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曾经想要放弃的空间站计划,为何我国还

年10月7日,根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组合体,已经转运至发射区。目前发射场设施设备状态良好,后续将按计划开展发射前的各项功能检查、联合测试等工作。

神舟十三号将择机发射,届时将有一位女性航天员进入中国空间站,此次三位航天员将在太空之中生活六个月,比神舟十二号在轨时长足足多了90多天。他们的主要任务还是进行空间站的建设工作以及相关太空实验的验证工作。

按照我国空间站任务规划,空间站整体建造将在明年完成,届时中国空间站将成为由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组成的完整结构,三个舱室中也将分别放置4个、5个和7个实验柜。

与此同时,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空间站退役在即,预计年前后退役,届时我国空间站将成为世界上唯一的一座大型长期在轨空间站。

事实上,美国国家航天局曾在年的“重返月球计划”中表示,他们将在年左右放弃国际空间站,并在年前后“重返月球”。

现在我们知道,美国这两项计划都没有成为现实,国际空间站依旧在运行,而去年美国也没能再次登月。

但当时的这则消息,对中国空间站的规划立项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甚至让很多科学家对我国建造空间站的必要性表示过怀疑。

那么问题来了,美国曾经都想放弃的空间站,我国为何还要大力建造?我们来回顾一下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这段历史,以及建造空间站的必要性。

中国空间站规划的落实,离不开王永志以及老一辈科学家们的努力与坚持。

年7月,我国首届空间站研讨会在航空航天部召开,时任航空航天部科技委主任的任新民在会上表示:“空间站迟早是要搞的,但等到人家都成了常规的东西,我们才开始设想就晚了。我们要争取在21世纪初,在地球的近地空域建成中国的永久型空间站……”

当时距离苏联向太空发射人类第一座空间站“礼炮一号”已经十五年时间了,美国的“天空实验室”也已经发射了12年了。

到了年2月20日,苏联的“和平号”空间站发射升空之后,苏联和美国已经把9座空间站送上了太空。但中国的空间站规划才刚刚进入研讨阶段,距离第一座太空实验舱“天宫一号”的发射还有15年时间。

年,美国、俄罗斯、欧洲航天局、日本、加拿大和巴西6个国家和地区组织的太空机构联合推进了一项宏大的航天合作计划,也就是国际空间站。

国际空间站的设计寿命为30年,组装工作于年正式开始,到年7月26日,俄罗斯的“星辰号”服务舱发射升空,国际空间站正式建造完成,成为一座由三个舱段组成的,重吨、长米的庞然大物,也成为引领世界先进航天技术的标识。

20年以来,世界上共有16个国家或地区的航天组织参与到国际空间站的建设之中,中国也明确表达了合作意愿。但是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没有摆脱“冷战”思维,对我国加入国际空间站提出了一大堆苛刻的政治条件,这是中国所不能接受的。

所以至今为止,国际空间站里都未能有出现一位中国航天员。不仅如此,美国等国与中国在航天方面的合作,也仅仅停留在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层面,真正涉及核心的部分,不仅没有合作的可能,还存在着各种严格的封锁。

也就是在这种背景之下,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开始实施的时候,对建造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站这“第三步”,还没有明确的技术方案和研制计划。

从年首届空间站研讨会以后,一直等了二十年时间,直到年,载人空间站工程与探月工程才一起被列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年)》中的重大科技专项之一。

此后我国空间站的规划建造也并非一帆风顺,就像文章开头提到的,美国宇航局在年表示要放弃国际空间站的运营,这让我国一些科学家对于建造空间站的决心出现过动摇。

年,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部专门召开了一次论证会,针对新形势下我国还要不要建造空间站、建造一座什么样的空间站的问题,征求专家们的意见。

结果论证会上的一些专家直接表明:“现在搞空间站已经时过境迁。美国都放弃了,我们还有必要吗?”

也有一些专家从建造空间站的成本方面发表了意见:“国际空间站由16个国家和地区组织,在有财力、有技术的基础上,花费了多亿美元建成的,而我国还是发展中国家,财力能否支撑的住?”

在这次论证会上,将近一半的专家主张放弃空间站的建造计划,而剩下的一半专家虽然同意建造空间站,但主张建造一个小型的太空实验舱就好了。

当时王永志担任中国载人空间站工程实施方案标志专家组的组长,负责主抓空间站计划,专家们的意见大大出乎王永志的意料。尽管他还是坚持继续研制空间站的想法,但也意识到,此事不能急。

王永志觉得必须先进行深化论证,有理有据地阐明建造空间站的必要性,特别是可能性,把问题研究透了,才能被大家接受。

终于在年深秋,王永志迎来了一个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11月16日,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举报了一次针对航天技术的高峰论坛。

王永志应邀作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可持续发展的研讨》的主题报告,他在报告中深入阐述了建造空间站必要性,也表明以我国当时的财力和技术,是完全可以运营的起一座长期在轨的大型空间站的。

王永志的想法受到了航天界的广泛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qfhqj/7988.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