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8月24日消息(姜廷玉)年10月1日开国大典阅兵,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盛大阅兵。首都30多万人参加了开国大典。毛泽东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天安门城楼检阅人民解放军受阅部队。朱德总司令乘车在长安街检阅了受阅部队,并宣读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命令。聂荣臻任阅兵总指挥。陆海空三军部队多名官兵接受了检阅。
开国大典阅兵,奠定了新中国国庆阅兵的基础,是人民解放军建军以来最盛大、最庄严的一次阅兵。
开国大典阅兵,海军、空军第一次列队受阅;受阅武器是“万国牌”;“马拉炮”成为当时的一道风景;四架战斗机带弹受阅;17架飞机受阅被看成26架;是新中国国庆阅兵时间最长的一次;奠定了新中国国庆阅兵的基础。
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
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选举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人;选举毛泽东任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六人为副主席。陈毅、傅作义等56人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9月30日傍晚,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全体代表来到天安门外,举行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典礼。
年10月1日清晨,古都北京传出阵阵喧天的锣鼓声、欢呼声。这里,将要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中华民族的历史即将翻开崭新的一页。
下午14时,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在北京中南海勤政殿举行第一次会议,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张澜、李济深、宋庆龄、高岗等国家领导人出席了会议。会议结束后,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主席、副主席及各位委员集体出发,乘车出中南海东门,前往天安门城楼出席开国大典。
此时,军民们早已汇聚在天安门广场,热切地盼望着、等待着中国现代史上最为庄严时刻的到来。中华民族近百年来长期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今天,亿万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终于推翻了三座大山,如同几天前毛泽东主席在第一届政协全体会议上庄严宣告的那样: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
参加这个典礼的有中国人民政协全体代表和首都各工厂职工、各学校师生、各机关人员、市民、近郊农民和城防部队共30万人。偌大的广场,红旗、彩绸飘舞,鲜花吐艳。阅兵主席台设在天安门城楼上,面对着站满群众和遍插红旗的天安门广场。14点55分,刚刚当选的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副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和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周恩来,以及功勋卓著的人民解放军将领,还有马寅初、郭沫若等民主党派和社会知名人士一同登上了天安门城楼。
此时的天安门城楼已经一派节日景象,巨大的红色圆柱、金色的琉璃瓦、凌空飞檐与斗拱金龙,八个大红宫灯高高挂起,与广场上一张张欢乐的笑脸相映成趣。朱红色的观礼台与楼前的金水桥、华表、石狮等簇拥着高大雄伟的天安门,更增添了天安门的庄重与气魄。这里是开国大典仪式的主席台,也是这次阅兵的检阅台。城楼正中门洞上方,高高悬挂着毛泽东的巨幅画像。城楼两侧悬挂着两幅巨幅标语,分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和“中央人民政府万岁!”城楼前东西两侧,金水桥的北面搭起观礼台,中央各部门的负责同志和外宾就安排在此处观礼。第一次登上天安门的毛泽东,左前胸佩戴着红色的锦带,上面写有“主席”两个烫金大字。他神情庄重地走到天安门的正中央,立正站好,双目炯炯地看着广场上欢乐的人群。
这时,设在天安门城楼上的扩音器里传出了播音员激动的声音:“毛主席来啦!”“毛主席健步登上了天安门!”
顿时,天安门城楼上下掌声雷动,经久不息。广场上几十万双眼睛一齐望向城楼上方,人们兴奋欣喜的面容汇成了欢乐的海洋。
15时,林伯渠秘书长高声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典礼现在开始!”毛泽东主席迈着稳健的步子,走到麦克风前,环视了一下人群,在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的演奏声中,用浓重的湖南口音,庄严地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刹那间,这声音响彻云霄,震动了全世界。
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
当林伯渠宣布“请毛主席升国旗”时,毛泽东神情庄重,用力按动电钮,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地点前高高矗立的旗杆上,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54门礼炮齐放28响,震天撼地。这54门礼炮象征着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表中的54个民族,28响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英勇奋斗的28个春秋。在场的所有人肃立致敬,指挥员行举手礼,注视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庄严而美丽的五星红旗徐徐升起。
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升起
接着,毛泽东主席用响亮的声音宣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
毛泽东宣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
这是中国人民盼望已久的宣言,这是从旧时代向新时代迈进的宣言,这是震撼世界的宣言,它宣告经历了无数次深重灾难的中华民族与中国人民从此告别了屈辱的历史,拥有了屹立于世界东方的祖国,拥有了自己的人民政府。整个广场顿时沸腾了,欢呼声、口号声震耳欲聋……激荡着江河湖海,震撼着四海五岳!
军乐团奏响《义勇军进行曲》
朱德总司令检阅受阅部队
《东方红》乐曲波澜壮阔地从广场上涌起,开国大典阅兵开始。
受阅部队以天安门主席台为中心,按序列在东、西长安街列队;按海、陆、空三军的序列编组。海军的一个方队由东北海军学校和华东海军舰队各选调一个排编成;陆军各方队由步兵师、独立师团和临时编组的炮兵4师、战车3师、骑兵3师编成;空军的一个混合飞行梯队由华北军区航空处所辖P-51型歼击机中队、蚊式轰炸机小队和PT-19型、L-5型教练机小队编成。武器装备以军兵种为单位,按种类集中,统一编组,由轻到重,由小到大,由低到高,由地面、海上到空中,陆、海、空三军浑然一体,形成强大阵容,接受阅兵司令员朱德的检阅。
朱德总司令身穿新做的呢料军装,大步走下天安门城楼,乘敞篷汽车穿过金水桥。从前,只有皇帝乘轿能从这里通行;如今,这位农民出身的人民解放军统帅从这里走过,检阅人民自己的军队。此时,迎候在桥南的阅兵总指挥聂荣臻向朱德致军礼并高声报告:“受阅海陆空部队均已准备完毕,请总司令检阅!”
在阅兵总指挥聂荣臻的陪同下,朱德总司令检阅受阅部队
朱德庄严地向聂荣臻回了个礼,只说了3个字:“开始吧!”
在阅兵总指挥聂荣臻的陪同下,朱德先后检阅了排列在东长安街的海军代表部队,陆军的步兵师、炮兵师、战车师和西长安街的骑兵师。
受阅的步兵方队
受阅的水兵分队
受阅的摩托化方队
阅兵式结束后,朱德回到天安门城楼,发布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命令》。
朱德总司令宣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命令》
朱德总司令宣读完命令之后,分列式开始了。
开国大阅兵的分列式
首先通过天安门广场的是海军分队,他们大都是刚穿上水兵服的陆军战士,也有海校的教员,还有原国民党政府海军起义的官兵。虽然成员有点杂,方队也只有两个排,但标志着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序列里,从此已经正式有了海军。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的雄壮节奏声中,年轻的人民海军以“八一”军旗为前导,步伐整齐地由东向西行进通过天安门前,队伍显得格外显眼。
年9月21日,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郑重宣告:“我们的国防将获得巩固,不允许任何帝国主义者再来侵略我们的国土。在英勇的经过了考验的人民解放军的基础上,我们的人民武装力量必须保存和发展起来。我们将不但有一个强大的陆军,而且有一个强大的空军和一个强大的海军”。
当年轻的人民海军受阅方队走过来时,毛泽东率先鼓起了掌。朱德总司令激动不已:人民军队有自己的海军队伍了!这时,人群中响起了一阵又一阵“中国人民海军万岁!”的欢呼声。雄壮整齐的受阅官兵挺胸注视着城楼,庄严敬礼,声音洪亮地高呼着“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岁!”的口号通过天安门广场,毛泽东凝视着这支蔚蓝色的海军队伍,满意地笑了。
走在最前面的海军方队
接着,步兵师方队浩浩荡荡开过来了。两个月前他们还在解放战争硝烟弥漫的战场。武器装备主要都是从战场上缴获来的。余名指战员携带缴获的各种武器,组成12个方阵——轻机枪营、重机枪营、步枪团、通信营、轻迫击炮营、重迫击炮营……阔步向前。作为解放军步兵代表的师,在32岁的师长李水清的带领下,以整齐的步伐、协调一致的动作、热情饱满的精神状态,接受毛泽东及其他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这样一支数十年野外作战、缺少队列训练的部队,在如此短暂的时间里,练出如此水平,真是堪称奇迹!
行进中的步兵方队
步兵方队通过天安门城楼
接着,炮兵师以75毫米野战炮、毫米榴弹炮、37和75毫米高射炮的阵容出现在天安门广场。所有炮车、战车都油漆上了“八一”红星和白色的轮圈,战士们整齐地站立在车厢两侧,注目城楼,庄严敬礼。这些装备全是从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军队手里缴获的战利品。正是这样一支靠缴获敌人装备武装自己的军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赢得了民族独立和国家解放。火炮由小到大,由低到高,依次前进,均用中型卡车或十轮大卡车牵引,颇为壮观。火炮除用牵引车牵引外,还有一些是用骡马牵引的。
炮兵通过天安门
受阅中“马拉炮”
行进中的战车团
战车师通过天安门
“功臣号”通过天安门广场
被误认为“26架飞机”的空中编队
当战车师进至天安门广场时,东方天空传来了震耳的轰鸣声,空中受阅编队像道道闪电,穿云破雾而来。9架P-51型战斗机编为三个“品”字形分队,以米的高度飞在编队的最前面。跟在后面的是两个P-51分队。排为“一”字形的两架蚊式轰炸机组成第四分队,以米的高度飞越天安门。再后面是呈“品”字形的3架C-46型运输机,组成第五分队。最后是由两架PT-19型教练机和一架L-5型联络机组成的第六分队。顿时,天上地下浑然一体,形成了立体阅兵方阵。广场上的人们欢呼起来了:“飞机,我们的飞机!”
受阅的空军战机通过天安门上空
站在城楼上的毛泽东主席略眯双眼望向天空,一只手不停地用力朝天上挥动着。广场上的群众把头上的帽子、手中的报纸和毛巾都抛向天空,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轰鸣声。
毛泽东主席向受阅战机挥手
然而,欢腾的群众一点也没有看出来,当时参加阅兵的仅有17架飞机。
按照原定的阅兵方案,空军不参加阅兵式,因为空军参加检阅仪式,难度比其他军种更大。我军的空军,是在陆军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飞机和飞行员数量极为有限,大多是从国民党军队中起义过来的,缺乏装备技术,基础薄弱,条件艰苦。新中国成立前夕,担负防空作战任务的解放军,只有一个飞行中队,飞机以P-51战斗机为主。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P-51战斗机立下了显赫的战功。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从美国购买了大量的P-51战斗机。国民党空军运用P-51战斗机在各个战场上与人民解放军作战。年辽沈战役后,人民解放军在东北缴获一批国民党军的P-51战斗机。东北航校还在吉林公主岭专门成立了P-51飞机训练队,培训P-51飞机驾驶员。淮海、平津和渡江战役后,人民解放军又缴获、接收了一批P-51战斗机,并成立飞行中队。这是人民解放军的第一个飞行中队,也是第一支空军部队。
刘伯承、陈毅、聂荣臻等向空中飞机编队挥手
飞行队成立之后,一直在组织飞行训练,担任北平空中警戒任务。8月底,中共中央考虑在开国大典上除地面部队外,空军也要出动。年9月初,中央军委召开阅兵会议,传达和讨论了中央的指示。飞行中队接到准备参加开国大典空中受阅的命令,全体同志深受鼓舞,抓紧训练。
他们抽调了17架性能较好的飞机,编成6个空中分队,准备参加开国大典受阅。飞行队经过紧张的训练和反复研究,初步确定了受阅的具体方案:飞行航线,由东向西飞行,以通县双桥无线电铁塔上空为航线起点,直飞天安门上空,务求达到井然有序。为了更好地完成受阅任务,飞在最前面的9架P-51型战斗机在飞越天安门后,在复兴门上空作右后方转弯,沿西直门、德胜门、安定门、东直门、朝阳门,再转向建国门,当到达东单上空时,正好与第6分队的教练机相衔接,9架P-51战斗机再一次通过了天安门上空。
10月1日凌晨3点,飞行员们就起床来到南苑机场。5点整,全体受阅人员进入机场的各个工作岗位。下午15时,开国大典隆重举行,飞行员们早已严阵以待,心情既紧张又激动,急盼着受阅时刻早点到来。17架准备受阅的飞机,在受阅前全部油饰一新。按不同的机型,机身分别刷为银白色、绿色和灰色,机头都是红色的,机身和机翼上是装饰银金边的红星,这是刚诞生不久的人民空军机徽,机尾是红白相间的条纹。出发前,飞行员面对国旗立下誓言:我参加检阅,一旦飞机出现故障,宁愿献出生命,也不让飞机掉在广场和附近的建筑物上。
16时整,受阅飞行预定的起飞时间到了。受阅飞机按原计划从南苑机场立刻起飞,编好队形,按照预演规定的航线、高度、速度进入通县双桥镇上空分层次集结。16时35分,空中纵队接到地面指挥所受阅分列式开始的命令,依次由东向西分层次进入受阅航线。由于飞机间的距离衔接得天衣无缝,地面观众都以为看到的受阅飞机不是17架,而是26架。在场观看的外国记者们更是没有察觉到这个细节,他们在向本国发回的报道中写道:“中共空军以野马式P-51型战斗机为主,共26架飞机接受检阅。”
陆空编队同时受阅
除此之外,这支空中受阅部队还有一个秘密,那就是当时执行防空警戒任务的4架战斗机也飞到天空接受检阅,上面还装有防敌侵扰的枪弹,这是史无前例的。因为当时有仗还没打完,一旦出现敌情,要求受阅部队必须能够立即投入战斗。其中的P-51战斗机和蚊式战斗机各两架飞越复兴门后,即升至至英尺处,担负北京、通州、良乡、大兴上空的警戒任务。当年担任受阅飞行领队的邢海帆说:“飞机带弹受阅,这在世界空军史上没有先例。但那时敌情十分复杂,如果真的敌机来了,我们将立即投入战斗。”
阅兵典礼结束后,飞行员们应邀参加了晚上的庆功宴会。朱德总司令在讲话时,特别面向飞行员们高兴地说:“你们飞得很好嘛,从现在起,我才真正是名副其实的陆海空军总司令了!”
参加受阅的骑兵师
跟随战车部队行进的是骑兵师。年4月,我军第一支骑兵部队——西北工农革命军骑兵队正式成立。年成立了骑兵团,3年后又成立了骑兵师,红四方面军在长征途中曾成立了骑兵纵队。解放战争时期,东北野战军建有热河骑兵师、冀热辽骑兵师,后发展为第四野战军骑兵第1师、骑兵第2师;西北野战军建有骑兵第1师、甘肃军区骑兵第2师、新疆骑兵第8师;华北野战军建有骑兵团;内蒙古地区先后建有9个骑兵师。全国解放前夕,我军骑兵部队发展到12个骑兵师。此次参加开国大典,是我军骑兵第一次参加大型受阅,在共和国的阅兵史上留下了骑兵的风采。
走在前边的是3个骑兵团,而后是一个骡马拖曳的75毫米野炮营。全师余匹战马,在激昂欢快的《骑兵进行曲》中步调一致、行列整齐地通过了天安门广场。各梯队的军马是从几万匹战马中挑选出来的,毛色整齐划一,或全红,或全白,或全黑,三色相间;骑在马上的指战员,身着草绿色军装,肩背钢枪,腰挎战刀。
受阅的骑兵方队
10月1日一早,天刚蒙蒙亮,受阅的骑兵师全体干部战士就从床上蹦了起来,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拿着毛刷、梳子来到了马场,给每一匹战马梳毛擦洗,换上的新马掌也擦得干干净净,急切地盼望着那庄严时刻的到来。当全师战马组成的黑马、红马、白马方队整齐划一、威武雄壮地通过天安门观礼台时,骑手们一甩缰绳,向天安门城楼上的毛泽东、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行注目礼。毛泽东向骑兵挥手致意。朱德向骑兵敬礼。观看骑兵的群众队伍里,顿时爆发出暴风雨般的掌声,人们不禁惊叹:“人听党的话,马听人的话,这样的军队世上少有!”
骑兵方队通过天安门城楼
在骑兵方队通过之后,一队队的群众,高举手中的小旗,兴高采烈地走过天安门广场,向中央人民政府领导人致意,向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致意。走在游行队伍最前面的是工人,京郊农民紧随其后,后面是机关干部、青年学生的游行队伍。当他们高呼着“毛主席万岁!”的口号时,从广场上的大扩音器里传来了毛泽东洪亮的声音:“同志们万岁!”“人民万岁!”听到毛主席亲切有力的声音,广场上成千上万的人们顾不上原来由东向西退场的预定路线,潮水般地涌向天安门城楼,涌向他们心中热爱的领袖。毛泽东在城楼上微笑着望向人群,一只手几乎一直高举着在空中有力地挥动,时而把半个身子探出到栏杆外面,举手向下面的群众致意。
一时间,天安门城楼上下,领袖和群众的“万岁”声,一呼一应,久久不绝。人们叫啊,笑啊,跳啊,尽情地表达心中的喜悦之情和敬仰之情。中华民族把珍藏心中一个多世纪的激情都迸发出来,纵情欢呼战无不胜的人民军队首次通过天安门。所有的人都沉浸在这热烈欢乐的气氛当中,对他们来说,此情此景,终生难忘。刚刚经过战火硝烟洗礼的人民解放军指战员,以高昂的斗志、饱满的热情向全世界展示了新中国人民军队的威武雄姿。
新中国开国大典中的阅兵,是我国现代阅兵式的蓝本。年12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接受全国政协的建议,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的决议》,决定每年10月1日,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的伟大日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
开国大典阅兵的特点与亮点
年10月1日开国大典阅兵,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国庆阅兵。这次国庆阅兵主要有以下特点:
1、海军、空军第一次列队受阅。虽然海军方队只有两个排,空军只有17架飞机,但标志着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序列里,从此已经正式有了海军和空军这两个军种。朱德总司令说:今天,我才真正成为陆海空军三军总司令。这次阅兵,实际上是以陆军中的步兵为主,海空军和其他兵种的领导机构还没有建立。
2、受阅武器是“万国牌”。年开国大典阅兵,受阅的武器装备都是在革命战争中缴获日本和国民党军队的杂牌货,当时我军基本上没有军工企业,“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受阅的各式各样的武器都有,据统计,参阅的轻重武器装备多达多种、82种口径,这些武器产自世界24个国家的98个工厂,因而被称为“万国牌”。有人把开国大典阅兵称为“万国牌”武器展览会。
3、“马拉炮”成为当时的一道风景。在开国大典受阅的队伍里,因为牵引车辆不够,只得用骡马挽曳“三八”野炮,所以,有人称“马拉炮”是当时的一道风景。
4、四架战斗机带弹受阅。为防范国民党飞机在开国大典这一天的空袭,在17架受阅的飞机中,有4架战斗机是执行防空警戒任务的,上面还装有防敌侵扰的枪弹,这是阅兵史上少有的。一旦出现敌情,要求这4架飞机必须能够立即投入战斗。执行防空任务的P-51战斗机和蚊式战斗机各两架飞越复兴门后,即升至至英尺处,担负北京、通州、良乡、大兴上空的警戒任务。当年担任受阅飞行领队的邢海帆说:“飞机带弹受阅,这在世界空军史上没有先例。但那时敌情十分复杂,如果真的敌机来了,我们将立即投入战斗。”
5、17架飞机受阅被看成26架。9架p-51型战斗机通过天安门上空后,飞行员按照原定计划,在复兴门上空作右后转,第二次飞临天安门广场。地面的观众都以为看到的受阅飞机不是17架,而是26架。外国记者在向本国发回的报道中写道:“中共空军以野马式P-51型战斗机为主,共26架飞机接受检阅。”
6、是新中国国庆阅兵时间最长的一次。开国大典阅兵,历时两个半小时,是新中国国庆阅兵时间最长的一次。因无先例可循,阅兵指挥所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其中征求了早年留学苏联、经历过莫斯科红场阅兵的刘伯承的意见。刘伯承给阅兵指挥所鼓劲说,“阅兵无非就是展示一种特定内容的礼仪,一种形式。这种形式搞好了,目的也就达到了。”刘伯承还讲了一个故事,借以说明阅兵的意义。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希特勒百万大军兵临莫斯科城下时,斯大林还是下达了照例在十月革命胜利日当天在红场举行隆重阅兵的命令。希特勒听到这个消息后,暴跳如雷。他深知,战时状态下的红场阅兵无异于一颗精神原子弹,对正在前线殊死抗战的苏联红军将士起着不可估量的激励作用。后来的战事也证明,苏联战局从此扭转,而红场阅兵则是一个转折点。根据众人的意见,阅兵指挥所对阅兵程序和细节不断进行了调整和补充,形成了《阅兵典礼方案》。
7、开国大典阅兵,奠定了新中国国庆阅兵的基础。至今,国庆阅兵程序和框架与开国大典的阅兵式相比,基本无大的改变,仅在方队、人员的规模、数量上和武器装备等方面有所增减和变化。
8、开国大典阅兵,毛泽东主席心情“又愉快又不愉快”。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检阅人民解放军受阅部队时的心情,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又愉快又不愉快”。他后来解释到:“中国解放我是高兴的,但是总觉得中国的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因为中国很落后,很穷,一穷二白。”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看到,受阅的武器装备都是外国造的旧式武器。受阅途中,还有一辆装甲车驶到天安门西侧因机械故障熄火,后面装甲车的战士急中生智,开上前去把出故障的装甲车顶到西长街上。城楼上的毛泽东对这一情景看得清清楚楚。不过,他没有责怪任何人,因为他知道,这就是我军手中最好的装备。当人民解放军空军的战机飞越天安门上空时,广场上群情振奋,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与欢呼声,毛泽东这时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仰望着高空,挥动着左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