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剧评电影跨过鸭绿江为什么能让人血

□陈先义

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红色经典电影电视剧集中上映和播出,带来观影、收视高潮,还成为人们街谈巷议的热门话题。如电影《长津湖》,电视剧《跨过鸭绿江》《觉醒年代》《大决战》等等。

在这种热点不断的背景下,12月17日电影《跨过鸭绿江》上映以来,一下子好评如潮。该片被认为是无愧“总台制造”的一部精品力作,是近些年来满足观众审美的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一部优秀作品。

从结构上来看,《跨过鸭绿江》立足统帅的视角,站在彭德怀司令员的角度,对抗美援朝战争进行了艺术再现。

关于抗美援朝战争的影视作品不少,比如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英雄儿女》《上甘岭》《打击侵略者》《奇袭》,以及近年来的《三八线》《我们的战争》《北纬三十八度》等等。

电影《跨过鸭绿江》这部带有“总台制造”标志的作品,一经推上市场,便收到非同反响的社会效果。

这部史诗气质的电影,让我们联想到前苏联的长篇电影巨制《解放》,上个世纪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八一厂的《大决战》《大进军》以及《东方战场》等一批影视大制作。

说电影《跨过鸭绿江》是近年来电影创作的一个新的高峰,并不为过。

作为一部战争题材电影,最为重要的是怎么准确再现战争的历史。作为新中国的一场立国之战,抗美援朝战争是在共和国成立的礼炮声刚刚过去进行的一场伟大战争。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是新中国真正站起来的极为重要的标志,是我们的立国立威之战,也是这个伟大民族赢得世界尊重的标志性战争。

这场战争后,我们才真正逐渐摆脱东亚病夫的帽子和积贫积弱的历史,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伟大社会主义国家屹立于世界东方。

《跨过鸭绿江》这部电影从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的视角出发,讲述了抗美援朝战争从爆发到停战协议签署的整个过程,展现的是我国人民志愿军同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之间的战争,为我们呈现了一幅比较完整的关于抗美援朝的历史画卷。

一部表现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作品,最为关键的是怎么使作品在有限的时间内概括这场战争的重要史实和历史事件。

电影《跨过鸭绿江》成功了,如果一定要和电视剧版的同名作品比较的话,它则是充分发挥了电影的结构和剪裁,在二度创作上下足了功夫,收到了大片和精品的效果。

虽然许多故事在电视剧中有所表现,但主创们充分运用电影手段,在故事的排列组合及精致剪接上进行创新,使整部作品给人以全新的感受,甚至感到这就是一部重新创作的作品。

整部作品大事件几乎无一遗漏,从决策出兵到五次战役及其重要的带有标志性的重要战役战斗,直到最后迫使美军在停战协议上签字等等,几乎都在作品中有所展现。应该说作为一场重大战争,整个抗美援朝战争可供表现的战争场面和精彩故事数不胜数,但主创经过了精心筛选,加以高度的浓缩和概括,把一场声势浩大的作战叙述得清晰详尽。

国内国外、前线后方、统帅部及其作战一线,高层决策指挥和一线战斗的组织等等,这些画面和故事叙述井然有序,称这部电影是一部战争史诗,恰如其分。

一部优秀的电影作品,不仅要求画面好看,故事好看,还要表现思想性,达到化人化心的效果。电影《跨过鸭绿江》之所以被称为一个时期以来真正具有打动人且从内心深处感染人的艺术效果的作品,关键是主创们有一个较高的思想立意。

电影《跨过鸭绿江》与其他电影不同之处在于,它不是仅仅为了好看而好看,而是在欣赏艺术的同时,让观众受到强烈的思想冲击,从而感受到作品强烈的思想魅力。

我志愿军为什么能在血与火的战场上视死如归?为什么能面对死亡和牺牲毫不犹豫?为什么能够面对极度严寒和燃烧的熊熊烈火慷慨赴死?

作品通过一个个精彩画面,再现了我军在祖国忍受百年屈辱之后那种追求民族复兴的强烈愿望。写出了战士们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对和平发展的强烈渴望。所以,在烈火烧身的极其危险时刻,战士能稳如泰山;在零下40度的严寒状态下,一个连队宁可化作冰雕,也誓死坚守阵地。在上甘岭阵地上,即使口含石头度饥寒,也不肯后退半步。这就比有些作品要高出一个境界,有了更深的思想高度。

从领袖、统帅到普通士兵,在同一种家国情怀的情感下,表现了一种非常强烈的民族复兴的愿望。

这种隐含于作品的强烈思想性,不是通过语言、口号,而是通过极为感人的叙事加以再现的。如三十八军捍卫荣誉的决心和意志,彭德怀与梁兴初面对面言辞激烈的对白,毛泽东送子上前线的无私胸怀等等这些画面都以极强的艺术冲击力,让人过目不忘,这也是这部作品区别于其他作品的魅力所在。

无论从哪个角度讲,作为打着“总台制造”标志的第一部故事片,《跨过鸭绿江》都是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上乘之作,代表的是国家队的整体思想高度和艺术水平。

(《央视剧评》是央视的一档剧评栏目,陈先义为该栏目特约评论员、《解放军报》文艺部原主任、军旅文艺评论家)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pz/1524.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