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的中央大厅内,随着《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缓缓响起,开国大典中毛泽东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新中国成立的珍贵视频在大厅内循环播放,激动人心。在大厅的中央,那面曾见证新中国成立的第一面五星红旗平铺在中央展柜,一批又一批观众不远万里,走进国博,来到它的面前,感叹它的庄严与伟大,向70岁的它致以敬意。
图说: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新民晚报见习记者潘子璇摄
“屹立东方——馆藏经典美术作品展”今天下午在国家博物馆开幕。这场特殊的展是国家博物馆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而精心制作的一份重要礼物。除了“开国大典”“百万雄师下江南”“狼牙山五壮士”等13幅难得一见的美术佳作外,国博还拿出一组年开国大典珍贵文物:毛泽东在开国大典上亲手按动电钮升起的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毛泽东在开国大典时使用的扩音器,开国大典时使用的礼炮......一共24件(套)文物再度相聚一堂,向人们讲述新中国成立之路的曲折与苦难辉煌。
下午三点,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宣布展览开幕。第一批近名观众蜂拥进馆,一进展厅,开国大典上视频仿佛把人拉回到年10月1日。那一天的北京城热闹非凡,处处洋溢的喜庆的氛围,人民解放军大阅兵,空军战斗机飞跃长空,新中国的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54门礼炮齐鸣,向全世界宣布新中国的成立。
图说:开国大典时的礼炮新民晚报见习记者潘子璇摄
在黑白录像视频中的飘扬五星红旗此刻正静静地躺在中央展柜。据介绍,这面五星红旗是首次在国博中央大厅以平铺的形式展出,非常难得,可以让人们近距离地观看。“我从没有看到过这么大的红旗,贴着展柜看,能感受到红旗旗面上岁月留下的光辉痕迹,让人油然起敬。”来自福建的郭女士得知这场展览后,提前几天就带着6岁的女儿来到北京,她手上还拿着两面小红旗,她说,这次来不单是打卡这面意义非凡的国旗,更是让没有经历过战争年代的女儿学习这堂最好的历史课,忆苦思甜,无论何时都不忘爱国。
无论是老人还是孩童,站在这面五星红旗面前,都仿佛都移不开步。“这次可算圆了我当年没能参加开国大典的梦!”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感慨道。“这面红旗太鲜艳了!你知道吗?五星红旗为什么这么鲜艳?它的身上染了多少革命烈士的鲜血啊!”几个青少年面对五星红旗情不自禁地敬礼,这一刻,人们的爱国之心,很难不让人眼眶湿润。
图说:观众纷纷聚集在红旗边新民晚报见习记者潘子璇摄
围绕国旗的四周,一组组文物诉说着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人民政协组建成立的过程,和新中国得到国际认可的外交成绩。其中,开国大典时的话筒、礼炮、国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时用的木牌、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印章、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各部门印章、中苏建交两国国书等珍贵文物吸引了大量观众的目光。
与文物交相辉映,在展厅墙面上,一幅幅经典画作依次排开,气势恢宏。据国博介绍,其中相当一部分作品既充分反映了党领导人民谋求民族解放和独立的丰功伟业,又有着很高的艺术水准。像董希文的“开国大典”、“百万雄师下江南”,石鲁的“转战陕北”,叶浅予的“北平解放”,何香凝的“万古长青”,司徒杰的“白求恩全身像”,潘鹤的“翻身农民”等,它们全景式地向观众展示中国革命从星火燎原到开国大典的艰难曲折历程,引导观众缅怀革命先烈浴血奋战的峥嵘岁月,牢记红色政权是从哪里来的、新中国是怎么建立起来的。
图说:“开国大典”油画原件新民晚报见习记者潘子璇摄
开展一个小时后,展厅内依然热度不减。因为参展人数太多,国博不得不采取中央展厅实施限流措施,大批观众在展厅门口排起长队。而从展厅出来的观众多数都是意犹未尽,沉浸在这面五星红旗带来的感动中。
在展厅门口的题词中,几句话引发人们共鸣:“举办这个展览,就是要用艺术语言和珍贵文物把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历史事实讲出来,告诉人们新中国的成立是多么来之不易,那是中国共产党秉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通过艰苦卓绝的浴血斗争奋斗出来的,是中国人民在充满着苦难和辉煌、曲折和胜利、付出和收获的不懈努力中探索建立起来的。”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我们今天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据悉,为庆祝新中国70华诞,展览将跨越“十一国庆节”持续三个月,全国各地的观众都将有机会亲自来国博参展。(新民晚报见习记者潘子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