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南京广播电视台制作推出了70集《南京解放》系列短视频。通过大量的人物采访、珍贵历史影像和文献资料,从不同的时间、事件和角度全景立体展现了“南京解放”这一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标志性事件。
年6月15日,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平中南海举行。
毛泽东在筹备会的开幕典礼上发表讲话,说明这个筹备会的任务是“完成各项必要的准备工作,迅速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以便领导全国人民,以最快的速度肃清国民党反动派的残余力量,统一全中国,有系统有步骤地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和国防的建设工作。”
会议一致通过《新政协筹备会组织条例》。选举出筹备会常务委员21人,常委会又推选毛泽东为主任,周恩来、李济深、沈钧儒、郭沫若、陈叔通为副主任。在常务委员会下设6个小组,分别负责拟定参加新政协会议的单位及其代表名额;起草新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条例;起草新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草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方案;起草新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宣言;拟定国旗、国徽、国歌等工作。
除了五星红旗,还有这些备选国旗
第六小组的任务是拟定国旗、国徽和国歌方案。第六小组于年7月4日举行第一次会议,决定公开征求国旗、国徽图案及国歌词谱,拟定了国旗、国徽、国歌方案的征求条例,设立了国旗、国徽图案评选委员会及国歌词谱评选委员会,并决定公开发布征求国旗、国徽图案和国歌词谱启事。曾联松从报上获知后,设计了五星红旗。
年曾联松出生在浙江瑞安,年考入中央大学(今南京大学)经济系,年5月,曾联松经同学黄大明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年夏天,曾联松来到上海,在由地下党组织领导的“现代经济通讯社”当秘书。
曾联松从小聪明好学,在瑞安初中就读时,受到美术老师、画家金作镐的熏陶,对书画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中央大学读书时,曾联松经常去听宗白华教授的美学理论课,这些都为他后来设计五星红星图案,奠定了基础。
但当时,原本大家主张使用的却是另外一个图案,到底是哪个图案呢?后来为何又改成了现在的“五星红旗”呢?
欢迎收看南京解放(67):五星红旗
02:17伟大的时刻需要被铭记
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宣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正式成立。会议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为五星红旗;国歌为《义勇军进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定都北平,北平改名为北京;纪年采用世界公元;10月1日为国庆节。
年10月1日下午3时,中华人民共和国举行开国大典,人民领袖毛泽东庄严宣布:“同胞们,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年10月1日,这是一个永远为中国人民所纪念的日子。这一天,北京30万军民聚集在天安门广场上举行了开国大典。人群和旗帜、彩绸、鲜花、灯饰,汇成了喜庆的锦秀海洋。毛主席亲手按动电钮,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广场上冉冉升起。与此同时,代表着54个民族的54门礼炮齐鸣28响,如报春惊雷回荡在天地间,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英勇奋斗28年,终于取得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后胜利。
升旗之后,毛泽东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紧接着举行了规模浩大的阅兵式和群众游行。庆祝活动到晚上9点多钟结束,但欢乐的人群依然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
无数群众举着红灯在城里游行,直到深夜,首都还沉浸在狂欢的气氛中。狂欢的浪潮扩展到全国各地,从城市到乡村,解放了的人们欢呼着、跳跃着,每个人都从心中发出同一个声音——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年开国大典有哪些精彩瞬间?
欢迎收看南京解放(68):开国大典
南京解放(69):第一个国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