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事访问欢迎仪式新变化调整外宾主车抵达路

这是6月6日在欢迎仪式上拍摄的三军仪仗队。目前,仪仗队总人数由此前最大规模时的人增加到人。新华社记者饶爱民摄

▲作为欢迎仪式中的重要一环,军乐团队列行进表演也进行了多项改进。

新华社记者丁林摄

72三军仪仗队中首次增加女兵方阵是此次改革的一大亮点。

新华社记者陈晔华摄

74改革后,外宾主车抵达路线为沿天安门广场西侧路进入人民大会堂东门外广场,沿途增设80名手持红旗的仪仗兵旗阵。

新华社记者李涛摄

国家主席习近平6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东门外广场举行仪式,欢迎来华进行国事访问的吉尔吉斯斯坦总统热恩别科夫。记者发现,改革后的国事访问欢迎仪式当天首次启用。

国事访问欢迎仪式改革是我国外交礼宾工作的重要创新。记者从外交部了解到,此次改革涉及调整外宾主车抵达路线并在沿途增加持旗仪仗兵、增加吹奏小号次数、改进仪仗队、改进军乐团队列行进吹奏表演等主要措施。

其中,外宾主车抵达路线途经天安门广场,可以更好展现古都北京魅力;我国国家主席(夫妇)步出人民大会堂东门时,增加1名小号手和1名军鼓手演奏仪式号角,提升了现场仪式感;三军仪仗队方面包括首次增加女兵方阵等;军乐团行进队列表演服装上衣由红色改为藏蓝色,队形变换也更加稳重大气和紧凑。

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队大队长韩捷表示,仪仗队总人数由此前最大规模时的人增加到人。相比以前13名女兵与男兵混合编队,55名女兵组成的单独方阵“可以更好地展现女兵巾帼不让须眉的飒爽英姿”。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团长张海峰说,此次重新编排了吹奏表演队形,队列人数也由43人增加至61人,同时改进了乐队指挥动作和《歌唱祖国》乐曲编配,“使之更富时代感”。

专家认为,随着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国家典礼工作有必要更好地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相适应,此次改革就是一次重要实践。

中国前驻瑞士大使董津义说,国事访问欢迎仪式改革展现了中国崇礼尚义、热情友好的待客之道,让来访外国领导人感受到尊重和友好,也将进一步激发民众的民族荣誉感和自豪感。

我国欢迎仪式因时而异,一直处于不断发展演变之中。党的十八大以来,外交礼宾工作为适应新要求进行了多次改革,包括机场高速沿线挂旗、为国宾车队恢复摩托车护卫、增加军乐团队列行进表演等。

解读

向世界展现国家威仪和文化底蕴

6月6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东门外广场举行仪式,欢迎吉尔吉斯斯坦总统热恩别科夫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记者在现场发现,与此前相比,国事访问欢迎仪式多项内容发生了新变化,让人眼前一亮。

据了解,这是经过改革后国事访问欢迎仪式的首次启用,充分展示了新时代大国外交新气象、新作为。

此次国事访问欢迎仪式改革有哪些亮点?透露出怎样的信息?背后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多项举措,凸显外交礼宾新风貌

据外交部礼宾司负责人介绍,此次国事访问欢迎仪式改革包含调整外宾主车抵达路线并在沿途增加持旗仪仗兵、增加吹奏小号次数、改进仪仗队、改进军乐团队列行进吹奏表演等主要措施。

除了这些改革变化,国事访问欢迎仪式的其他内容,如鸣放21响礼炮、儿童欢迎队伍等,保持不变。

与时俱进,展现大国外交新气象

——专访解放军仪仗队和解放军军乐团

礼宾工作是国家形象的名片。随着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国家典礼工作有必要更好地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相适应,此次改革就是一次重要实践。

“此次国事访问欢迎仪式礼宾改革是党的十九大和全国两会后进行的一次重要改革,不仅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求,还展现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意义重大。”中国前驻瑞士大使董津义说。

党的十八大以来,外交礼宾工作适应新要求进行了多次改革。从机场高速沿线挂旗到为国宾车队恢复摩托车护卫,从增加军乐团队列行进表演到三军仪仗队增加女兵……处处体现出礼宾工作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特点。

按照新的抵达路线,来访国元首在前往人民大会堂的途中,将经过天安门广场这一重要地标。在清华大学礼学研究中心主任彭林看来,这样的路线调整有助于更好地展示古都北京的魅力。

“人民大会堂、天安门广场和天安门城楼三者交相呼应、庄严肃穆,既代表了北京的厚重底蕴,又展现出中国改革发展的新气象。”彭林说。

年5月12日,土库曼斯坦总统别尔德穆哈梅多夫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13名中国人民解放军女仪仗队员首次亮相欢迎仪式,曾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近年来,中国女军人在作战、训练及各项任务中的作用日益凸显,而且逐步走向国际交流的舞台。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队大队长韩捷说,此次增加女兵方阵正是顺应这种时代潮流,“可以更好地展现女兵巾帼不让须眉的飒爽英姿,全面彰显国威与军威。”

在军乐团改革方面,张海峰介绍,此前军乐团行进队列只有43人,且背对宽阔的天安门广场进行演奏,乐队的声势和感染力有所欠缺。调整后,除适当扩充了行进队列人数,还新增了木管乐器,增加了大号的数量,“确保乐队的演奏层次更丰富、声音更浑厚。”

“配上重新编排的《歌唱祖国》和新的演出服装,整个表演更富时代感,从视觉和听觉上都让人耳目一新,展现出当代军人的蓬勃朝气和新时代人民军队的风采。”张海峰说。

崇礼尚义,提升人民国家荣光感

“作为东道主,安排精彩的国事访问欢迎仪式,可以展现出中国崇礼尚义、热情友好、宾至如归的待客之道,让每一位来访外国领导人感受到尊重和友好。”董津义说。

实际上,世界上众多国家都非常重视欢迎仪式的设计安排。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在出访期间,往访国经常打破惯例,给予特殊礼遇,举行盛大欢迎仪式。

习近平主席年访问墨西哥时,墨方安排了隆重的三军仪仗队和骑兵分列式;年访问法国时,法方出动了人骑兵、17辆摩托车护卫和人的仪仗队;年对英国进行“超级国事访问”期间,乘坐皇家马车前往白金汉宫下榻。英方按照王室最高规仪,鸣放响礼炮;年访问柬埔寨时,柬方将机场迎接的仪仗队礼兵数量增加一倍,在王宫外广场上摆放习近平主席和西哈莫尼国王巨幅肖像……

当前,中国致力于同各国发展友好关系,中国的朋友圈越来越大。各国举行高规格欢迎仪式,展示出对双边关系的重视以及对习近平主席本人的尊重。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阮宗泽表示,中国改革国事访问欢迎仪式,将更好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发展成就,彰显大国威仪、大国风范、大国气度。

专家认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此次欢迎仪式改革,本身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理念的重要体现。

“早在周代,中国就有了完整的、成文的国宾接待礼仪。”彭林说,“在欢迎来访国元首时增加东道国特色,是各国普遍的做法,可以营造出热情友好的氛围,为两国领导人建立个人和工作友谊提供契机。”

彭林表示,全新呈现的欢迎仪式,庄重大气、更具仪式感,向世界展现出了国家威仪和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同时也将提升广大国民的国家荣光感和民族自豪感。

专访

气势更雄壮声音更浑厚

从增加女兵方阵到调整仪仗动作,从重新编排乐曲到改进表演服装,从提升欢迎氛围到彰显中国特色——在6日举行的欢迎吉尔吉斯斯坦总统热恩别科夫访华欢迎仪式上,多项迎宾礼仪改革后精彩亮相,展现出大国仪仗崭新风采。

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队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承担了这次国事访问欢迎仪式改革的重要任务。近日,在紧张备战改革任务间隙,这两支堪称“三军封面”和“军队名片”的“司礼部队”接受了新华社记者专访。

“规模更大,气势更足”全面彰显国威军威

三军仪仗队女兵由13人增加到55人,军乐团行进表演由43人增加到61人,仪仗队总人数由人增加到人……

6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东门外广场,全新亮相的国事访问欢迎仪式以空前的规模和恢弘的气势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规模更大,气势更足。”解放军仪仗队大队长韩捷说,这次欢迎仪式改革,仪仗队增加了人数、调整了队列、改进了动作,进一步提升了仪仗队气势,烘托出庄严、隆重、热烈的欢迎气氛,全面彰显了国威军威。

韩捷介绍,仪仗队队形由之前的每列4人、每方阵11列改为每列6人、每方阵9列,仪仗队总人数由此前最大规模时的人增加到人。

仪仗队中首次增加了女兵方阵是这次改革的一大亮点。相较于此前13名女兵与男兵混合编队,这次改革大幅增加女兵人数,将55名女兵单独编成方阵,排在陆、海、空军三个男兵方阵之后。与男兵每个方阵为单一军种不同,女兵方阵中陆、海、空军三个军种各占三分之一。“这样可以更好地展现女兵巾帼不让须眉的飒爽英姿。”韩捷说。

作为广受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hy/5272.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