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丰县二十年前过年放鞭炮的习俗,你经历

苏北丰县农村二十年前的春节,那真叫热闹。最高兴的是男孩子。俗话说的好,年来到,年来到,闺女要花,儿要炮。特别是七、八、十拉岁的男孩子最爱好的是放炮仗,这也是男孩子的天性。

那时,农村生活条件不像现在这么富裕,小孩子手里也没有多少零花钱,只能到村代销店里买些一百响的小鞭炮,小孩子叫麦秸亭”,鞭炮个头小,威力也小,小孩燃放时危险也小。买上一盘也舍不得整盘放,一个一个揪着放,这样放的时间好长些。

小孩子放鞭炮的钱大部分还是来自爷爷、奶奶和外爷爷、姥娘或其他亲戚们给的压岁钱来买,小的孩子买些擦炮、摔炮,还有提楼筋(用火药用纸包成的细长条,用火点燃后甩着冒花),大点的孩子买些成盘的鞭炮,十八九岁的小伙就放大雷子了,那是一个一个地放,个头也大,声音也响,每个鞭炮都是双捻,燃放时要把捻子拨出来,用手捻捻再插进去,一手持炮,一手点捻,捻捻就是为了使捻子不那么急,好能赶快扔出去,不然捻子急了,在手里就响了,容易炸手,每年都有炸着手的青年人。这种大雷子还是有危险性的。

鞭炮,在平时只有结婚喜庆、丧事、盖屋上梁时才放,每到村中燃放鞭炮时,最忙活的当然是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去抢未响的炮仗,有的是断了捻的,有的哑巴没响的,捡到后,有捻的去点着放,没捻的就剥开,取出炮仗药,用火柴一点,去刺花,也是孩子们的一种乐趣。

当时的农村里还没有烟花礼炮,只有这些成盘的或散的炮仗。

每到年前,村里总有贩炮仗的小贩到家门口来派炮仗,每家每户都要要上大中小号不同规格的鞭炮,大的鞭炮要放到除夕晚上燃放,中型的就到蒸馍、过油炸丸子、年垂上林祭祖烧纸、除夕中午下扁食时燃放,小号的当然是为孩子们准备的。

每到除夕,家乡人叫年垂,这个夜晚是个不眠之夜,一家人在一起吃着团圆饭,看着黑白电视机里放的春节晚会,那时没有空调,只好用煤炉来取暖守夜,小的孩子忍不住冷和困,就爬上床钻进被窝,只有十多岁的男孩子那是坚持到新年钟声响起,就赶快到院里去燃放成盘的大号鞭炮,那噼哩叭啦的鞭炮声把旧岁辞去,迎来崭新的一年。

买来的鞭炮要有计划地去放,除夕夜间放的是整盘的,平时可以把一盘分成两段来放,正月初七还要放火神把子,放鞭炮送火神,把鞭炮放在火神把子里,高举火把,向西南方向把火神送的越远越好,祈求不发生火灾,永保财产平安。

正月十五,闹元宵放花灯,还要燃放鞭炮,这个时候可以把节省下来的鞭炮一古脑地全放了,这个新年就算跑远去了。

燃放鞭炮,在新年中起到喜庆热闹的作用,也是人们用来庆贺丰收,庆祝新年到来的一种表达方式。

随着时代的进步,燃放鞭炮逐步要禁止,为了环境的安全和空气质量,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燃放鞭炮也将成为人们的一种美好回忆。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pz/1899.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