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香港海防百年兴衰是泪是雨终究随风而去

香港西扼珠江口、濒临南海,素有“东方之珠”美誉,是国际金融、贸易、航运和信息中心。这座美丽的海港城市因其优越的深水良港和独特的地域区位而兴盛,也因其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频频遭受列强觊觎,由此带来了长达百年的屈辱历史。猴年春日,笔者探访香港多地,触摸这座城市的海防遗迹,回望那段渐渐远去的岁月。

海防重地的崩塌

明清时期,伴随着中国对外通商贸易的兴盛和列强入侵的加剧,香港由偏居一隅的南蛮之地,逐步升级为南中国的海防重地。明朝时,为防御外敌入侵,在沿海各地设立卫所和水寨,兴建海防炮台,形成海陆配合的海防体系。其中,广东沿海地区共设立6个水寨,南头寨主要负责巡防现今深港两地的海域,在香港地区辖有佛堂门、龙船湾、大澳3处汛地。

年,葡萄牙武装商船抵达珠江口,通商要求被拒绝后,恼羞成怒的葡萄牙人强行占据了香港屯门地区。他们修筑堡垒,制造火铳,立起刻有葡萄牙国徽的石柱,企图长期占据。7年之后,广东巡海道副使汪鋐挂帅出征。面对葡人先进的佛郎机火铳和坚固硕大的战船,他没有选择硬碰硬,而是剑走偏锋,把破旧船只载满枯草、浇灌油脂,借助风势焚毁葡船,取得了海战的胜利。年,不甘心失败的葡人卷土重来,与明水师大战于大屿山西北的茜草湾,结果又一次铩羽而归。这是中国抵抗西方列强所取得的第一次胜利。

清朝康熙年间,在香港设立了九龙、大埔头、麻雀岭等7个汛营。随着海盗活动的日益猖獗,以及来自西方殖民者的威胁日增,从年开始,清政府相继修建了佛堂门、分流、九龙、石狮等多个海防炮台,香港的海防力量由此而大为巩固。

从19世纪20年代开始,越来越多的英国鸦片船出现在珠江口,把香港作为主要的锚泊地,然后再由中国的烟贩分装至小艇上。烟片烟像病毒一般由沿海迅速扩散至内陆,吞噬着大清帝国的肌体。为应对越发严峻的鸦片贸易导致的白银外流,年6月,钦差大臣林则徐在虎门销毁了查禁的烟片。当年,英国先后在香港发起九龙山海战和官涌之战,均以清军胜利而告终。

年6月,由16艘英国军舰、4艘武装轮船、28艘运输舰组成的英军东方远征军抵达广州海面,第一次鸦片战争正式爆发。眼见广东沿海戒备森严、无法取得便宜,英军转而一路北上侵犯厦门、攻陷定海,抵达天津大沽口外,逼迫清政府让步。

年1月25日8时15日,英军硫磺号舰长贝尔彻,率领舰员从西环水坑口登陆香港岛,开始勘察地形。在“占领峰”上,舰员们三次举杯祝福女王身体健康。第二天,英军舰队抵达,海军陆战队登陆港岛。伴随着陆战队的鸣枪声和军舰隆隆的礼炮声,英军士兵在太平山顶升起了英国国旗,宣告着英军正式占领香港岛。这也是太平山其中一个山峰“扯旗山”名称的由来。这一天,也成为香港百年沧桑历史的起点。

位于九龙半岛界限街附近的九龙寨城公园,今日是一个环境清幽、鸟语花香的游览胜地。然而,在近两个世纪以前,这里却是戒备森严的军事要塞。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予英国,九龙半岛一下子成为防御英军的最前沿。为了加强防卫,清政府决定扩建九龙寨城,于年5月完工。围着寨城四周,筑有高高的城墙,东、西、南三面设立了32个炮位。清政府负责九龙政务的“九龙巡检司衙门”和负责防御的军事机关“大鹏协府”,便在寨城内开设。

第二次烟片战争后,年,中英签订《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予英国,划界时正是以九龙寨城外面通海的码头为起点,划出一条横跨了整个九龙半岛的界限街,街道以南割让给英国。年,清政府在九龙寨城东门口搭建了一条用花岗岩建成的、长达米的石桥——龙津桥,是当时全港最长和最坚固的石码头。桥头修建了一座接官亭,用以迎接清政府官员前来巡视和寨城官员到此上任。

年,英国逼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租借新界地区,为期99年。条约明确提出“仍留九龙寨城,以便文武驻扎;保留原有码头,以便兵商各船来往停泊”。这就意味着,大清帝国依旧保留了对九龙寨城及其附属码头的管辖权。或许是签署条约的李鸿章认为,有清朝的军队驻扎在香港,可以为帝国挽回一丝颜面,也象征着帝国依旧保留着对香港的主权。由此,九龙寨城成为大清帝国的一块域外飞地,即她的主权属于清朝,但却因为英国对香港的割占而与祖国大陆相隔绝。然而,仅在一年之后,驻守寨城的清军就被英军驱赶出境,清政府丧失了对寨城的实际管辖权,而港英政府受限于主权问题,也不能对此进行管理。自此以后,九龙寨城一度成为“三不管”地带,是滋生黄、赌、赌等严重犯罪的温床,直至年被清拆重建。

旭日旗下的黑暗

九龙半岛西侧的昂船洲岛,是一个环境清幽、遍布植被的宜人之地。夕阳余晖照耀之下,笔者穿过一条劈山而建的登山小道,来到了昂船洲西炮台遗址。昔日的威武重炮已经难觅痕迹,只剩下一个圆形的混凝土基座,周围长满了茂盛的杂草,透露出几许孤寂、荒凉的意味。这是整个昂船洲6个海防炮台中最为重要的一座,在年抵抗日军侵港的作战中发挥了一定作用。

20世纪30年代,日军的铁蹄一步步向华南地区延伸。为了抵御来自日本的威胁,港英政府修建了数道防线。第一道位于深港边境;第二道是横跨九龙半岛北部的大型防御工事“醉酒湾防线”,全长约18公里,沿线遍布地堡、机枪阵地、战壕、水泥掩体等防御工事,英国人得意地称之为“东方马奇诺防线”;第三道是沿着香港岛海岸线,构筑了一圈包括摩星岭炮台、白沙湾炮台、西湾炮台、歌连臣炮台、赤柱炮台等在内的密集工事。

年12月8日,日军正式发动对香港的进攻。由于英国首相丘吉尔对守卫香港态度消极,战前英军才匆忙进入阵地,备战较为仓促。仅仅两天后,号称能防御半年的“醉酒湾防线”即宣告失陷。而操作昂船洲西炮台的,不是训练有素的军人,而是从平民中征集的义勇军。虽然他们作战十分英勇,但由于缺乏充足的训练,一些炮弹也射击到友军的阵地上,造成了不应该的伤亡。至12日,英军全部从九龙半岛撤退,固守香港岛。西炮台的炮手们成功掩护英军撤退后,主动炸毁了炮台设备。

今日游人云集的香港海防博物馆,是由具有百年历史的旧鲤鱼门炮台修建而成。在一栋营房的遗址上,密集的弹坑触目惊心,见证着当年那场激烈的战斗。年12月18日夜间,日军主力从港岛北岸的太古、北角、鲤鱼门一线登陆,发动了对港岛的猛攻。经过几日苦战,年12月25日下午,港督杨慕琦宣布英军投降,这一天在香港也被称为“黑色圣诞节”。

在香港岛最南端的赤柱半岛,临海而建的赤柱炮台气势磅礴,居高临下扼守着东博寮海峡,直面辽阔的南中国海。登上一号炮床,规模宏大的战备工事可藏纳百余名官兵同时作战;远望二、三号炮床,曾经的防卫工事已经改为卫星通讯站,设有成群的卫星通讯天线,是港岛对外联络的通信枢纽。这里是英军抵抗日军的最后战场,原因是通讯中断,指挥官没有接到投降的命令,于是率领部下继续抵抗,并造成了日军较大伤亡。直到26日凌晨,指挥官收到驻港英军司令的投降手令,这才放弃了抵抗。

日军占领香港后,实施了三年零八个月的残暴统治,广大香港同胞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片美丽的国土浸满了血和泪。战前,香港人口共有多万,但到了日军投降时,人口锐减至60万人。据原香港政府医务总监记载,日据时期香港共有17万多人死亡,约80万人口则被驱逐至大陆。

人民海军的步伐

二战末期,国民党政府意欲收回香港,但英美两国早已私下形成决议,决定英国在远东殖民地仍由英国决定处理办法。在美国的袒护下,蒋介石选择了妥协退让。年8月30日,英国皇家海军少将夏悫率领特遣舰队抵港。次日,宣布成立由英军领导的临时军政府,恢复英国对香港的主权,由此香港又一次落入了英国的控制之中。战后,英军逐渐停止使用海防炮台,拆去固定火炮,改以主要使用移动火炮实施海岸防御。

早期驻港英军的海军基地及船坞,均位于香港岛的中环地区。今日中环很多地名,都与海军有关。如添马,其名字来源于英军的运兵船添马舰,该舰于年在香港保卫战中被英军自沉,其舰锚目前陈列于海防博物馆。金钟的英文名是Admiralty,含义为少将级以上海军司令坐镇的海军基地,其中文名的由来是英军兵房门口悬挂有金色铜钟,每天上下班时都会敲打,附近居民长此以往,干脆以金钟称呼这一地区。上个世纪90年代,为配合中环至湾仔地区的填海工程,英军海军基地迁至昂船洲岛。现在,原中环海军基地的地块上,耸立的则是香港特区政府总部、行政长官办公室和立法会。

年12月,中英双方在北京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为了配合香港回归和准备解放军的进驻,年,中英双方签署了《中英防卫用地协议》,约定驻港英军将14幅军事用地无偿移交解放军,25幅军事用地无偿移交香港政府,并新建5幢军用建筑物及固定设施,其中之一即为新建昂船洲南岸海军基地。年3月,新海军基地建成,包括港池、信号台、办公楼、礼堂等33座建筑物,耗资合计11亿港币。

年4月11日,英国海军正式撤出昂船洲,标志着英国在香港乃至亚洲最后一座海军基地的关闭,也意味着英国依靠坚船利炮在中国海域上横行霸道历史的终结。后来,驻港英军的最后3艘孔雀级巡逻艇,连同图纸和设计专利权,以总价两千万美元的“友谊价”卖给了菲律宾海军。

为顺利接管香港防务,年4月,驻香港部队舰艇大队在汕头开始组建。她的前身,是一支具有光辉历史的英雄部队,曾参加过“万山海战”“八六海战”“西沙海战”,涌现出“海上先锋艇”“海上英雄艇”和战斗英雄麦贤得等英模单位和个人。年6月30日晚,海军先头部队进驻昂船洲军营。7月1日零时,五星红旗在准时军营升起。凌晨4时55分,顶着滂沱大雨,舰艇部队10艘军舰及船只从深圳出发,于7时24分抵达昂船洲军港。

驻港海军进驻香港19年来,多次参加“香江卫士”联合军演、海空联合巡逻、联合搜救演习等军事行动,展示了海军官兵履行香港海上防务的过硬本领。年7月1日,两艘新型护卫舰惠州舰、钦州舰正式入列,使得这支部队如虎添翼,实力大增。而昂船洲军营则是驻军对外开放的主阵地之一,每年都要面向香港同胞开放,在爱港亲民中进一步增进了军民鱼水情谊。香港老人张德华在参观完军舰和各类武器装备后,专程给部队写来信件,寄上和海军战士的合影。信中老人说道:“国家更加繁荣昌盛,解放军日益强大,我们很感自豪和欣慰,向你们致以最崇高的敬礼!”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pz/5178.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