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0月1日,新中国开国大典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这天上午,新华广播台发出预告:北京新华广播电台及全国各地人民广播电台,决定全部转播今天下午3点钟举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庆祝大会实况。
无论是毛泽东,还是蒋介石,这天都是两人刻骨铭心的一天。可两人所处的境遇,却天差地别。毛泽东向来夜晚通宵工作,通常上午10点才会睡觉。9月30日晚毛泽东依旧伏案工作,眼看到了10月1日早晨还没有休息。周恩来接连三次电话询问卫士长李银桥主席睡觉没有,并要求他无论如何要想办法让主席睡一觉。
毛泽东工作时不喜欢别人打扰,可当天又是无比重要的开国大典,李银桥在门外纠结了很久后,还是硬着头皮推门而入,他把周恩来电话内容向毛泽东报告。毛泽东没有回应,继续工作,直到6点半才告知李银桥去睡觉了。
这是毛泽东破例早睡,他和李银桥约定下午1点钟叫醒他,但根据李银桥的经验,主席很难入眠,所以下午1点很可能醒不来。李银桥据此特别交代接替自己值班卫士李家骥,一定要在1点前按铃叫醒主席,否则耽误了开国大典,那将是“历史性错误。”
下午12点55分,李家骥叫醒毛泽东。毛泽东吃完饭,很快来到中南海勤政殿,主持召开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首次会议。这次会议时间不到一个小时,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它表明中央全体委员就职,中央人民政府正式成立。
下午3点整,典礼司仪林伯渠宣布大典开始,毛泽东走到麦克风前,用湖南口音宣布:“同胞们,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已于本日成立了!”接着,毛泽东按动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的按钮。
伴随着国旗升起,《义勇军进行曲》奏响,同时54门礼炮连响28响。这54门礼炮象征着当时全国54个民族,28响则寓意中国共产党自年成立后领导人民经过28年的艰苦奋斗,终于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建立起新中国。
鸣礼炮结束后,毛泽东宣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公告》:
自蒋介石国民党反动政府背叛祖国,勾结帝国主义,发动反革命战争以来,全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的情况之中。幸赖我人民解放军在全国人民援助之下,为保卫祖国的领土主权,为保卫人民的生命财产,为解除人民的痛苦和争取人民的权利,奋不顾身,英勇作战,得以消灭反动军队,推翻国民政府的反动统治。现在人民解放战争业已取得基本的胜利,全国大多数人民也已获得解放。
……同时决议:向各国政府宣布,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特此公告。
毛泽东宣读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公告》后,阅兵开始,之后就是群众游行,以及晚上的烟火表演,所有庆典仪式结束已经是晚上9点半了。按照之前计划,毛泽东在烟火表演结束后要去北京饭店出席开国第一场国宴,但因很多事情要连夜处理,他直接回到菊香书屋办公。
从毛泽东当天安排来看,开国大典这一天他非常忙碌,但一切有条不紊。那么,“老对手”蒋介石这天在哪?当他在广播里听到毛泽东的声音时,他又有何感想?他有没有策划什么破坏行动?看完这篇文章,大家都能找到答案。
对于蒋介石来说,年10月1日这一天或许是他一生度过得最为漫长、最为难过,可能也是难以忘怀的一天。事实上,蒋介石进入年就诸事不顺,由于国军战场的节节失利,他于1月21日被迫再次下野。
蒋介石有一个习惯,每逢人生遭遇重大挫折,都会回到奉化溪口镇老家住上一段时间,这次也不例外。下野当天,蒋介石就直接回到溪口,他在这里度过了在大陆最后一个春节,直至4月25日离开家乡。
对于自己再次下野,蒋介石也做过反思,蒋经国在日记中做了总结:此次失败之最大原因,乃在于新制度未能成熟与确立;而旧制度先已放弃崩溃。在此新旧交接紧要危急之一刻,而所恃以建国救民之基本条件,完全失去,是无异失去其灵魂,焉得不为之失败?
蒋经国其实没有真正弄清国民党失败原因,蒋介石也没有,当他最终明白这一点,已经是耄耋之年了。长久以来,关于蒋介石在新中国成立时他身在何处,一直有争议。笔者查阅大量资料,最终得出准确结论,当时蒋介石身在广州东山梅花村32号陈济棠公馆。
开国大典举行前,蒋介石已经接到毛人凤汇报,说是中共将在10月1日当天在北京举行人民政府成立仪式,建议尽快策划行动,以破坏这场庆典仪式。派出军队破坏已经不现实,解放军已经南下渡过长江,北方地区基本上已经解放。
鉴于此,蒋介石和空军司令周至柔密谋,决定以舟山群岛为基地,派出飞机在开国大典时轰炸天安门城楼。开国大典非同小可,当时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宋庆龄等中央领导人都在站在城楼上,数十万群众聚集在广场上,如果此时敌人来空袭,那将危险万分。
为了防止敌机空袭轰炸,周恩来和李克农、聂荣臻等人做了充分应对措施。开国大典举行时间是下午3点,公布举办时间是上午10点。3点这个时间是聂荣臻最先提出来的,也是通过缜密计算的结果。
从李克农提供的情报来看,国民党准备空袭的飞机是美国B-24轰战机。早在当年5月4日,国民党就从青岛派出6架这一型号飞机,飞到北京南苑上空,投下30枚炸弹,造成24人伤亡,近间房屋被毁掉。
这种飞机时速约公里,最大航程公里。飞机起飞地点是舟山群岛,这里距离北京直线距离是公里。如果从获悉开国大典时间起飞,在不受干扰情况下,3个小时左右飞到北京,但此时开国大典还没有举行,飞机不可能一直在空中盘旋。
如果下午起飞,或许能执行轰炸任务,可对于夜航能力很差的B-24轰战机来说,这是有去无回。但是,仅靠抓住敌人飞机的缺陷,是无法避免突发事件发生的。当时解放军防空力量薄弱,连防空雷达都没有,观察敌机是否来袭,主要靠战士们肉眼以及望远镜。为此,阅兵总指挥聂荣臻做了如下部署:
第一、设置观察哨点。当时在海州、响水口、睢宁、徐州和商丘设置防空站,各观察哨点必须每隔10分钟向徐州云龙山的鹤亭古寺汇报情况,再由鹤亭古寺里的工作人员,向北京阅兵指挥所聂荣臻汇报。
第二、敌机来袭时,城楼上领导人立即躲入天安门的门洞,现场群众则立即卧倒。同时,组织战机空中拦截,并在广场外组织防空火炮对空射击。
第三、受阅战机中带弹受阅。聂荣臻等人再三权衡后,决定在17架受阅飞机中选择4架飞机带弹,每架带上12.7毫米机关枪,外加发机枪子弹。一旦敌机飞临天安门上空,直接进行射击,确保敌机有来无回。
从上面这些部署来看,以当时解放军拥有的条件,已经做到了最好。那么,国民党敌机究竟有没有来呢?答案是没来。面对空军司令周至柔不断来电催促,蒋介石最后时刻还是下令:空袭任务取消。
10月1日一早,周至柔就多次打电话请示批准,蒋介石一直犹豫不决,每次都是“再等等”。10点过后中共已经公布了开国大典举行时间,如果再不行动,可能就没有机会了。周至柔再次拨通了蒋介石电话,问:“校长,请再考虑考虑,这次我们准备得很充分,一定保证完成任务!”
电话那头,蒋介石直接站起来,猛拍一下桌子,几乎吼叫道:“任务取消!”在这之前,蒋介石多次指示做好空袭准备,为何到最后时刻取消这一任务?按照国民党后来给出的解释,蒋介石考虑空袭天安门城楼和北京故宫,会导致全国人民的谩骂,这是千古罪人的行为,所以取消了命令。
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但是显然有给蒋介石脸上贴金的意思。当天日记里,蒋介石写道:“据报共匪已于10月1日在北平成立伪人民政府毛泽东为主席副主席六人宋庆龄为其中之一总理在天之灵必为之不安国贼家逆其罪甚于共匪痛心极矣!”
蒋介石还不忘给自己打气,他不知道从哪里来的底气,认为自己还有反败为胜的机会,他写道:“共匪伪政府之成立,是增加我宣传之力量甚大,彼匪倒行逆施之所为,行见其自毙之日不远矣,故余于此但存乐观而已。”
从日记内容可以看出,蒋介石丝毫不甘心失败,他怎么可能放弃空袭开国大典这个机会呢?这里面有一定有更为深层次的原因。事实上,蒋介石早已做了两手准备,派飞机空袭只是“明线”,这是做掩护的,他真正希望成功的是“暗线”,即派出大量特务在北京城内潜伏,伺机而动。
新中国成立前,北京是国民党北方军事政治中心,更是特务活动的中心。国民党在北京经营多年,这里聚集着国民党国防部保密局、国防部二厅、党通局以及阎锡山情报机构等特务系统。
北平和平解放后,国民党军统派出大量骨干力量潜伏,连潜伏电台组就有几十个。这些潜伏特务大肆破坏,其中不少专门策划暗杀共产党高层领导以及各民主党派高级干部。针对这一情况,解放军入城后,中央军委成立公安部,任命罗瑞卿担任公安部部长。
同时,中央军委组建中国人民公安中央纵队,它隶属公安部指挥,担负着党和国家中央机关、中央首长的安全警卫,以及维护北平治安等任务。为了迎接开国大典的举行,罗瑞卿指示公安中央纵队的战士们化整为零,以市民装扮城内重要区域巡查,找出潜伏的特务。
一天傍晚,化装成市民的公安中央纵队第1师第2团排长刘拴虎,来到天安门广场附近巡视。突然,他被拐角处地面一个烟头吸引,捡起来一看,是“飞马”牌香烟。这是一种高档香烟,一般人抽不起,加上烟头旁边还有不少皮鞋脚印。
这加深了刘拴虎的怀疑,预感这可能是一名特务在踩点。刘拴虎一连盯梢五天,他预感的情况出现了。夜幕中,一个头戴帽子的人在广场一个角落走来走去,手上还拿着纸记录着什么。刘拴虎立即走上去,发现此人正在画线路图。
这肯定是特务,刘作虎立即盘问,这个人却立即掏出匕首,刺杀而来。但是,刘拴虎身手矫健,几个回合就将这个人制服。经过审查,这个人名叫王以才,是国民党国防部二厅华北督察二组北平情报组的特务,他负责绘制天安门广场附近地图,准备开国大典时炸掉中共领导人的车队。
王以才被捕后,敌人行动依旧。当时北京参加政协会议的委员、各界代表,这些重要人员都住在亚洲饭店(即前门饭店)。蒋介石得知这一情况后,命令特务进入亚洲饭店进行暗杀行动。由于亚洲饭店戒备森严,负责实行动的特务吴瑞金几次企图进入都失败。
一次踩点中,吴瑞金发现每天都有菜农来送菜,他们几乎没有被检查就进入到饭店。吴瑞金就以高价买通一名菜农,准备伪装成菜农进入饭店,他还从农民口中得知,跟哨兵说菜送给采购员王强,就能直接进入。
9月24日当天,吴瑞金开始行动,殊不知他这是自寻死路。参加亚洲饭店保卫任务都是隐蔽战线身经百战的战士,他们有着敏锐洞察力。那天,吴瑞金挑着一担蔬菜跟在其他菜农后面。吴瑞金根本就没有挑过东西,走起路跟其他菜农有明显差别,哨兵远远就注意到他,何况他之前根本没来送过菜。
哨兵叫住他,盘问起来。吴瑞金心里发虚,额头大汗淋漓,于是用手擦汗。这一个不起眼的细节,让吴瑞金暴露了身份。哨兵发现,眼前这个“菜农”手又白又胖,真正菜农怎么可能会是这样?
于是立即扣押,一番审讯,吴瑞金承认自己就是特务,准备进入亚洲饭店安装定时炸弹,趁着政协委员、代表们吃饭时引爆。潜伏的特务接连失手,我方公安部门并没有向外界公布,这样蒋介石误以为会取得成功。
蒋介石还有一个杀手锏,中统特务赵冰谷,他是国民党中统局首脑季源溥的一员大将。赵冰谷跟李济深、张澜等民主人士有一些交情。蒋经国亲自安排,让赵冰谷去北京后争取单独见到周恩来,努力在新政协里获得一个位置,这样就能源源不断获得情报。几乎同时,李克农就获得了这一情报,决定顺藤摸瓜,一举抓捕这条线上的所有特务。
赵冰谷入京后,四处活动,通过李济深、张澜等人接连拜访各民主党派人士。但是,赵冰谷没有料到,李克农已经布置抓捕他的行动。9月20日,政协第一次会议召开前一天,赵冰谷被抓捕,在所带行李中当场搜出电台、密码本等从事特务活动的罪证。
安插众多“精英”来北京,蒋介石渴望在开国大典这一天给他“惊喜”,结果他万万没想到全军覆没。蒋介石很清楚,天安门在国人心目中的崇高地位,如果直接轰炸,那造成的舆论压力是空前的,他希望“暗线”能成功,这样既能实现目标,也能最大程度减小影响。
在这种矛盾心态影响下,蒋介石面对周至柔的多次请示执行任务,犹豫不决,可又没能得到“暗线”取得成功的汇报。据相关人员回忆,当广播里播放开国大典情况时,蒋介石在院子来回踱步,脸上看不到一丝笑容。
蒋介石深知,如今北方共产党如早晨之太阳,势不可挡。目前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尽快复职总统的职务,进而依靠广州、海南或者台湾,与解放军决一高下。然而,代总统李宗仁就是不愿交权,这让蒋介石非常生气。
李宗仁还对蒋介石大肆嘲讽:“你主政二十年,贪赃枉法之风甚于北洋政府时代。舆论曾讥评我们为‘军事北伐,政治南伐’。其实,这种评语尚是恕辞,因为北洋官僚政客对舆论抨击尚有所畏忌,而我国民政府则以革命旗帜为护符,凡讥评时政的,即诬为‘反动分子’,以致人人钳口,不敢因片言惹祸。你对此情形竟亦熟视无睹,明知故纵!”
开国大典结束后,蒋介石终于获得了“暗线”消息,他策划的一系列行动都以失败告终,尤其寄予厚望的赵冰谷更是10天前就已被逮捕,那一刻他瘫坐在沙发上,半天不吭一声。无论如何,新中国诞生这一天,对蒋介石来说是一辈子无法忘怀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