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式试验性载人航天器成功着陆
近日,据我国航天部门消息称,我国最新试验性载人飞船返回舱已于5月8日下午在预定着陆区成功着陆,这标志着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实验圆满成功。该实验飞船在返回前连续在轨工作飞行2天19小时,完成了大量试验任务,为我国航天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特别是测试了新式飞船再入返回防热等关键新技术,为未来更多更复杂的飞行任务需求提供了保证。
搭载航天器的新型火箭正在升空
近年来,随着我国航天工程进入新阶段,在广大网友看来,航天工程的成果进度似乎有所放缓。特别是随着有着“胖五”绰号的长征五号火箭的连续发射失利,更是有“航天技术陷入瓶颈”的论调流传。不过,随着近期的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成功,以及不久前“胖五”的最终发射成功,我国航天计划的未来进展正在逐渐明朗——光明的未来已经就在前方,触手可及。
中国“天宫”实验室可谓是航天器性价比之楷模
在本世纪的第一个十年里,中国的载人航天工程可谓是突飞猛进——在短短的十年时间里,中国人不但实现了将宇航员送上太空,更是能够进行舱外行走,可谓是“坐火箭”一般的高速。然而,进入10年代,尽管在年至年陆续发射了“天宫”一号、二号两空间实验室与神舟8-11号载人飞船,但是,在人们看来,技术上的“突破性进展”似乎并不算多,而在年以后就一直在宣传的空间站建设计划也几乎不见实质性进展。
苏联“礼炮”系列空间站与“天宫”大小类似
不过,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并不是就此止步了。事实上,放眼历史,中国的航天技术发展不仅称得上进展迅速,更可以说是高效而节约的。众所周知,我国经济实力并不能和冷战时期的美苏两国相比,航天经费更是远远不如,这是客观条件造成的制约。然而,我国的天宫一号和天宫二号以极强的使用寿命,实现了苏联时代7个“礼炮”号小型空间站的实验目的,不但节省了经费,更大大提高了航天工程进展速度。
在当下,中国是唯一能把月球车安全送上月球的国家
并且,在紧锣密鼓的验证着空间站相关技术的进展同时,我国航天人在其他方面也没有闲着——“嫦娥”系列的探月及深空探索卫星、“玉兔”系列月球车、“北斗”全球定位系统的组网,还有“墨子”、“悟空”、“天舟”等等……可以说,我国的航天工程取得的成就不仅在冷战结束后称得上名列前茅,在成功率上也是首屈一指的。
作者:播种机
长征五号的成功为火星探索计划提供了可能
尽管如此,由于我国近年来集中攻关,为空间站建设、登月计划乃至火星探索而急促发力,更加高难度的目标以如此高的效率进行攻关,难免有较多的不利消息传出。这就使得关心航天事业的网友们愈发担心,中国的航天进度是否放缓。至于答案则显而易见——尽管时有失利消息传出,但随着一项项技术难关被攻克,我国还是向着成为航天强国的目标飞速前行,将陷于停滞和退步的其他国家逐渐超越并甩在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