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苏联的“礼炮6”号空间站是年9月29日从丘拉坦空间发射场发射的。初始轨道近地点千米,远地点千米,轨道倾角51.6°,周期89.1分。“礼炮6”号主要由1个服务舱和2个可居住的密封舱组成。这2个密封舱一个是位于站体后边的过渡舱,一个是工作舱。工作舱系由2个不同直径的圆柱体构成,中间同舱间段连接起来。
“礼炮6”号设有2个对接装置和20多个观测窗口,“礼炮6”号所装载的观测仪器设备,均比以前各型号所载仪器有所改进。
“礼炮6”号同2艘“联盟”号飞船对接后总长达30米,总重约32吨。工作舱是空间站的中心。舱内设有各种仪器设备、控制中心、电传打字机及宇航员体育锻炼设施、医学监控设备、卫生设备、废品贮存容器、两架遥控相机等。过渡舱设有天文观测定向设备、照相控制设备等。在过渡舱和工作舱的舱间段中,装有生物医学设备,以及光谱仪、多光谱摄像机、2台黑白站内摄影机、3台站外摄影机和1台彩色摄影机。
服务舱呈圆柱形,由螺栓固定在工作舱后面。舱内装有机动变轨系统、燃料箱、气箱、供电线路设备、姿态控制发动机、交会信标、电视摄像机、对接装置闪烁信号灯、无线电天线系统、太阳能电池帆板、对日定向设备等。
工作舱长9米直径2.9~4.2米,容积90立方米,是宇航员工作和生活的居室,自发射天,先后有数批宇航员进入其间进行了时间不等的太空飞行。我国发射了“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的重量有8吨,类似于一个小型空间实验站。
在发射“天宫一号”之后的2年中,我国已相继发射“神舟”8、9号飞船,分别与“天宫一号”实现对接,按照计划“神舟”10号飞船也将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与“天官一号”完成交会对接任务。
我国首个空间站大致包括1个核心舱、1架货运飞船、1架载人飞船和2个用于实验等功能的其他舱,总重量在吨以下。其中的核心舱需长期有人驻守,能与各种实验舱、载人飞船和货运飞船对接。具备20吨以上运载能力的火箭才有资格发射核心舱。为此,我国将在海南文昌新建第四个航天发射场,可发射大吨位空间站。
年11月20日,俄罗斯的一枚“质子”号运载火箭在哈萨克斯坦境内的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起飞,成功地发射了“国际空间站”的第一个组件——“曙光”号舱。
“国际空间站”计划是年由美国总统里根提出的,原名为“自由号,由美国牵头,现有16个国家参与建造,于年投入使用。继“曙光”号舱之后,美国又在后来发射了“节点1”号舱,并同“曙光”号对接到起。站上的各种设备由俄罗斯火箭和美国航天飞机分45次运送到轨道上
“国际空间站”由重新设计的“自由”号和俄原准备建造的“和平2”号两部分组成,两部分的交接处就是已率先发射的“曙光”号舱。全站建成后重吨,长米,宽88米(含翼展),运行在高约千米、与地球赤道呈51.6°夹角的一条轨道上。
该站初期可乘3人,后期可增至6人。它的规模大大超过了“和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