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耀盛典共此荣光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

白癜风什么药 http://baidianfeng.39.net/a_yqhg/140224/4342832.html

中国气象报记者赵晓妮贾静淅冯子晏叶芳璐叶奕宏

10月1日10时,北京天安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隆重举行。盛世中国在天安门前绽放光彩!

广大气象工作者,满怀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全力以赴、精诚协作,发扬攻坚克难、连续作战、敢于担当、严谨细致的精神,以优质气象保障服务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上一份厚礼。

坐标:天安门

气象现场保障团队进驻,汇集十余万气象人的智慧,与十四亿国人共生豪情

广场上,方阵意气风发地走过;晴空里,空中梯队飞出完美弧线;礼炮鸣响,群众中欢呼声与掌声不断。

距广场数百米远,一辆带着蓝色标志的气象应急指挥车静静停靠在劳动人民文化宫附近。这辆车曾服役于年北京奥运会,经过多次升级,至今已完成上百次重大活动气象保障服务任务。

气象应急指挥车在活动现场。图/范雪波

待在有些狭小而闷热的车内,这辆气象应急指挥车的队长——北京市气象探测中心的范雪波能清楚地听到窗外的欢呼声。但他抑制住心中的澎湃激情,目光始终锁定在显示屏的各类数据和图片上面,它们正源源不断传向位于北京市气象局的气象服务指挥部。

范雪波带领的这支小队,9月30日5时从北京市气象局出发来到广场,部分队员甚至3时就从顺义、大兴赶来。他们的主要职责是开展现场气象要素、实况观测及服务,帮助后方的气象指挥决策人员“如临其境”。

“在现场,我们代表着整个气象部门,必须展现气象人的职业素养。”经过三次演练,范雪波和队友对于此次活动保障服务的底气更足了。

气象应急保障人员在现场。图/范雪波

考虑到风对空中梯队、各种道具和电子设备的影响,广场上专门新建了6个风场观测站,1部低空激光测风雷达可以开展20米至米低空风垂直观测,所有观测数据实时传输到气象服务指挥部。

在更大范围的“守护圈”内,风云气象卫星、地面观测站、周边雷达加密组网,打造全方位全天候加密观测系统。3.6万千米之上,风云四号气象卫星5分钟观测数据投入应用;北京南郊观象台及河北邢台、张家口的气象站启动加密探空观测;北京、天津、河北三地共个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开展逐3小时云量、云高人工加密观测;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共有8部天气雷达组网,进行6分钟加密观测……

气象现场保障团队成员、北京市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张琳娜,同样有着北京奥运会等重大活动现场保障服务经历。这些年她深刻感受到了预报手段、观测设备、信息传输效率的变化。“以前卫星出一张云图需要40多分钟,而现在只需10分钟;以前用无线网卡就觉得很先进了,如今传输速度不知快了多少倍。基础支撑的每一次进步,都会为后续发展带来倍增效应。”与张琳娜有着同样感悟的还有参与现场保障服务的李青春、赵玮等。

坐标:气象服务指挥部

从最不利条件入手,投入最大力量,争取最好结果

10月1日6时30分,天空还不太透亮。庆祝活动气象服务指挥部位于北京市气象局办公楼的10层,有人透过窗子探究着天空的“脸色”。

北京秋天的天气,并不像人们想象中那么“四平八稳”,每隔三五天甚至一两天,就要变一变。

高光时刻、万众瞩目,庆祝活动只有短短一天,而气象服务的周期却很漫长。今年3月,气象部门组织专家分析了最近30年9月25日至10月5日的气象风险,重点评估降水、大风、高温直晒、雷电、低温等几类高影响天气的风险值。

“庆祝活动内容丰富,装备设施多,科技含量高,对天气的敏感性更强。即便是小雨也可能影响电子设备运行,过去重大活动保障服务中6级风不算事儿,现在却可能影响重大。”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张涛说。

9月29日,庆祝活动气象预报专班和气象专家分析讨论10月1日上午天安门地区天气。图/刘璐

此外,气象部门提前还完成庆祝活动气象灾害风险评估与管控、天气风险对各行业影响等决策材料,协助各指挥部做好高影响天气风险应对及控制预案。

8月26日,来自国家级业务科研单位和京津冀气象部门的24名优秀首席专家组成超强预报阵容,集结于北京市气象局,全员参加各类会商和保障服务。

“大家各显其长,相互学习,共享经验。”北京市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张迎新有28年工作经验,这次依旧很谨慎。为了更准确了解天安门周边的观测环境,预报员们还几次组团去天安门现场察看。

这支“最强大脑”的“助手”也不可小觑,它们是稳定可靠的数值天气预报产品、大数据分析等最新科技成果。气象部门针对天安门地区专项研发了10米分辨率地面风实况分析产品,和未来12小时云量、云高、能见度、垂直风等要素的模式支撑产品。北京市气象局“睿图”数值预报模式3小时循环预报系统可提供1公里分辨率实况分析产品,以及0-72小时3公里分辨率的10米风、气温、降水、形势场等客观要素预报产品。针对临时大型构建物和烟花燃放需求,该模式可开展50米至米高层的风向风速预报。

进入9月,活动筹备节奏逐渐加快。在三次活动演练过程中,气象部门不仅顺利完成演练保障,更注重发现问题、抠细节,将问题解决在“萌芽”中。

9月25日之后,天气形势渐渐明朗,出现降水的可能性被排除。但新的问题出现了:会不会出现高温直晒?尤其考虑到现场观礼或群众游行方阵中有年迈者和少年儿童,就更需要人性化服务。

迎难而上,用行动寻找破解之道。在南郊观象台,北京市气象探测中心的于永涛和同事拿出十足的“较真儿”精神,从9月24日开始,开展百叶箱气温、室外暴晒下塑料椅面温度、假发温度、柏油马路温度的对比观测试验,只为让体感温度预报更贴近人的实际感受。

北京市气象局局长姚学祥更是狠下心,直接将预报员“推到”太阳底下亲身感受“烤验”,反复揣摩气温与体感温度的差异。对自己“严苛”,对公众“体贴”,换来了专业且极富人情味的预报。

70年前的这一天,新中国第一批气象预报员守护开国大典精彩呈现。70年后,后辈们面对更加精细的服务需求,凭借“准确、及时、创新、奉献”的气象精神,同样交出了无愧于使命的答卷。京津冀环境气象预报预警中心主任乔林,是一名老预报员,几乎每一次重大活动气象保障服务都有他的身影。今年,他的儿子在方阵里,他则守在气象服务指挥部,父子俩前台幕后,用各自的方式祝福祖国。

坐标:“大后方”

全部门之力,全流程服务,全方位保障

9月30日7时30分,中央气象台座无虚席,视频会商连接起各地预报服务首席专家。虽身处“大后方”,但大家的目光都聚焦在同一处:天安门。

专家各抒己见,预报结论更加明朗。“明天上午天气会比今天好,尤其在11时之后,能见度可到10公里以上。”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何立富的观点,得到一致认同。

在一次次思想碰撞、滚动式预报中,服务也趋于精细。“紫外线强,长时间阳光暴晒下易引发灼热等不适感。”“人群聚集处体感温度会偏高2℃至4℃。”朴实的提醒,凝聚着匠心,传递出无微不至的体贴与关怀。

庆祝活动中的气象保障见诸细微:当空中梯队划过天空,低空风切变、云量云高直接关乎航行安全与观礼效果;10万余名群众参加游行、3万多人观礼,须依据体感温度预报提前做好防晒准备;烟花以完美姿态绽放在夜空,风力风向至关重要……如何科学考量气象因素,趋利避害确保庆祝活动精彩呈现,牵动着党中央、国务院的关切。

“对照庆祝活动系列安排,提供全过程、递进式、有针对性的精细化服务。”9月19日,中央领导到中国气象局考察,道出要求与期待。

要求掷地有声,行动落实有力。中国气象局早在今年初即成立庆祝活动气象保障服务领导小组。从位于“前沿阵地”的北京市气象局,到作为“后台支撑”的国家级业务单位和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局,均执行专人专岗制度,高标准配备人力、设备、产品和技术。

而历经重大活动考验积累的成果与经验,汇聚为服务能力不断上升的螺旋,为当下的有条不紊打下坚实基础。在密密麻麻的总体工作倒排期表中,涉及的关键节点多达数百项,简洁清晰的提示为气象保障服务团队增加着从容与底气。

9月21日深夜,北京市气象台台长季崇萍和庆祝活动气象预报专班分析讨论演练期间天安门地区天气情况。图/叶芳璐

10月1日11时许,空中梯队在天空划出清晰而绚丽的彩烟。同一时刻的气象服务指挥部,坚守一夜的气象人会心而笑。从北京到各地,气象工作者共同奋战在保障服务战线上。一场举部门之力献礼祖国的“气象阅兵”,精彩上演——

气象保障服务领导小组办公室充分发挥沟通协调作用,将各类信息及时汇总编发、快速送达各专项保障小组,将监测、预报、服务等环节链接成一个整体。

在中国气象局应急办,新鲜出炉的气象专报被送至相关部门,根据最新预报结论,增加了“午后偏南风逐步增大,阵风可达4级至5级”的贴心提示。

在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一幅幅加密观测的卫星云图滚动传回。即便到了临近阅兵的最后时刻,大家仍仔细观察云图,不放过环流形势中隐藏的任何蛛丝马迹。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工作人员在接收卫星云图。图/庄白羽

清晨5时的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值班人员通过“天镜”系统再三检查监控数据,确保所有数值预报产品在会商前顺利到达预报员电脑桌面,支撑精准预报。

8时,熬了整晚的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值班人员,在确认京津冀周边所有观测装备正常运行后,才放心地与同事完成交接。

在河北、天津、山西、内蒙古等周边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部门4天前已启动重大活动气象服务保障特别工作状态,一起密切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hy/3910.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