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全史》—
—张卉妍著
埃里希·冯·鲁登道夫(年4月9日~年12月20日)
当春季攻势的收获到9月丧失时,鲁登道夫的权威消逝了,年9月26日,正当默兹—阿尔贡进攻发动的时候,保加利亚退出了大战,这对他是一个双重的打击。
两天后,鲁登道夫在精神上垮掉了。
本来开始时是例行的参谋人员检讨军事形势的会议,却变成了一场场悲叹会议,鲁登道夫在会上为德国的困境,责备除他自己以外的每一个人。
巴登亲王
9月29日,鲁登道夫要求政府赶紧在军队尚能坚持的情况下,主动倡议停战与媾和。9月30日,赫特林伯爵及其内阁辞职。10月4日,德国自由党的巴登亲王被任命为首相兼外相,取得了中央党、进步党、社会党的支持,同日,德、奥两国向美国总统威尔逊呼吁停战,接受“十四点”作为和平基础。
与此同时,德国的同盟国都垮了,协约国在西线的前进,使希腊人、意大利人、罗马尼亚人和塞尔维亚人又有了希望,他们在自己的不同战线上出击。
土耳其这时也是岌岌可危,英军在巴勒斯坦击溃了土军,土军完全丧失了战斗力,士兵自动放弃阵地,拒绝作战。
《色佛尔条约》一译《塞夫勒条约》。是协约国与奥斯曼帝国在年8月10日签订的一项条约,属于年巴黎和会系列条约的一部份
土耳其苏丹投降,10月,土耳其同协约国签署了停战协定,退出了与协约国之间的战争。协约国通过与土耳其签署的《色佛尔条约》,彻底瓜分奥斯曼土耳其的领土,后来的土耳其共和国只剩下伊斯坦布尔、其附近小部分领土及小亚细亚的部分。
得到协约国部队增援的意军进击皮亚韦河,迫使奥军退出意大利。
圣日耳曼条约(德语:VertragvonSaint-Germain)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协约国集团与奥地利共和国于年9月10日在圣日耳曼昂莱签署的条约,正式名称为圣日耳曼昂莱条约。其目的约束同盟国军事力量
奥匈帝国在协约国的打击下土崩瓦解,不满情绪蔓延在整个哈布斯堡帝国,国内民族解放运动高涨,非德意志民族纷纷宣布独立,处于革命动乱中的奥地利,于11月3日同协约国签订了《圣日耳曼条约》,无条件投降,奥匈帝国被划分为多个民族国家。
美国提出十四点和平原则,又称十四点计划,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为结束第一次世界大战提出的纲领。年1月8日,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国会发表演说时提出并分致各国
10月6日,当德军在战线上开始崩溃之时,德国的新首相巴登亲王向威尔逊总统发出照会,要求在威尔逊《十四点和平纲领》的基础上达成停战协议。
10月23日,美国在与德国交换的照会中表明了威尔逊总统坚定的立场,即美国不会和现存的军事独裁政府就停战协议进行谈判。
10月27日,鲁登道夫辞职。10月28日,基尔的德国舰队发生兵变,打了几年了,很多将士疑惑为什么而战,战争的目的是什么,得出结果是:我们的战争毫无意义,只是杀戮人民而已。
将士们拒绝执行海军上将舍尔的一系列巡洋舰袭击计划,兵变迅速蔓延到汉堡、不来梅,很快蔓延到德国西北全境。
其实当将士问“为什么要打仗”时,战争实际上就已经结束。
除了承认战败,德国政府别无选择。
保罗·冯·兴登堡(PaulvonHindenburg,年10月2日-年8月2日)
在战争的最后几个月,德国损失了50多万人,11月9日,兴登堡在比利时斯帕的德皇总部告诫他的君主,德国军队现在已经没有力量保护他,并说:“我必须劝告陛下退位,并前往荷兰。”
在不到四十八小时内,震惊的威廉接受了劝告,这位利用智慧与勇气从俾斯麦手中夺回所有权力的德国皇帝突然间失去了意志,他以一纸下野诏书宣布退位后,随即逃亡到了荷兰。
在兴高采烈的协约国军能够集结起来侵入德国之前,一个共和国宣告诞生。
在德荷边境上等候的德皇威廉二世(左三)此时不过是一个难民,他的余生都将在流亡中度过。
两天后,以德国外交大臣为首的代表团揣着白旗越过前沿阵地,来到位于巴黎东北50千米处的贡比涅森林——协约国联军总司令福煦元帅的司令部所在地。
法国元帅福煦在他自己的专用火车车厢里,接见了以埃尔茨贝格为首的德国停战委员会。
获悉德国人的来意后,法国人立即用他的傲慢来享受着这份来之不易的胜利:“可是我们没有提过任何停战建议,先生们,我们很愿意继续打下去。”
协约国提出的条件是要使德国彻底垮掉,并保证接受协约国和平条款,条件苛刻,但德国只得接受。
年11月11日,德国与协约国签订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停战的条约。
停战的条约是十分苛刻的,总的来说,德国失去了1/3的领土、1/10的人口及数额巨大的战争赔款。
战火缓慢地熄灭了,上午11时,整个西线吹起了停战喇叭,与此同时,巴黎上空响起了一百零一响礼炮声,它表明,经过四年三个月零八天的艰苦奋战,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法国所属的协约国的最终胜利而宣告结束。
在高地上、斜坡上、堑壕里,德国士兵三三两两地走了出来,伸出双手,微笑着,交头接耳着,向法国人、英国人和美国人走来。
协约国的士兵们,也终于认识到,战争真的结束了,他们也走出阴暗潮湿的堑壕,像朋友一样与德国士兵相见,仿佛忘了几分钟前他们还是敌人。他们握手,交换纪念品、照片和香烟,一起欢呼,不是为了胜利,而是为了他们还活着。
德国的全部潜艇都已经投降、被禁锢或者被凿沉了。德国公海舰队无可奈何地处于停泊在斯卡帕湾的英国大舰队的大炮监视下,直至年6月被德国水兵凿沉。
一战德军装备的轻机枪
数以千计的火炮和机关枪已经交给协约国军队,德国人的倔强是徒劳无益的,进一步向德国本土进军的威胁足以迫使他们屈服。
战争结束了,如何分享这些胜利果实呢?
战胜了的协约国开始筹划分赃了。
《凡尔赛条约》(又称:《凡尔赛和约》,全称:《协约国和参战各国对德和约》)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协约国)对战败国(同盟国)的和约,其主要目的是削弱德国的势力
年1月,由英、美、法控制的和会在巴黎凡尔赛宫开幕,缔结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胜利的和约,被称为《凡尔赛和约》,苏俄没有受到邀请,德国作为战败国也被拒之门外。
如同一切用鲜血达成的妥协历史一样,《凡尔赛和约》鼓励在德国建立民主政府即魏玛共和国,但是把罪责、赔款和一大堆麻烦加在它的头上。
和约对德国的军事工业作了诸多限制,直到年1月30日,一名穿褐色衬衣的独裁者阿道夫·希特勒,一个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作战勇敢的奥地利军下士,僭取了比德皇曾经享有的权力更大的个人权力,彻底撕毁了这个和约。
—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