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十二号航天员在轨三个月后返航地球
成功完成舱外操作试验和空间科技实验等任务
助力中国空间站建造中国载人航天能力跻身全球第一梯队
将与国际展开何种合作?商业航天引万众瞩目
SpaceX首次“全平民”太空“旅行团”升空中国航天运载商业化还有多远?今日看世界
中国太空接力赛进行时
神舟十二号航天员刚刚从空间站返回地球,为神舟十三号航天员运送“粮草”的“太空快递小哥”天舟三号货运飞船就已在中秋节期间前往空间站先行“探路”。
今天(9月20日)下午15时,长征七号遥四运载火箭搭载天舟三号货运飞船于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
天舟三号已“揽件”,“太空快递”发货啦
中国空间站在轨建造任务阶段,中国共计划发射4艘货运飞船。此前,中国已于5月29日成功发射天舟二号货运飞船,首次实现货运飞船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的交会对接,运送航天员在空间站上所需的生活用品、开展空间科学实验的物资以及用于天和核心舱补加的推进剂。
在提出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近30年后,中国的载人航天工程在年已全面转入空间站在轨建造阶段。
此次三名宇航员在太空中工作三个月,先后完成了货运飞船物资转移、天和核心舱组合体管理、大机械臂操作等工作;开展了两次出舱活动和舱外操作试验,以及多领域的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等任务。其中长达7小时的舱外任务刷新纪录,中国成为全球第三个掌握大型空间机械臂核心技术并应用的国家,全部核心部件实现国产化,体现中国载人航天能力已跻身全球第一梯队。
在接下来的一个月,中国还将发射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届时,还有三名航天员将进入太空飞行约半年。明年,问天、梦天空间站舱段,以及两艘货运飞船、两艘载人飞船的发射将助力完成中国空间站的建造。随着国际空间站在年退役,中国的“天宫号”将成为地球轨道上唯一的载人空间站。
划时代比拼
后浪的力量有多强?
世界各国在太空探索历史上,曾多次建设空间站。年至年,苏联开始首个空间站计划“礼炮计划”,也就是发射一系列九个的单模块空间站。其中,礼炮1号成为人类历史上首个空间站,但不幸的是三名航天员在返回时因发生故障死亡。
其后,美国于年首次发射空间站“天空实验室”;苏联于年再度发射模块化的“和平号”空间站,服役至年。
年,美国、俄罗斯、日本、加拿大和欧洲共同建造国际空间站项目,自投入使用已经接待了19个国家的多名宇航员和研究人员进行太空研究,但美国由于国家安全原因把中国排除在国际空间站的合作之外。年美国国会通过了限制中美航天合作的沃尔夫条款,禁止美国航天局接待中国官方的访问者。同年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的年度财政开支法案中,也有禁止美中航天领域科研合作的条款,倒逼中国航天事业自主创新。
早在年就确定了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建造空间站、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是中国实现该战略的重要目标。从3年神舟五号首次将航天员送入太空,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成功将人类送上太空的国家,至今已过去18年,中国的载人航天工程业已成功进行了载人飞船和短期空间实验室的发射和运行,完成了年批准立项时提出的“三步走”规划中的前两步。
而年中国已全面转入空间站在轨建造任务阶段,天和核心舱的发射成功成为中国空间站建设的奠基礼,中国拥有自己的太空“前哨”的梦想日益成为现实。
中国空间站由中国自主建造,实现了产品全部国产化,部组件全部国产化,原材料全部国产化,关键核心元器件%自主可控。其基本构型由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组成,三舱飞行器依次发射成功后,将在轨通过交会对接和转位,形成“T”构型组合体,长期在轨运行。
国际空间站最初计划使用至年,随后又将工作期限延长至年。近几年国际空间站连续出现内舱漏气事件。虽然多次修修补补,但漏气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彻底解决。太阳能板也都已经老化需要紧急替换。虽然美国与俄罗斯已经决定从现在到年左右共同研发并建造“深空之门”空间站。然而,即使“深空之门”顺利完成,也至少要在年之后才能正式投入使用。
而在这段时间之内,中国的天宫空间站将成为全球唯一的空间站。目前,中国方面已经宣布,中国空间站将向17个国家的宇航员和太空科研项目开放,其中欧洲国家就占据了10个位置,包括瑞士、波兰、德国、意大利、挪威、法国、西班牙、荷兰、俄罗斯和比利时。
来自法国、德国和意大利的3位航天员,已经在抓紧学习中文,因为中国空间站的操控界面上文字全部为中文,包括空间站布局图、空间站系统状态、机械臂状态与操作、机柜设备标签等。
时事评论员宋忠平:
与国际空间站相比,中国空间站后发技术优势非常明显。无论是空间站的整体的设计,包括建造以及其技术的先进度都优于国际空间站。国际空间站的第一个舱是在年发射的,最后一个舱是在年发射,时间跨度比较长,这当中有一些舱已经进入到了寿命期,现在处于“延寿”的阶段。
宋忠平:从整体而言,中国的天宫空间站可以说是最先进的空间站。那么如果要说差距的话就是国际空间站的吨位大概是吨,中国天宫空间站建成之后大概是吨,但中国方面可以通过发射更多节点舱来增强空间站的吨位能力。这样的话,我们也就具备了更多的舱室。
宋忠平:但我们要明白一点:太空舱室究竟需要多少?中国方面所秉承的就是“够用”的原则,满足我们的需求就行。而且我们现在已经不断地向国际社会,包括其他的航天国家来招募一些项目,例如说我们也在帮助其他国家培训宇航员,尤其是载荷工程师,这样的话就可以让中国的空间站成为“发展中国家之家”。
宋忠平:另外一方面就是国际空间站尽管叫“国际空间站”,但实际上它是发达国家的空间站,而很多发展中国家想进入国际空间站,那是不可能的。而中国的空间站才是名副其实,我们尽管叫“中国空间站”,但我们允许更多的发展中国家,包括其他的国家愿意和我们合作,我们就可以在空间站上开展更多的国际合作,所以这也是中国天宫空间站所具有的一个更大的国际优势。
从“嫦娥”奔月到“天问”探火,从“北斗”指路到“天宫”揽胜,中国航天突破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技术,在一些前沿领域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甚至“领跑”的跨越。走向深空,踏梦远行,从未止步,中国航天正在创造新记录。
人类完成首次全平民太空旅行
中国距离商业载人航天还有多远?
一场给全人类带来“灵感”的“平民”太空旅行,又一次引爆了无数普通人对于太空的遐想。
继贝索斯、布兰森后,上周,又有四位太空游客搭乘马斯克旗下的SpaceX火箭完成飞天梦。伴随着他们升空进入轨道,加上神舟十二号飞船上的3名中国航天员和国际空间站上的7名宇航员,当天,同时在太空中的人口数,破天荒达到了14人,打破了9年以来的最高纪录。
而这一次发射之所以万众瞩目,因为与此前都大不相同,这次的飞船里乘坐的4人,全都是平民。他们中有CEO、医生助理、地球学家和退伍军人。飞船在地球上空约公里的轨道上运行,甚至高于国际空间站,这是以前所有民用机组人员都未曾企及的高度。他们可不仅是兜兜风,还进行了对人类健康有潜在应用的医学实验。
虽说是“全员平民”,但在正式登上飞船之前,他们接受了长达半年的专业训练,包括理论学习、离心机测试、零重力体验、喷气机飞行,以及无数次模拟舱内的仿真训练。虽然无法与训练数年之久的专业宇航员相比,但这4位平民已经具备了在轨短期驻留的能力。
此次他们乘坐的载人龙飞船未设计与国际空间站对接,因此对飞船进行了一些改造,取消了飞船前端的对接口,把它改造成了一个半球形的穹顶窗。这是有史以来飞上太空的最大窗户,可同时容纳两个人欣赏太空美景,无敌太空观景台也有助于消除局促生存空间给宇航员带来的压迫和紧张感。
眼看国外玩家玩的风生水起,那么中国太空旅游项目进展如何?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年发布的《—年航天运输系统发展路线图》披露,年前后,可重复使用的亚轨道运载器将研制成功,亚轨道太空旅游或可成为现实。
更多精彩内容请锁定:今晚21:57
凤凰卫视中文台《今日看世界》
编辑:今日看世界节目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