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满新宾县政府来一传令兵:不许挂满州旗,否则军法处置
一、新宾县政府来一传令兵:不许挂满州旗,否则军法处置
年3月,日本关东军扶植的“满洲国”建立,奉天省政府命令各县维持会举行隆重庆典,悬挂红蓝白黑满地黄的满洲国旗。奉天省的新宾县,作为大清国的发祥地,一些龙子龙孙们更是欢欣鼓舞,不管怎么说“黄马褂”又要吃香了,所以,新宾县的伪官史们不顾刺骨春寒,张灯结彩,里外繁忙,不亦乐乎。
突然,一个传令兵骑着快马飞奔而来,向县府下达了一道命令:“不许悬挂满洲国旗和日本国旗,违者就地正法。”
正做着升官梦的伪官史们一下僵在那里,瞠目结舌,不知所措。
伪县吏们在惊悸之余才相互探问这下命令的是何许人物,如此胆大包天?
下令者是驻军一团三营营长李春润,这人三十二岁,是凤城县大李家堡子人。曾受训于东北陆军讲武堂和北京陆军大学,在东北军中曾官至中校团副。“九一八”事变后,他就潜回山城镇劝说镇守使于芷山抗日,但是于芷山没有理睬,不知怎地派到新宾来当了三营营长,手中有一营人兵权,是个反满抗日分子,和凤城民众自卫军的邓铁梅是好朋友。
新宾县城发生这样一件事,难免对这样一个人物议论纷纷:
“这小子这么大胆,有好看的,等着杀头吧!”
“这人什么样?”
“大个头,倒是眉清目秀,相貌堂堂。”
原来,李春润中校营长此时也正在筹划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要和唐聚伍誓师起义,反抗日本的侵略。
(李春润)
二、唐聚伍、李春润筹划反满抗日
“九一八”事变后,以张学良为首的东北爱国人士,在北平成立了“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既然官方不让东北军抗日,就积极利用民间的身份,组织筹建东北的抗日自救队伍。
在这种情况下,北平的“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派出黄宇宙、车向前来到东北,联系并指示第一团团长唐聚伍、第三营营长李春润等伺机起义。
在日本关东军的强势镇压、伪满政权的裹胁下,唐聚伍和李春润等东北抗日义士,很快组织起了一支抗日武装,并于年4月,在桓仁县城誓师起义,那么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呢?
(唐聚伍)
唐聚伍和李春润东北讲武堂的同学,字甲州,满族正黄旗人,祖居辽宁金州,出生于黑龙江省双城县兰棱乡。十八岁投东北军,从排长升到副团长。“九一八”事变第二天,驻安奉路日本铁道独立守备四大队,突然包围了东北军驻凤城一团团部及驻守部队,团长姜全我被俘投降了,二营官兵被缴了械。恰值当时唐聚伍在乡间,惊闻事变星夜奔赴山城镇向于芷山请示办法,昏庸的于芷山态度暧昧。
一气之下,唐聚伍潜入北平,亲自向张学良请示办法。张学良委任唐聚伍为一团团长,并指示:政府不抗日,可组织民众抗日,“召集自卫军,抗日救国”。
有了张学良的支持,唐聚伍找到了主心骨和抗日方向,情绪高涨起来。到桓仁就任团长时,身边只有第一营一个营的兵力,第二营已被日本人缴了械,三营守新宾,态度不明。唐聚伍深感带兵官长的政治态度很重要,这兵慌马乱之时,必须寻找知己。
桓仁县的警察大队长郭景珊,是唐聚伍的拜把兄弟,原也是东北军中一个营长,后来转到奉天警察班学习后,派到桓仁县任职,手中有一个大队的兵力。
唐聚伍非常想探明郭景珊的态度。
这天,天气晴和,秋高气爽,唐聚伍约郭景珊出城去买人参,二人来到城外山脚下,唐见左右无人,拉郭坐于青石板上说:
“景珊,买参是假,我想跟你说说心里话。你看,目前已临国破家亡之地,身为军人,守土有责,你看该如何是好?”
郭不假思索地说:“聚伍兄,事关重大,要从长计议。”
一句话就明明白白地坦露了这位青年军人气质灵魂,都是有民族气节的兄弟,毁家纾难的热血男儿。
唐聚伍心里有了底便开门见山说:“景珊,咱们拉起队伍来抗日!”
郭提出,辽东各县警察大队长差不多都是同学,可慎为争取,先派人秘密联络宽甸、辑安县警察大队长。又说:“新宾新任第三营营长叫李春润,这人怎样?又是邻县。”
唐聚伍回答:“是我讲武堂同窗好友!”
郭景珊一拍大腿说:“这再好不过了。你当去与他面议。
(郭景珊)
唐聚伍也是三十刚出头的青年,略一沉思,果决地说:“我了解春润,他是个热血青年,我去不便,我写封信,您派人化了装去见他,邀他到恒仁面商,也免露了马脚。”
“好。”郭景珊也被鼓舞起来,积极献策:“有你唐团长大兵压境,还应做争取县长刘锋达、警察局长张宗周的工作,使我们桓仁大本营无后顾之忧。再把临县通化、临江、柳河的抗日武装联合起来,力量就大了。”
“还有,张学良将军和东北救国会派黄宇宙、车向已来与我联系过,北京的支援是我军立军之根本。”二人十分兴奋,谈得投机,决定分头行事。
(于芷山)
三、大汉奸于芷山派人刺探唐聚伍虚实
唐聚伍准备举义抗日的消息还是走露一些风声,被汉奸于芷山所察觉,为防止兵变,拉拢一团,探听虚实,于芷山派驻通化的第二团团长廖弼宸来桓仁见唐。
廖弼宸是个老谋深算的官僚,下马就拍着唐聚伍的肩膀亲热地说:“甲州,老弟是于镇守使麾下的一员猛将,在老头子心里位置重要哟。人家老惦记你的忠勇,特派我来探望老弟,一是问候贵体康泰,二是看有什么困难。”
唐聚伍明知廖团长是代于芷山来探听虚实,相机拉拢的,故做感动状:
“啊呀,实在不敢当。困难太多了,士气不足,粮饷枪弹短缺,只是明知镇守使也很难,聚五哪敢多口,实在是不好意思开口叫苦。”
廖弼宸刚走,参谋室就送来于芷山的电令,命唐聚伍去省城开会,唐未做答复,隔日又来一电报,再令聚伍急赴省城,唐见推诿不过,回电请病假,并谦请主帅见凉。
此时于芷山按例需向各团拨放一批军饷弹药,唐聚伍觉得无什么把柄在于老头子手中,便毅然派员到山城镇前去领取。
对唐部发不发放弹药军饷?令于芷山大伤脑筋,如若发放,一旦一团举义,必如虎添翼,如若不发,又无托辞,易引发不满和兵变。拖了半月有余,不见唐聚伍有何动静,只得下令拨发了部分军饷弹药。
四、唐聚伍桓仁誓师抗日:涤荡倭虏,还我山河
唐聚伍这时已经得到了李春润的明确答复,共举义旗,抗日救国,且领得的军饷已运抵桓仁县城,为防止夜长梦多,唐聚伍遂下达命令:立即举义抗日!
黄宇宙赶赴北平汇报,留李季在唐部协助起义。又电令各县有关重要人员来桓仁开会,除本县重要人物外,各县计有三十余人参加了这次会议。
会议决定:组成辽宁民众救国分会,投票公举常务委员五人,为唐聚伍、黄宇宙、王育文、张宗周、郭景珊。会内又分政治、军事两委员会,政委会公推王育文为委员长,各县长为委员;军委会公推唐聚伍为委员长,各县之警察局长、警察大队长与其部下之营长及各地士绅为委员。军委会中设民众自卫军总司令部,公推唐聚伍为总司令,下辖总司令部任命的十八路军司令,五个大队司令,唐部基本队伍五千人。为免后顾之优,唐聚伍、郭景珊等将家眷秘密送往北平,只待择时举行誓师大会。
桓仁县城是一座八卦城,山清水秀,浑江宽阔清澈,平静地从城外流过,五女山高高耸立,山势巍峨,山山相连,峰峦相接,山高水长,莽莽林密,是辽东地区交通闭塞,物阜民丰的一座小山城。
这里历史上有朝鲜族和满族聚居,是努尔哈赤建州女真兴起时的主要根据地和重要政治力量的支柱区域,盛产稻米和人参,加之浑江、富尔江江深鱼肥,甚称塞外江南。江河镇街呈八卦形建在沿江岸一块平坦盆地处,与新宾、宽甸、辑安、通化相邻,民情善良淳朴。
(桓仁县城)
年4月21日清晨,山环水抱的恒仁县城内发生了震惊东北的大事件:唐聚伍将军发动了东边道十四县军警民众一体反正起义誓师大会,仪式在城南关师范学校操场内举行,操场上预先搭台扎彩,为誓师大会做了充分的准备。会场正门,是碧绿的松枝扎成的牌楼,两侧纵横挂起蓝、白布扎制的方格透孔密缀的艳丽纸花,高挂红绿彩绸数丈;左右交又中华民国国旗两面;横额悬纸大书“誓师起义”四个仿宋体大字。两侧分悬“涤荡倭虏,还我山河”、“军民同心,还我中华”长条巨幅,周围贴满各种彩纸书写的抗日标语。主席台坐北朝南,高阔庄严、气势雄伟。台后正中悬挂着孙中山总理遗像。台中密插中华民国国旗,台前列摆欲宰杀的猪羊,以备祭祀天地。台额平悬一红布横幅,正楷字书写“辽宁民众自卫军誓师大会”。
会场正中高竖幡杆,彩绳四条由杆顶分于会场四周,彩绳系插各色小旗,迎风映日,分外艳丽,整个会场,庄严肃穆,富有生机。仁县警察局长张宗周派出军警,沿街密设岗哨,直至会场,维护大会秩序。
这一天,桓仁县城各界民众争先恐后,奔赴南关。男男女女扶老携幼,摩肩接踵集满会场和邻近街巷,人数过万。络绎不绝赶来的郊区农民越来越多,比五女山赶庙会还热闹。
首先是军队、警察全副武装,雄赳赳、气昂昂,一队接一队列队入场,十分壮观。数千男女学生手执标语小旗排队进入会场,在事先指定的地点列队站立。
上年十点钟,天气朗、风和日丽,会场人山人海,彩旗招展,群情振奋。誓师大会隆重举行。唐聚伍将军等起义组织者和各界各方代表骑马进入会场,掌声骤起,欢声雷动经久不息。会场内外,万人扬眉吐气,无不欢欣鼓舞。
唐聚伍等绕场一周,向各界群众招手致意,然后下马登台,按誓师典礼程序开会。
桓仁县警察大队长郭景珊宣布:“东边道十四县军警民众一体反正抗日誓师大会开会,放礼炮!”
这时全场肃立,目视前方,洗耳恭听,俄顷铁炮三响,惊天动地,威震四方。
炮声之后,奏乐升旗。只听鼓号齐鸣,音韵悠扬激越,青天白日旗徐徐升起。
“九一人”事变至今数月,青天白日旗被日本军队的膏药旗代替,在这庄严的誓师大会上,人们又看见了青天白日旗。
人们望着冉冉升起的国旗,从内心发出了对抗日胜利的殷切期望。泪水夺眶而下,全场唱起了雄伟的国歌。
歌罢,民众救国会授总司令军旗,辽宁民众救国会委员长王育文亲手将军旗交于总司令唐聚伍,顿时又鼓乐大作,会场民众士兵向总司令敬礼,唐聚伍亦答礼如仪。
唐聚伍率全体民众自卫军将土向神坛祭奠,向天地诸神坛三鞠躬。焚香帛,放鞭炮,奏乐毕,唐聚伍又大声宣读了就职誓词,而后率全体将士向总理遗像三鞠躬,向军旗三鞠躬。
总司令接下来向全场军民发表讲话,心情激愤地面对众人大声疾呼:
各界同胞们:
快起来拯救中国、救东北吧!天下最痛心者,莫过于亡国。日寇强占我东北三省,生灵倍遭涂炭,凡有民族气节者,怎能容敌猖獗!今日成立辽宁民众自卫军,就是肩负光复祖国的重任,毁家纾难,与日寇血战到底,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唐总司令停住话头,取佩刀割破右手中指,血书八个大字“救国爱民,杀敌讨逆”于洁白的绢绸之上,下署“唐聚伍”三字,众人见状,万分激动,高呼: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打倒伪国!”
“还我河山!”
……
口号声此起伏,经久不息,如滔滔浑江之水,回荡在魏五女山脚下。
军警及各路司令代表讲话后,军民在县城列队示威游行。唐总司令骑一高大黄膘马走在队前,各路司令相陪,卫士队后面是各军武装,然后是声援的各界群众和学生,军号威威,口号声声,山城小镇沸腾了。悲壮赴死的义勇军民,令人激动,其情悲壮,其行悲壮,人人悲壮感油然而生,热泪盈眶了……
“中国有救了!”
“从此真地不当亡国奴!日本鬼子见了,一定会吓破胆!”
“你看,你看!还有机枪,迫击炮!真来劲!”
市民争相议论,倾城来到街上观看,充满了信心、自豪、欣喜……
唐总司令为扩大影响,立即向全国发出了通电,同时又张贴了第一号安民布告、第二号军法布告,内容是唤起民众杀敌讨逆,对破坏军纪而影响抗日者以惩处。
唐聚伍总司令派人沿街以至乡村张贴各种图画及文字标语,散发告民众书。为抗日救国大造奥沦,其声势之大,是山城桓仁前所未有的,辽东所没有的。
唐聚伍整顿队伍的同时,又派出精明人员,四下联络各地起义抗日的武装,尤其对占有庄河、安东、凤城、岫岩四县的邓铁梅更为倚重,对联络人员仔细叮嘱。
参考资料朴明谦著《邓铁梅风云路》,欢迎