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大事武汉街头的五场葬礼,看中国人

人生除了生死,无大事。

这应该就是《人生大事》这部电影的主旨。

只是,这生死之间,还有着苦辣酸甜五味杂陈的生活。

电影里一共有五个人的葬礼,从殡葬师的特殊行业视角,表现亲人离世时,人们不断变化的心态。

怡儿想在这里为大家分享的就是,从五场葬礼,看中国人对生死有了怎样的心情变化。

1小文外婆和小女孩的葬礼,人死了变星星守护活人

作家史铁生的小说《奶奶的星星》,提到奶奶说的故事。

人死了,就变成一颗星。为什么要变成星星呀?给走夜道儿的人照亮儿…

这话真是对离世亲人最好的安慰了。

有什么比亲人变成星星陪伴自己更美好的呢?

电影《人生大事》里,小文的外婆在睡梦中去世,无依无靠的小文,哭闹着要殡葬师莫三妹帮她找外婆。

于是莫三妹和朋友说了一个善意的谎言,外婆变成天上的星星了,她在守着小文。

小文渐渐接受了这个故事,安静下来。她还用自己的方式去安慰另一个家庭。

医院里生重病去世,莫三妹帮他们定制了一个粉色的骨灰盒。

小文在骨灰盒上画满了星星,她真的相信,小女孩有很多星星陪伴,好好地在天上呢。

女孩的妈妈得到了心里的安慰,紧紧保住小文不撒手。

也许,你会说,这就是一个大人对小孩说的善意谎言

对小孩子的善意谎言,恰恰是一种中国人对生死的企盼和祝福,祝福小文的外婆上了天堂,变成星星守护着小文。

这是中国人朴素生死观的表达。

电影里,莫三妹家的寿衣店,名字就是“上天堂”。他们的车最后也被三妹和小文画满了天上的星星。

这里正表达了中国人朴素的传统生死观,也看到了现代人对生命的祝福。

2一场情敌葬礼,逝者为大敬畏生命

殡葬师莫三妹遇见了一件为难的事。

过去抛弃他和另一个人结婚的前女友,找她帮忙,为自己车祸去世的丈夫做遗体美容。

莫三妹心里满满不情愿,毕竟这个男人夺走了自己最喜欢的女人。

可是,面对前女友的道歉和恳求,他心一软,就答应下来。

在有祖传手艺的父亲帮助下,他完成了这个很难完成的任务,父亲告诉他二哥当年是为了捞尸才去世的。

莫三妹,从心里放下和逝者的恩怨,也和父亲和解了。职业上,他重新认识到殡葬师的职责。

莫三妹办这场葬礼,让我们看到中国人传统生死观,逝者为大,敬畏生命。

也看到了现代人内心深处,和过去和解,活在当下的渴望。

3两场老人葬礼,看中国人越来越不拘泥形式

莫三妹作为殡葬师的第三代传人,原本是一个混不吝的人,他有祖传的手艺,也很懂传统的那一套。但他办了两场违背祖训的葬礼。

一个是被父亲痛骂的为活人办的葬礼。

小文的外婆有个老先生朋友,他正为自己家拆迁款闹得不开心,又遇见小文为三妹求情帮衬生意。

这个老先生心一横,干脆趁活着给自己办个风风光光的葬礼。

于是找到了不喜欢按常理出牌的莫三妹。

莫三妹虽不靠谱,开始也不接受这个匪夷所思的请求。耐不住老人家恳切,又肯出高价,三妹正好需要挣钱给老爷子一点交代。

于是答应这个给活人办的葬礼合同。

当他们从戏班子借来戏服,给活着的老爷子穿上皇上衣服,口中念念有词,正在办丧礼。

老爷子的儿女大闹丧礼现场,他们把莫三妹告到派出所。

这场给活人办的丧事,成了闹剧。但老爷子最后说的话,戳中了我们的心,他就想帮小文一下,也想让自己为了拆迁款闹腾的儿女们不再折腾。

电影里的最后一场葬礼,是莫三妹为斗了半辈子的老父亲办的。

父亲给儿子留了一封信,自己做这行看够了各种丧礼,他让老三给他不要花太多钱,办一个干干净净的丧礼。

三妹,懂了父亲的用意,去掉复杂的丧礼环节,只给亲人真心纪念。

他用一个奇异的方式,表达对父亲的爱。

根据父亲的意思把骨灰放到一个大罐子里,不是骨灰盒。他加了一些火药,像礼炮一样把父亲的骨灰点燃飞到了空中。

父亲会像他想的那样,变成星星照亮前面的路吧。

莫老爷子的归处,就像童话一样飞到了空中。

莫三妹举办的两场为老人的丧礼,隐喻着现代人,内心深处对生死越来越豁达,死亡本是生命的一部分。

这里隐含着现代人对生死的看法和传统生死观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

中国人的生死观可以从办丧事看出来,有家族伦理,个人生命到家庭家族的参与。有礼仪化,几千年来有非常复杂的殡葬礼仪系统、

再一个是神秘化,人死不能复生,但有魂魄。

相比过去的家族、神秘和全套复杂礼仪,现代人办丧事简化,更重视内心对逝去亲人的纪念,而不是复杂的繁文缛节。

写在后面

《人生大事》这部电影里,还能看到很多细节,莫三妹抬棺时唱的振聋发聩的号子。

“日落西山了,老子最后一天喽,众人帮忙喽”

在故事的发生地武汉,这里有江葬的习惯,很符合现代葬礼简化生态环保的风气。

汉口原本就有码头号子的传统,充满阳刚悲愤的味道,是本地非遗项目之一。

故事里喊出苍凉的号子,更有一种直面生命感。

莫老爷子最后一场和儿子合作为遗体美容,关照的话,“先拼骨架,一顺筋,二拼骨,从脚到头往回数……”

这是多少年殡葬师的老习惯,隐含对生命的敬畏,给生者安慰给死者体面。

这些细节在表达中国人的生死观时,格外触动人心。

人的一生,除了生死,再无大事。

当我们可以坦然面对生死,甚至抚慰活着的人,还能有什么事难倒我们?

您说呢?

本文原创,图片为网络精选。

作者王小怡儿,16年城市媒体人,《怡儿话书影》主笔。

怡儿话书影,那人那城,故事自有生命力。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qfhqj/8942.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