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一个月就过年啦!如今的春节“年味”越来越淡了。没有了喧闹的烟花爆竹声,只有春运还是像以前那样火爆。我小的时候,孩子们最期盼过年,离过年还有个把月,大人就开始忙活起来,熏腊肉,风咸肉,年货一样一样准备起来,一切都为了年三十的团圆饭忙活。过年的时候,孩子们能穿上新衣新帽,吃上平时吃不到的糖果花生,大年三十更是能守在电视机前,和大人一起看春晚,想看到几点看到几点。还有那震耳欲聋的鞭炮声,总要响上好几天,更有美丽绚烂的烟花,看完自家的再去看别家的,烟花的款式各不相同,有夜明珠、陀螺、大礼炮等等……最重要的是过年才能拿到的压岁钱,那时候形容一个孩子高兴地忘乎所以都说他开心地像过年一样。
现在不同了,再无爆竹声中一岁除,总把新桃换旧符了。孩子们也和过去不同,瓜子糖果之类的平日里也吃得到;衣服鞋帽更是不拘时日,小了就买新的;团年饭很少有家里做的,许多家庭嫌麻烦早早地预定好饭店,再不济提前一周买好菜放在冰箱里,几乎很少有为了过年提前一个月准备年夜饭的人家了;就连春晚,也再没人认认真真守在电视机前守着看,更多的时候沦为了一种背景音乐;80后的我们虽然是独生子女,上一辈可是有着很多叔叔阿姨、舅舅姑姑的,如今的独二代,过起年来至多也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欢聚一堂,极少有同辈的堂表兄弟姐妹一同玩耍……至于压岁钱,现在的孩子都早早有了零花钱,过年也不过意味着多几套玩具罢了。
我们看如今的孩子们,觉得他们不识过年啥滋味,其实老一辈的当初看我们也是如此哩。半个世纪前,过年要从腊八一直忙活到过元宵,祭祖、写春联、贴窗花、舞狮子、迎财神……一代又一代,每一代都会丢掉了一些文化传统,也许再过几代,春节就丧失了在诸多节日中鹤立鸡群的超然地位,成了和五一国庆一样旅游、玩耍的普普通通的休闲时光。
所以这个春节,给孩子买的年货里一定要包含这一本《我们的新年》,哪怕是从书里让孩子们体验一把热闹的年味也好。讲过年的书那么多,为什么推荐这一本呢?因为它实在太好玩了!年龄跨度比较大,适合上中班到小学三、四年级的孩子看。
书的前半部分是关于新年的一些传说,包括除夕斗年兽、灶王爷的故事、元宵节的由来、年画将军等故事,虽说是民间传说,但那是中华民族流传千年的故事,自有其文化底蕴,也能很好地回答好奇宝宝的提问。更难得的是,这本书设计了很多匠心独具的小机关,有立体的年兽,可以转的烟花,揭开可见谜底的灯谜,以及会动的门神。无论是小宝宝还是大孩子,都会喜欢的。
然而最好玩的还要数书后面的立体场景。作为一个阅童书无数的妈妈,很肯定地说我从未见过国产童书有立体书做得这么精巧的。完全打开是4个度无死角的过年场景。分别展现了祖国东南西北四个地区的过年景象,广东、上海、陕西、东北四地的年景跃然纸上。广东的花市、上海的城隍庙、陕西的窑洞和腰鼓、东北的炕上家宴,每一样都做得极为精巧,透过窗户能看到满屋子老小正准备吃团年饭,还有舞狮和舞龙的热闹场景。书中自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