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铁锤杰克
声明:兵说原创,抄袭必究
年10月1日,是一个不平凡的日子。
这一天的下午3时,伟人亲手升起了共和国第一面国旗。伴随着隆隆的礼炮声,聚集于广场的30万群众,见证了这一光荣时刻。
下午4时许,威武的阅兵式开始。受阅部队纷纷自东向西前进,依次通过城楼。而在这支1.64万人组成的队列中,伴随马达轰鸣声的装甲兵与呼啸而至的航空兵,无疑是最让百姓们激动的军种。伴随着雄壮的《坦克进行曲》,99辆坦克、50辆装甲车、台后勤保障车辆组成的摩步/装甲兵方队悉数登场。而领头的,是一辆涂着鲜红大字“功臣号”坦克。
一马当先的“功臣号”坦克就在装甲兵行进至天安门城下时,17架啸鹰分批次越过城楼上空,天上地下,浑然一体,展现出一副雄伟的空地立体武装阵容。
开国大典,在3个月前就开始筹备。年7月,毛、周、朱听取阅兵总指挥聂荣臻及杨成武的汇报。按照计划,开国大典大阅兵,分为阅兵式、分列式两个部分。先由朱德总司令检阅部队,随后受阅部队依次通过,接受检阅。
参加阅兵分列式的队伍,陆军来自第20兵团、平津卫戍部队,海军则是安东海军学校、华东军区海军官兵代表,空军另有17架战机。在陆军单位中,步、炮、装、骑各一个师。首次登场的战车师,则包含摩托化步兵单位、装甲车单位、坦克单位(皆为团一级)。
听完聂、杨二人的汇报,伟人说:“我们历来主张慎重初战,此次阅兵也是初战,毕竟开国第一次嘛!但是,这第一次绝不能搞砸,一定要搞好!”
散会后,聂、杨即刻赶回阅兵指挥部,随即召开参阅各部的联席会议。会上,他向担任“特种兵司令部”的参谋长李健问:“此次阅兵,炮兵、骑兵、装甲兵都归你管,你有什么意见要提吗?”
李健站起来表示,“特种兵”部队已经集合完毕,马上便可进入训练状态。虽然手下的装甲车辆鱼龙混杂,但战士们为了此次阅兵,一定会竭尽全力做好保障工作。
李健(-)少将开国大典上的坦克部队,以战车第1师的战车、装甲车、教导团为主,另有华北战车团、华北步兵学校组成的战车第3师一部。参加阅兵的多台车辆,长期处于行军作战状态,保养堪忧。光是检阅50辆装甲车中,就有47辆需要大修。而给他们的维修时间,只有一个月。
在伟人“不能搞砸,一定搞好”的精神激励下,战车第5连在一个月的时间内,便完成了9辆坦克的修复工作。装甲车团更是达到“零维修”的标准。正是他们的得力维护,使得车辆能够按时投入到阅兵训练中。
8月18日,受阅部队集中于丰台进行训练。到了9月下旬,在广场已经预演达3次。第三次演习时,聂荣臻亲自到场,对受阅部队的精神面貌、队列要求、行进动作给予肯定。
最后,部队转场至北京西郊,开始最后的演练。短短一个多月的阅兵训练,有的官兵磨穿了5双新鞋。李健参谋长更是全程站在检阅台上,3小时不动,忍受着不断卷起的飞沙。看见有坦克出现机械故障、无法正常运行时,他要求第一时间维护,直至步调统一。
部分参加开国大典的战车接受检阅的战车部队9月30日下午,受阅坦克、装甲车自复兴门鱼贯而入,抵达指定位置。10月1日中午,聂荣臻扒了几口饭后,独自登上城楼。望着城下的1.6万名官兵,他坚信自己手下的战士,绝不会辱没这份光荣使命。
阅兵式上,当涂着红五星的坦克、战鹰同时出现时,伟人激动地挥手致意。然而,意外不期而至:一辆日式坦克在通过三座门时,突然熄火了!
参谋长李健看到了坦克熄火,有些慌乱。他知道,如果这辆坦克掉队,整个队形不但会被打乱,另外的3辆坦克也无法编队。
李健抓起报话机,向熄火坦克下令重新发动,但坦克并无动静。见意外无法马上解决,李健随即要求剩下3辆坦克继续前进。经过驾驶员的不懈努力,熄火坦克又缓缓地挪动了起来。可能是驾驶员过于紧张,坦克在开进三座门时歪了一下,挤在了洞壁上。在李健的鼓励之下,驾驶员连忙倒车,加速追上了友车,重新编好队,进入敬礼线,向观礼台致意。阅兵结束后,聂荣臻得知是因为驾驶员太紧张而出现的问题,对此提出了批评。
阅兵结束后,朱老总邀请陆海空三军代表用餐。他向代表们举杯表示:“从今天起,我才是真正的三军总司令了!”这句话,让参会者无不感慨而又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