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披CDR首单光芒,几乎就创造了CDR12天排队上会的闪电速度。然而,就在CDR上市临门一脚之前,小米却选择了将“球”回敲,好似学西班牙玩起了短传配合。
6月19日,本来证监会当天是要对小米的发行申报文件进行审核的,但是小米却在其官方微博上称,公司经过反复慎重研究,决定分步实施在香港和境内的上市计划。小米集团将先在香港上市之后,再择机通过发行CDR的方式在境内上市。为此,公司向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发起申请,推迟召开发审委会议审核本公司的CDR发行申请。
这就好比当下的世界杯,教练都招你入国家队,并安排你首发,比赛的哨声也马上就要吹响了,这个时候你说,“我不玩了”。怎么看都怎么觉得有点不够严肃性。然而对此证监会却看似很大度,表示“尊重小米集团的选择”。
事情到这,吃瓜群众就看不懂了?此前还锣鼓喧天、礼炮齐鸣的,没过几天就“不玩了”?这到底是双方在控制节奏,还是有什么难言之隐呢?
证监会84问锤锤扎实,CDR延迟到什么时候?
实际上,一提到证监会,大家可能没有什么感觉。但是笔者最近对证监会的印象,却大有改观。前不久A股上市公司瀚叶股份拟作价38亿元收购量子云%股权,上海证券交易所就下发问询函,对瀚叶股份收购的标的资产的合规运营风险、政策风险、交易合理性、经营风险等问题进行了问询。相关问题,那是问得相当的专业。此举也迫使瀚叶股份把收购价从38亿元下调到了32亿元。
而一个多月后,这种专业性同样体现在了证监会对小米的问询上。6月14日,证监会披露了对小米发行CDR的书面反馈意见,整个反馈意见囊括了洋洋洒洒的84个问题,涉及到了规范性问题、信息披露问题、以及其他问题等层面,更具体来说包括了同业竞争、公司治理、生态成员企业、金融业务、员工激励、关联交易、优先股、投票权差异、VIE结构等等内容。
值得一提的是,即使是企业IPO,一般反馈意见的问题最多也就是三四十个,而小米CDR的反馈问题却多达84个。而且,一个问题里面,更是有着非常多的小问题,比如“关于材料采购、消耗、与产量间匹配”这个问题里,就包含了七八个小问题、子问题。如此,怎么能够不让小米焦头烂额。
对于证监会84个大问题的实锤,有一些观点认为,这是因为当前A股行情不好,证监会在有意控制上市节奏。实际上,这种观点是站不住脚的。原因有三:
一是,小米在CDR初始,A股行情就不好,如果是有意控制节奏,就根本不会让小米去开这个头;二是,小米CDR募集的资金大概是亿元左右,而如今A股每日的交易额大概在四五千亿元左右,小米募集的资金占比不大,不会影响大盘的基本走势,更为关键的是小米募集资金的方式是战略配售基金,相对股市而言,更倾向于是增量资金;三是,如今证监会的监管越来越市场化,这种行政化明显的手段,不会是证监会的首选。
所以,排除了额外的目的之后,就是证监会的84大问题,确实需要小米用时间去处理和回应。小米发出一纸声明虽然表面上看有点傲娇和任性,但是做法其实是对的也是可以理解的,这些问题的回答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解决的。
除了明面上的84大问题之外,估值或许也是证监会和小米之间有待商定的地方。从监管的角度看,希望有指导价,方便监管和维持发行秩序,防止抢筹;但是站在小米的角度,则自然希望估值越高越好。
在这种复杂的背景下,加上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高莉此前明确表示过,就创新企业境内发行股票或存托凭证试点从严审核原则。高莉强调,“虽然基于试点工作性质,对试点企业单独排队且审核速度较快,但证监会初审部门和发审委相关审核工作均依法依规开展,坚持条件标准不降低,程序环节不减少,对试点企业从财务和非财务角度,全方位、多维度依法进行审核,在审核严格程度方面,较一般IPO企业要求更高。”所以,小米CDR暂停之后,短期内估计不会有继续推进的时间表出来了。
三个公司六个数字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小米估值到底几何?
从小米传出要上市之日甚至更早之前起,小米估值几何就一直是行业里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