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在载人航天的起步阶段,犯了一个很惨痛的错误,就是飞船舱里用纯氧供宇航员呼吸,毕竟用纯氧可以携带更多供宇航员呼吸时间更久而且方便进入舱外活动(从舱内的高压环境进入到舱外航天服的低压环境内,人体中氮气会饱和,会发生医学上的减压病,通过舱外行走前呼吸纯氧排除氮气降低减压病发生,如果舱内也是低压纯氧则不用进行这一步骤),代价就是年3月,前苏联的模拟宇宙飞船在地面试验时,发生火灾宇航员被火火烧死,同样是年阿波罗1号在地面测试时,由于舱内携带的是纯氧,电缆产生火花引发了火灾,三名宇航员精英被火烧死。
注:加二氧化碳刺激中枢神经。
那三名宇航员的其中一位曾经这样说过:人类在航天事业前进的道路上终会有人牺牲的,但没有牺牲哪里来的前进(大意)
也就是因为这些惨痛事故,苏联的宇宙飞船内部呼吸的空气从纯氧变为氧气/氮气气体的混合空气,阿波罗飞船改为初期氮氧混合气体方案,包括后来的礼炮系列/和平号空间站,美国的天空实验室、国际空间站,都是呼吸的混合气体。
首先拥有或拥有过空间站的国家:苏联/俄罗斯礼炮系列、和平号空间站,国际空间站(俄美等国联合研制),美国天空实验室和国际空间站,中国的天宫,经过长时间改进发展太空站,太空站都装备了相对完善的生命保障系统提供空气,主要有:
1氧气瓶携带氧气,例如美国的天空实验室,纯氧
2固体氧气发生器,用碱金属过氧化合物等化学物质释放氧气,同时吸收排放的二氧化碳(国际空间站由于偶尔会发生太阳能电池板故障,无法给电解水提供足够能源,会采用这种方式供氧)
例如当年和平号空间站上面就装备了高氯酸锂制氧设备
3电解水,通过吸收站内空气中的水蒸气、宇航员尿液汗液等,进行电解产生氧气
美国的天空实验室、中国的天宫一号太空站,和平号空间站早期,都有采用电解水制氧,氢气可以进行回收参与燃料电池工作,化学反应生电并且生成水。
但是电解氧也存在几个问题:制氧效率、电能源消耗、电解水的来源补充、电解得到的氧气只是常压氧气。
如何进行循环:
有空气过滤系统,对于二氧化碳,则直接采取化学物质过滤,对于部分有害气体则直接过滤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