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康复 https://wapyyk.39.net/hospital/86297_lab.html导读现在网络上的各位网友的脑洞都比较大,经常喜欢问一些诸如此类的问题:小行星会撞地球吗?地球有一天会毁灭吗?如果真有外星人,他们会伤害人类吗?昨天在“头条”上看到一条网友的提问:“人类在未来会离开地球吗?”感觉这个话题很有意思,今天一起跟大家讨论一下。假如有一天,人类真要离开地球,无非主要基于两种情况:地球出问题了,人类亟需寻找其他地方落脚;人类出于好奇,想出去探索未知的宇宙;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两种情况都基于一个前提,人类需具宇宙航行的能力。如果我们能力足够强,当然还可以像《流浪地球》里呈现的那样,带着地球去流浪!智慧文明的三种等级年苏联天文学家尼古拉·卡尔达,根据一个文明所能利用的能量大小,把智慧文明分成三个等级:等级1:具有驾驭行星(如地球)的能力。如果达到等级1,我们可以自由控制天气,甚至可以控制地震等自然力量。等级2:具有驾驭恒星(如太阳)的能力。如果能够达到这一级别,你就能够掌握恒星的能量,甚至能够创造恒星。等级3:具有驾驭星系(如太阳系)的力。一旦达到这个等级,我们就可以自由穿梭与星系之间,最终建立“星系帝国”。这是不是很像“星球大战”中描绘的那样?年,弗里曼·戴森在年提出通过建立直径2亿公里左右的球状装置,用来包裹恒星(如太阳),以开采恒星的全部能量。这个人造天体就是人们熟知的“戴森球”,体现了科学家对二级智慧文明的设想。如下图所示:那么问题来了,人类现在处于哪个等级?当前美国、俄罗斯和中国人类已经实现了载人太空飞行,美国甚至在上世纪70年代就已经实现载人登月。此外,欧洲宇航局成员国和日本也具有很强的航天实力,但尚未实现自主载人航天。毫无悬念地说,这还远远不够,人类现在的文明水平根本连“等级1”都还没达到!要想自由地在太空中穿梭,除了技术方面的问题之外,就是材料和能源的问题。大规模的载人航天飞行,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和能源!如果我们的文明达不到二级以上的程度,只能在家门口散散步,星际旅行根本是天方夜谭。人类航空发展史年,美国的莱特兄弟驾驶着一架由人工操纵的动力飞机,第一次飞向天空。飞机在高度为2.5-3.5米的空中,飞行了大约12秒。这短短的12秒,标志着人类真正飞上天空空,实现了人类千百年来的“上天梦”。从此,世界航天技术的发展进入快车道。从莱特兄弟的“飞行者1号”到一战中简陋的螺旋桨飞机,再到后来的二战中的喷气式飞机。短短30年时间里,飞机完成了华丽的蜕变。机身材料也从“纯木制”发展成了“全金属”,续航能力和稳定性能大幅提升。年德国人发明的V-2火箭,为人类进入太空提供了可能。火箭的发明成为人类航天历史的重要里程碑。年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后,美国和苏联都没闲着。要知道,德国在战争前期之所以能所向披靡,主要归功于其强大的工业体系,与这个国家众多出色的科学家。这些科学家经过战争的洗礼,已经成为当时地球上最顶尖的人才!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通过战争贷款、出售武器等方式狠发“战争财”,一点都不差钱;另外,考虑到自己离德国远,攻入德国本土后,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在人才的搜集上面,像冯·布劳恩、哈恩、赫斯、加博尔等,几乎都是在德国战败之后,被美国大兵们硬生生抢回美国的。这些科学家在随后的几十年里,为美国高科技领域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如冯·布劳恩,如果没有他,美国的“登月计划”甚至会搁浅。苏联则各种“拉装备”。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由于本土作战损失惨重,工业几乎全部被摧毁,亟需重振战后经济。同时,也是基于德国人根本无力支付高达亿美元的战争赔款,苏联索性就一股脑的从德国拆装备,“能拆的都拆走”,既能解决战后发展的燃煤之急,刚好又可以拿来抵债。苏联人拆的格外仔细,像管道设备、铁轨、电话、汽车、发电站、有轨电车、机床,甚至整座工厂直接拆了搬走。这里面包括了很多德国刚生产出来,还没派上用场的高科技装备!年-年,依托于这一批“世纪人才”和世界上最顶尖的设备,再加上战争过后人们高涨的爱国热情,“美苏争霸”开始了。美国和苏联为了争夺世界霸权,明里暗里开展各种军备竞赛,以展现自己强大的国力和不甘于人后的决心。你发了一枚导弹,我就发两枚;你发明人造卫星,我发明航天飞机;你送人上太空,我送人登月球!一波又一波的硬核操作和精尖技术手段,把全世界看的眼花缭乱。年10月4日,苏联发射人类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年2月1日,美国发射“探险家1号”人造卫星,绕地球旋转;年9月12日,苏联发射月球2号,成为撞击月球的第一个人遥航天器;年4月12日,苏联人尤里·加加林首次进入太空人类首次进入太空;年6月16日,苏联人瓦伦丁娜-特里什科娃,乘坐“东方六号”宇宙飞船,在太空遨游70小时50分钟,绕地球48圈,成为世界上第一位女性“太空使者”。年3月18日,苏联航天员阿列克赛·列昂诺夫,是第一个在舱外活动的人类;年11月26日,法国成功发射卫星,成为第三个发射卫星的国家;年11月29日,澳大利亚成功发射卫星;年7月20日,美国阿波罗11号登陆月球,随着航天员阿姆斯特朗/奥尔德林登上月球,人类实现第一次登月;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号”成功升空!年4月7日,苏联发射第一个空间站“礼炮1号”;年11月13日,美国水手9号成为首个环绕火星的航天器;年11月27日,苏联火星2号成为撞击火星的第一个人造物体年5月14日,美国发射天空实验室,它是美国的第一个太空站;年4月12日,美国世界第一架载人航天飞机“STS-1/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发射成功;年2月19日,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开始运转;年4月24日,美国和欧洲航天局发射哈勃太空望远镜;年10月15日,美国“卡西尼-惠更斯”号土星探测器执行土星探测任务,是二十世纪最后一艘行星际探测的大飞船;年7月14日,第一辆火星车“火星探路者”登陆火星;年11月20日,中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飞船在酒泉起飞,21小时后在内蒙古中部回收场成功着陆;年11月2日,美俄3名宇航员成为国际空间站的首批长住居民;年10月15日,中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搭载宇航员杨利伟升空,表明中国掌握载人航天技术;年10月12日,中国神舟六号搭载费俊龙和聂海胜首次进行多人多天的航天飞行;年10月24日,中国嫦娥一号成功奔月,嫦娥工程顺利完成了一期工程;年09月25日,中国神舟七号承载翟志刚、刘伯明和景海鹏进入太空,并成功实现宇航员出舱活动;年11月01日,中国神舟八号发射升空,于年11月3日凌晨,与组合天宫一号成功实施首次交会对接任务,成为中国空间实验室的一部分;年5月25日,Space公司研制的私人飞船“Dragon”号,第一次与国际空间站对接;年6月16日,中国神舟九号搭载景海鹏、刘旺和刘洋升空,执行载人交会对接任务;年6月11日,中国神舟十号搭载聂海胜、张晓光和女航天员王亚平飞向太空,在轨飞行15天,并首次开展我国航天员太空授课活动;年11月5日印度发射了第一个火星探测器“曼加里安”,成为亚洲第一个成功探测火星的国家;年12月2日,嫦娥三号在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进入太空;年12月14日,嫦娥三号成功软着陆于月球雨海西北部;年2月15日印度使用PSL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颗卫星,创造了一箭多星的世界纪录;年8月10日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圆满完成了三大科学实验任务:量子纠缠分发、量子密钥分发、量子隐形传态;年9月27日,美俄联手开启“深空之门”月球轨道空间站项目;年10月15日欧洲航天局发射贝皮·哥伦布号,执行水星探索任务;年12月8日,嫦娥四号探测器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年1月3日,嫦娥四号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预选区区,月球车“玉兔二号”到达月面开始巡视探测;年7月20日阿波罗11号发射50周年;这40多年无疑是人类历史上科技发展最快的一段时间,产生了很多现代新兴学科,如航天和计算机。至今我们仍在享受40多年“冷战”带来的那波科技红利。中国的航天事业的发展过程,可以观看以下视频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