停靠2艘货运飞船和1艘载人飞船,此前的天舟二号和天舟三号也上演过类似的节目。不同的是,这次是我国空间站一期最大的构型了,三舱三船,同时也是最重的构型,达到约吨。
不过,天舟五号成功对接之后,我国空间站所有的对接口均已被占用,如果需要紧急发射神舟十六号的话,没有多余的对接口了,只能选择扔一艘货运飞船。另外,如果一旦出现对接口需要维修的情况,空间站部署的灵活程度将大受影响。总而言之,对接口还是多一两个更好。
好在去年我国就已经公开了天宫空间站二期工程的部分情况,到时候会有一个大型节点舱,对接在天和核心舱的前向端口上,它会自带几个对接口,如此一来,情况就要富裕得多了。而这个大型节点舱,除了对接现有的神舟、天舟之外,还有新一代的飞船,可以作为飞往月球的中转站,至此,天宫将从空间站升级为“太空母港”。
这个就是大型节点舱
原先大家以为“天宫”二期是将“天和”、“问天”、“梦天”三个舱的地面备份发射上去,如今看来,大型节点舱的构想,要比直接发射备份舱高明得多。不过,“天和”、“问天”、“梦天”的地面备份舱,也可以继续利用,发射上去组成第二个空间站,与“天宫”伴飞,或者去其他轨道上运行,到时候我国航天员还可以开着神舟飞船在两个空间站之间来回串门。
原先这个设想不如直接建两个空间站
实际上,历史上还真有类似的事情,年3月15日,苏联航天员列奥尼德·奇兹米和弗拉基米尔·索罗沃夫乘坐联盟飞船对接和平号空间站。然后在5月5日至6日,他们又驾驶飞船离开和平号,去对接礼炮7号空间站,在礼炮7号上工作50天之后,他们又回到和平号空间站,这是航天历史上唯一一次有人驾驶的航天器在两个空间站之间穿梭飞行。
而第二次乃至将来的日常串门操作,就要靠我们来实现了,即便不会有第二个天宫空间站,将来我们也会在月球轨道上建立空间站,地月之间的穿梭和航班化运营是肯定的事情,这次天舟五号测试的技术,大有用武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