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日快乐,我的国
国博讲述
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已于本日成立了!”天安门广场上响起雄壮的国歌,五星红旗冉冉升起,54门礼炮鸣28响,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着一门开国大典时使用的礼炮。这门礼炮通长3米多,高1米多,口径75毫米,是日本昭和年间制造的九四式七五山炮。
开国大典礼炮,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从礼炮到礼炮团
年8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开国大典上要鸣放礼炮,但当时并没有专用礼炮。8月中旬,华北军区特种兵司令员高存信传达聂荣臻司令员的指示,决定从张家口等地调来门老式山炮,来源主要是缴获日军的战利品以及山西兵工厂仿日本山炮制造的一四式山炮。同时,从各炮兵部队选调军政素质好的排、连、营干部和战斗英雄,组建礼炮团。
筹备过程中,为了确保万无一失,礼炮团将门礼炮分为两组,54门参加典礼,另外54门备用。并对每一门炮和每一发炮弹都进行了严格检查和擦拭,对底火部位检查更加细致。礼炮炮弹是专门制造的,没有弹头,由木屑压制的圆柱体堵住药筒,鸣放时后坐力较小。选拔出的优秀礼炮手们克服种种困难,冒着酷暑高温集中训练了两个多月。每门礼炮配3名礼炮手,训练要求达到在3秒钟内完成装填、发射、退弹壳3个动作。这是因为开国大典时,从毛主席按动电钮升国旗到升旗完毕,共计两分零五秒,必须在这段时间内同步完成28响礼炮的鸣放,即每次齐射要在4秒半钟内完成。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可以说是要求严、标准高、技术难度大。
开国大典当天,礼炮被整齐地安放在东三座门内(即现在公安部和中国国家博物馆之间的位置),炮口面对墙体。下午3时,开国大典仪式正式举行,54门礼炮齐鸣。
开国大典为何是54门礼炮鸣28响
开国大典为什么要选择54门礼炮鸣28响呢?据原礼炮队负责人回忆:“毛主席说28响代表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英勇奋斗了28年”。而决定用54门礼炮的原因一度众说纷纭,但较为普遍的观点是它代表着当时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54个单位(45个单位加9个方面的特邀人士),以此象征中国人民空前大团结。
开国大典后,这批礼炮又被多次使用,后经厂改造,存于北京某炮库。年,中国革命博物馆(今中国国家博物馆)为筹备“近代中国”陈列,多方联系相关部队和单位,终于于年9月将其征集入馆。“复兴之路”基本陈列中,它作为开国大典的重要见证物,向观众默默讲述着70年前的那段历史。
(图文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