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是星辰大海今天我们离移民宇宙近一步

跑车也能上天了!   2月7日,SpaceX的重型猎鹰火箭首次发射成功,带着马斯克的特斯拉跑车,把人类移民火星的理想又向前推进了一步。   从离开深海踏上陆地,到现在一次又一次对太空的探索,人类踏出的步伐越来越远,梦想也越飞越高……   脱离地心引力   年10月4日,前苏联把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入太空,人类的“眼睛”第一次俯瞰了地球。   年4月12日,前苏联将载有世界上第一名宇航员尤里·加加林的“东方1号”宇宙飞船送入空间轨道,人类第一次来到了外太空。   年3月18日,前苏联发射了“上升2号”飞船,飞船载有别列亚耶夫和列昂诺夫两名航天员。其中,列昂诺夫在舱外空间环境中行走了12分钟,成为太空行走第一人。   面对前苏联的压力,美国也紧随其后。年7月20日,“阿波罗Ⅱ号”登月舱在月球“静海”区安全着陆,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登上月球,实现了人类几千年的梦想。   到年4月19日,前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座空间站“礼炮”1号,开辟了载人航天的新领域。   ……   在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人类对太空的探索,从人造卫星到星际探索,从月球探险到火星、土星勘探计划,再到彗星“深度撞击”。到现在,科学家们已经成功研制了载人飞船、空间站、航天飞机等三种不同的载人航天器,将多人送入太空,有12人登上月球。   对浩瀚宇宙的探索,仿佛是人类骨子里的血性,永不磨灭……这些都是考点啊小盆与们,快拿出小本本记下来!   奔向“太空移民梦”   一次又一次地飞向太空,除了探索宇宙的真理和奥秘,还为了什么?   当然是宇宙移民了~我不要做地球人啦!   虽然目前人类的脚踏上的最远的地方还只是我们的月球小伙伴,差不多等于才学会了“走路”,但这并不妨碍我们现在就做起“飞人”的梦。   失去了梦想的月球   如果要移民,最先想到的是哪儿?   自古以来,月球就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幻想乡,上面住着大家的女神:阿尔忒尼斯、嫦娥、辉夜姬、水兵月……呃,可热闹了呢(°ー°〃)   去年9月,欧洲太空总署还提出了构想,要在月球打造“月球村”:利用月球土壤当建材,3D列印打造居住舱,培育可食用的蔬菜。他们还计划,到年送10个太空人到月球居住。   不过,梦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经过研究对比后,科学家们遗憾地摇了摇头:月球不适合人类居住。   What!Why?   No.1没大气——这可不能简单地等同于没空气、没氧气:如果没有大气层,星球就会失去有力的保护,随便一场小小的流星雨就能把地表翻新一遍……所以,你明白为啥月球和地球在一起,地球这么光滑,月球却坑坑洼洼了吗?   No.2昼夜温差太大——由于没有大气的保护,月球表面的温度十分随心所欲:白天超过℃,晚上降到-℃,真·冰火二重天。而且,由于它的自传周期是小时,所以,在月球上,你要连续14天接受太阳的火烤,再连续14天被“打入冷宫”。   No.3真的啥都没有——除了矿石,光秃秃的一片。没有水不说,连土都只有薄薄的一层,下面是坚硬的岩石层……   Anyway,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摘掉了浪漫滤镜的月球真不是个好地方……   新的希望之地火星   在这冰冷的太阳系中,就没有哪个星球还有一丝温情吗?筛来选去,就只有地球的好姐妹火星了——   有大气层。看过刚才的科普,小伙伴们应该知道这有多重要了吧?而且,不同于满是硫酸滴液的金星,火星的大气层中,95%都是二氧化碳,四舍五入那就是氧气,可以呼吸啊!好吧,小编太轻描淡写了点……不过,按照现在的科技,把二氧化碳转化成氧气已经不是难事了~   可能有水。目前,科学家们已经发现火星地表有水冰以及湖盆、河道的遗迹,这意味着,即使没有现成的水,过去存在的水资源也有可能以其它形式隐藏在这个星球的角落。况且,在地表之下,还有极大的可能存在地下水。   这么一看,火星似乎真是个不错的选择。难怪马斯克会坚定地把人类移民火星作为他的毕生愿望~   “今天的猎鹰火箭试飞成功给了我更大的动力去帮助人类移民火星。”在发射成功后接受采访时,马斯克表示,为了完成这个人类殖民外太空的计划,他已经有了更新更宏大的计划——打造一个更新一代的火箭。   曾经,他的这番豪言壮语被全世界当成了笑话,如今,却成为了航天的新希望。   当然,火星也没有那么“温和”,较小的引力、巨大的昼夜温差、漫长的星际旅途……有生之年,大家仍需努力呀_(:з)∠)_   做宇宙的漂流者   就算暂时找不到宜居的星球,那也要想办法住在外太空!   早在上世纪70年代,美国太空总署NASA就起草了一系列概念图,设计了各种类型的殖民空间站。   1.环形太空殖民站(容纳1万到14万人):   顾名思义,就是一座呈圆环形状的太空站。管体内部是居住空间。上方的面板除了可以让阳光渗透进来,还可以模拟各种天气。   居住空间依着管体内壁延伸下去,沿着路直走下去的话会绕一圈回到原点。是不是超酷!   2.球形太空殖民站(容纳1到3万人):   全形的太空站让人居住在球体的内壁,球心部位提供照明。   抬头原本是天空的地方成了另一片天地。像不像前几年的科幻电影大作《星际穿越》里的火星基地?   还设有农作物的专门空间,完全自给自足。   3.圆柱形太空殖民站(容纳万人):   两个并排的圆柱太空站外观。   让人叹为观止的内部空间,连地球的生态环境都复制过去。   即使放到现在,这些设计也是十分超前呢~这也许就是“知识匮乏限制了我的想象力”吧……_(:з)∠)_   总之,就是要想尽办法离开地球!   寻找我们的同类   大概就像人在异地,不由地想寻找亲切的老乡一样。这茫茫宇宙,除了地球,就没有别的星球拥有生命,甚至智慧吗?对于同类的追寻,也是科学家们探索宇宙时一直不忘的目的。   年3月2日,NASA发射了“先驱者10号”探测器,并在上面附带了一张表明地球方位和大致特征的“名片”,希望有一天能被外星文明发现。   年8月20日和9月5日,美国又分别发射了“旅行者2号”和“旅行者1号”两艘宇宙飞船。两艘飞船上各带有一张名片为“地球之音”的铜质镀金激光唱片,这张金唱片承载着人类与宇宙星系沟通的使命。   除了递名片、送唱片,这些年来,不少国家还在坚持向太空发射信号,希望能收到来自外星球的回应。   不过,在多年的热切探索后,对于搜寻外星生命这件事,逐渐浮现出不同的声音。   “不要回答!不要回答!不要回答!……”   读过《三体》的小伙伴和别的航天迷不太一样,对于搜寻外太空有种微妙的抵触情绪。小说中的“黑暗森林”理论不仅让粉丝们大为震惊,也给学术界提供了新思路:在未知的领域中暴露自己,是不是会让地球和人类变成活靶子?   著名科学家霍金也在演讲中表示,希望世界上能够监听到宇宙信号的射电望远镜不要回答任何可疑讯号。在不明白对方意图的情况下,不要暴露人类文明的存在。   不过,到目前为止,孤独的地球人依旧没有收到任何有效的回应,大概我们想得其实太多……   不管怎样,人类探索宇宙出路的劲头都不会被磨灭,也许,在未来的某一天,“妈妈,我想回火星。”不再是一句玩笑话了呢~来源:荔枝网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z/6348.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